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霞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杏山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阅读是一个人掌握学习的重要能力,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对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等。在小学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把阅读与习作人为地割裂开来,忽视了学生读写之间的迁移练习[1]。以至于使学生即使有大量的阅读体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但依然害怕写作文。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小学启蒙阶段尤其是小学中年级阶段对于自己的语文课程进行深度思考,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1.1 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度不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度严重不足,教师的重视度不足使学生对于课内外阅读不够重视,同样也使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有所减弱,从而使阅读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2]。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小学语文学习都是针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课本教材,而对于阅读教学并不重视,一般是一笔带过,只让学生课下阅读。
1.2 阅读教学时间课程安排不合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由于教师关注学生成绩、关注课本教材的学习,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开展,尤其是很多教师认为小学都是学习生字词的阶段,使学生绝大多数的课程时间都安排到了教材学习上,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经过了解,我们会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80%的时间都在学习生字词,而阅读教学所占时间非常少,虽然中年级已经开设了作文课,但作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写作教学,只有很少的时间进行阅读教学,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也给了学生一种阅读不重要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理想。
1.3 阅读教学开展方式有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采用的是“一刀切”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一直在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时却没有得到实际性的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方式非常有限,一般采用的都是学生自行阅读的方式,在课堂上很多教师是不讲解阅读内容的,一般都是自由阅读,小学生的阅读内容虽然是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他们的水平来说还是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甚至在阅读完成后都不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讲解阅读内容,使很多学生不重视阅读,同样也使很多学生不能够完成相应的阅读目标。如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响应了教师的要求,的确进行了阅读,但是效果却非常的不理想,在后期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甚至不清楚这本书写的内容,阅读后不能够进行复述,阅读效果非常不理想,所以阅读教学也需要教师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意识,以及良好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丰富知识积累[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与写作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读是学生掌握语文这门课程的前提,写则是语文输出的主要渠道。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确保学生从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了能够巧妙地运用阅读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语言、思维等角度引导学生,在不改变原文语句含义的前提下,利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转变其语句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强化阅读理解。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年龄较小,缺少生活阅历和经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内涵较为深刻的文章,难免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问题。而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结合,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吸收和消化,还能够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3.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听从老师的安排了,更多的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希望能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得到师生的肯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理念。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课堂由学生主导,而老师只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小学阅读的表现直接影响了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情况,所以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
3.2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读写结合的路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并找到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让学生吸收阅读内容,倾吐写作的方式,找到写作的方法,提升阅读的爱好,更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4]。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把握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在思想、题材、布局等多个方面,采用创新教学,从而更高效地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构建一定的联系,让他们找到文章以及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依据。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更充分地发挥阅读和仿写的作用,抓住文章中的重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通过让小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找到作者的造句方法,并让他们加以一定的训练,在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当中,增强阅读兴趣[5]。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识字、词、句,提高其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不断阅读,找到写作的主旨,让学生对字音形义以及多样性的修辞手法进行认知,并让他们加以运用,模仿摘抄,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读写的结合。
3.3 策略式教学,凸出“读写结合”优势。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的过程中,及时把握写作的特点,在读写训练的过程当中,以有效的结合方式,让学生可以对阅读增加兴趣,对写作提升动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因为在读写结合的教学当中,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6]。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读后感转变为课后感,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加以总结,教师进行批改,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融入读写结合教学当中,摸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以及个性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导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读写结合的认知。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加以一定的批注,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在一边读一边感受,为小学生整理写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其写作能力以及阅读写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在阅读训练引导的过程当中,为学生理出小标题,增强小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他们根据小标题,紧扣主题,注重语言的表现力,提升趣味性,促进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在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的过程当中共同进步。
3.4 “读写结合”实践教学,发挥学生创造力。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精读课文,从而体会其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让他们在博览群书、积累相关素材、观察身边生活的过程当中,更进一步地将读写进行结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让小学生仿写以及创作,更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7]。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节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神情,以及父亲的内心活动,并让学生找到作者描写时间的句子,去体会父亲的艰辛、坚定的信念和父爱,并通过对父亲外貌和语言的感悟,去体会父亲的人格,以及对儿子伟大的爱。让学生加以感悟,找到人物特点以及动作语言等一系列的写作方向。
学生在课后,根据文章的描写手法,写一写自己的父亲,让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增强他们写作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在父亲的爱中领悟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故事[8]。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积累相关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身边人物、事物、场景的过程当中,激发对生活的想象,促进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并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改写、扩写、缩,发挥创造力,更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效果。
3.5 延伸文本内容,续写故事情节。续写是指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并且通过相应的表现技巧,实现对文本的补充,让其成为一篇更为系统、完整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精彩的文章,故事情节耐人寻味,结尾引发读者的猜想。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续写,以此实现读写之间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将文章的结尾作为切入点;其次,让学生结合原文展开激烈的探讨,保证续写的内容符合原文大意;最后,明确作者的写作风格,尽量保证续写内容的语言形式、格调与原文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写作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主要从小学语文课本中挖掘自己的课堂特色,抓住学生的需求,转换自己的教师身份,以引路人的姿态,将学生带入语文知识的殿堂。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积累、强化阅读理解以及完善知识框架,其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刻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以此实现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