潘思思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江口镇三团小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1.1 写作素材匮乏造成真情实感缺失,内容空洞。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总有不少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材,从何下手,究其原因是缺乏素材。不论是写哪种作文总是会很困惑,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最后按照固定的套路“四步曲”(编、仿、抄、背)写作文,便出现了“闭门造文”,虚构仿编,记流水账的现象,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缺少生命活力与真情实感,读起来空洞无味。
1.2 文字积累不足造成表达效果不佳,词不达意。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对于身边事物观察不留心,课外阅读量较少,语言文字积累不足,想要他们写出语言生动、形象、优美的作文是比较困难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少学生到写作时才发现找不到、想不出合适的、好的词语、句子,有时候还会因为对词语不了解而滥用词语,不分褒贬,望文生义,甚至病句连篇,难以表达出学生真正的想法。
1.3 创新意识薄弱造成依赖心理较强,应付了事。由于教师在写作方面为学生画圈,使得学生的思想局限在圈内,总是重复使用那些“老套”的句子、段落、情节、模板,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对写作产生厌倦心理,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但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必须得写,所以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几段文字来组成“自己”的作文,应付差事。
2.1 单调的生活使学生缺乏灵感。作文写作的灵感是来源于生活的,倘若脱离了生活,我们的作文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每天局限在校园里,三点一式的校园生活填满了做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学不完的特长、考不完的试,单调的生活方式造成学生视野狭窄,对生活的体验认识不深,写作素材贫乏。
2.2 繁重的学业使学生疲于应对。学生迫于繁重的学习压力,在语文学习方面花的时间较少,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每次作文时也总是敷衍了事,对于陌生的文体疏于练笔,写作技巧没有得到有效巩固。到真正应用时才发现写作技巧不熟悉,表达能力不足,写作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2.3 盲目的写作使学生厌倦排斥。很多学生认为写作只是件麻烦而且无聊的事情,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为了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拿分,在其他方面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使觉得他们平时的写作并不是自由的写作,不是对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
学生写作应该多角度地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所见、有所想、有所写,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3.1 认清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巴金说过:“我们写作,只是我们有话要说,有情感想倾诉,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写作其实是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用文字来记录他们的快乐,宣泄内心的情感;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写作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重视作文的写作,主动练笔;让学生明白写作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3.2 深入体验生活,挖掘学生的真情实感。作文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物,用心感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把它们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来感悟生活的精彩,领悟人生的道理。教师也灵活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有亲身经历,这样就有话可说有理可说,写作就是一件有感而发的事情了。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写触动自己心灵引起读者共鸣的东西。
3.3 培养阅读习惯,打造学生的素材宝库。要想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提倡学生通过博览群书去积累写作素材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各类书籍,摘抄优美词句,存储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文章读多了,积累的多了,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3.4 丰富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训练不仅仅是课堂内的作文练习,应该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空间。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创设多种情景,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课堂气氛,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换生活经历趣事,增加写作素材,为学生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命题力求有新的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欲望,将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提高,既需要学生认清写作目的,挖掘生活素材,学会感动和观察,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需要教师明确目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逆向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思维,在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要以人为本,立足课本,立足课堂,把训练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