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1-11-22 02:07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课文小学生情感

韩 红

(新疆伊宁市第十五小学 新疆 伊宁 835000)

从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很多小学生不爱读书,更不爱阅读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就要积极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小学生朗读的热情,进而使其朗读水平得到提升[1]。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水平,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1.优化朗读教学的方式,延长学生的朗读时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的不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情况都有着很大的差异[2]。因此造成学生在对语文教材文章进行朗读时也存在着理解和水平的不同,在这种形势下,小学生很容易对语文朗读失去兴趣。要想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兴趣并长久的维持,教师就要明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清晰地知道学生之间朗读能力的差异程度,而采取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朗读训练。比如利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小学生参与朗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由结组,几个小组之间通过对同一篇文章的阅读来进行比赛,教师不对学生的朗读多做干涉,但要提出相应的朗读要求或者标准,比如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整齐划一,添加丰富的情感等,在所有小组都朗读完成之后,在通过小组之间互评的方式决出优胜组,教师再辅以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兴致。还可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开展教材文章表演形式的朗读练习,抑或是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优势以生动的动画或者图像的形式,再配上优美的音乐来增加学生的朗读体验。比如在对“翠鸟”一文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播放翠鸟的可爱的、具体的形象及其生活环境的美丽景色,然后让学生赋予自己的情感对课文进行朗读。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在调动小学生朗读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其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同时也使小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2.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朗读中融入情感,强化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言的教学,对小学生开展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认知的基础,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感情色彩鲜明文章进行朗读,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将优秀的情感思想内化成为自身的优秀品质,从而使小学生身心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的缘故,通常都喜欢有趣的、新奇的教学内容或者阅读素材,比如故事、表演、游戏等题材。因此在对喜爱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故事引导的形式激发小学生朗读的兴趣,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任务的目标[3]。小学生对故事本身就有很大的兴趣,在故事引导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将文章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小学生进行讲述,而后再让学生带着故事情节对文章进行朗读,不仅有利于增强课文朗读的整体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讲故事”的轻松氛围下积累,语文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水平。比如在对“葡萄沟”开展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现根据课文的内容他提出一些问题,而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进行朗读课文,这种以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朗读的热情。然后在教室进行泛读的时候,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想象,同时杜教师先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进行细心的聆听。当教师读到问题的答案段落的时候,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进行强调,比如在读到普通颜色的段落时,对“淡绿的”、“暗红的”、“紫的”、“白的”、“红色的”以及“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些词语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转换,在和课程开场时的问题形成呼应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各种颜色葡萄的想象画面。接着就可以让学生自行的对课文进行模仿朗读,在提高学生朗读效果的同时,也引导者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正确的解读,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感读

影响小学生朗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感情基调。文章就像是一段等待人们去欣赏、解读的优美的旋律,具有不同的感情曲风。在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朗读情感的培养练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优势为学生播放针对教学内容的有鉴赏价值的优秀的视频音响的材料,让学生在收听观看的过程中对其感情基调进行模仿,从而使小学生的朗读语调和节奏都得到有效地改善[4]。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不同的题材文章要用不同的感情基调进行朗读。比如朗读古诗词时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再结合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就形成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惋惜、悲哀的情感进行朗读。在“慈母情深”的朗读中,则要用感动和感恩的情感进行朗读。为了强化小学生的感情基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朗读时长,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情感的培养,促进其朗读能力的提升。

4.营造朗读情境

人类的情感表达是由心而发,需要依靠外界的刺激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感官都能刺激人们的情感同化,从而有利于对情感把控得更加准确,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提升。要想让情感认知不丰富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的感知,能够准确地表达情感,语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建出符合文章情感的朗读情境。充分地利用一切有利于创建朗读情境的因素,比如动画、图片、影像、音乐以及声音等,以便能够刺激学生快速进入朗读情境的兴奋点。尤其是对于古诗词的朗读教学,由于古人的表达方式和现代学生所熟识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语文教师要先对古诗词内容所讲的现代语言的意思进行明确,然后再根据理解的内容对相关的内容素材进行搜集,从而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同时也有利于创建利于学生理解的朗读语境。比如在对“望庐山瀑布”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搜集到的庐山瀑布的真实画面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感官刺激,从而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恢弘、震荡的气势,有利于学生将这样的情感融入到对课文的朗读中,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情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5.利用声音影像共存的多媒体,激发学生朗读学习的热情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推广,传统的硬性的讲授方式很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也不被学生结束,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要予以摒弃。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小学生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现代化的信息。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也要适时地将音频、图片、视频等素材用多媒体的形式丰富朗读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多样性,使传统的、刻板的语文课堂变成趣味性十足的现代化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朗读学习的热情,并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全面地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比如在对“柳树醒了”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柳树形象设计成生动的动画形象,最好是可以赋予柳树各种不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使柳树能够“活”起来。教学开始的引导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柳树由闭眼到睁眼,并打哈欠的可爱形象,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被小柳树吸引。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也睡了好长好长的时间,刚醒来会有什么想说的?”经过探究思索,讨论交流,学生对小柳树的心理变化有了深刻地了解,而通过换位思考,能够让学生和小柳树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在对课文进行朗读时能够融入相应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可以播放一首涵盖春天万象特征景色的儿歌,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感悟更进一层。

6.借助诗歌朗读方式来进行朗读教学

侧重于朗读的语言美以及韵律美的方式就是诗歌朗读,常用于诗歌类课文的教学中。为了丰富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融入了诗歌类的文章,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则可以充分地应用诗歌朗读的方式。比如在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将诗歌朗读方式融入到对本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感知文中的音律美和节奏美,并将其在实际的阅读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辨别方向”、“指点方向”这样的重点词语中们都有非常鲜明的节奏感。再加上文章的内容读起来韵律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因此学生在对本篇文章进行朗读时能够轻松的辨别和体验文中语言的音律美和节奏美。除此之外,在此篇课文中,还融合了一些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感知现代诗歌中的语言美,从而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美的能力。

7.多样性的朗读方式的运用,让朗读课堂“活”起来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要用多样化的方式来丰富课堂的各种体验,让语文朗读的课堂“活”起来。经常用到得有分角色朗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利用自制道具进行演绎或者以音乐表演朗读,这样的朗读方式比较适用于学生在熟识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在领读或者用录音的方式再一次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合上书本,闭眼倾听,用心感受,运用想象思维构建课文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课文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分角色的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朗读,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受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深切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然后给学生闭上双眼进行想象感知,回想这对父子之间的感人场景,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利于情感抒发的乐曲,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地震的废墟之中,切实的“看”到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人场景,从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动容。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语文学科是小学生重点的必修学科,除了必要的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之外,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素质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就要在素质教育的观念引导下,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根据小学生的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为出发点,对小学生进行自主朗读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强度。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优化新的教学方法,增强朗读训练的力度和强度,为小学生打造优秀的阅读环境,从而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成果。

猜你喜欢
课文小学生情感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