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妹
(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巨华小学 河北 霸州 065701)
在小学开展“互联网+德育”活动的价值如下:其一,丰富德育场景,将德育活动转至线上,优化学生的德育体验,为新内容扩充德育体系给予支持;其二,发挥“互联网+”优势,为德育渗入小学各个领域提供条件,如学科教育领域、后勤服务领域、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等;其三,将德育视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关键之一,继而提高小学院校智慧化发展有效性。基于此,为提高小学育人有效性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德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1 顶层设计。“互联网+德育”不能一蹴而就,需小学院校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在互联网环境下提升德育水平,这就需要小学能基于互联网进行顶层设计,从全局出发制定“互联网+德育”计划,同时确保该计划与校园文化建设计划、教学改革计划、教研等计划相契合,为小学德育依托网络渗入小学院校教书育人各个领域奠定基础。例如,在建党百年之际小学院校可制定“四史宣传教育”计划,以月为单位开展系列活动,如“讲革命故事活动”、“四史知识问答活动”、“绘制爱党主题手抄报活动”等,使学生能在了解四史的同时汲取利于个人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良性发展的养分,达到小学德育的目的。为发挥互联网信息海量、开放共享的优势,小学院校可从网上搜集革命故事及知识问答题目,还可在校内网站上展示优秀的手抄报,在利用网络传播德育理念的过程中净化校园文化,使党的精神及优秀品格可以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为小学院校今后继续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德育活动给予支持。
1.2 目标明确。因为互联网上利于德育的资源较多且育人形式丰富,所以小学院校应在明确德育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例如,小学院校可在明确“孝顺父母”这一德育目标的基础上,指引学生观看与“孝”相关的电影、动画短片、记录片等视频,如《飞越老人院》、《爱,一指相承》、《我是你妈》、《二十四孝》等,这些视频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会带来冲击,尤其是记录真人真事的视频很容易让学生感同身受,那些存在于电影中的片段似乎正是学生与父母长辈相处的缩影,无论是“孝”或“不孝”均会给学生带来启发,引领学生重新审视与长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小学院校可组织学生给父母录一段话,讲一讲自己觉得懊悔的事情或一直不敢说出口的话,并将这段音频通过网络传给学生的父母,使学生能改变对待父母的态度,掌握与之交流的方法,将“孝”这粒种子深埋学生心中,继而提升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水平。
1.3 条件充分。互联网若想在小学德育活动中发挥作用仅凭线上资源的直接利用显然无法满足高效育人需求,这就需要小学为“互联网+德育”提供如下条件,确保“互联网+德育”活动能顺利展开:一是利用小学微信公众号或校内网站开设德育专区,为的是树立德育榜样,宣传先进典型,将发生在身边且利于德育的事件记录下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德育力量,同时校园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还可作为学校发声的渠道,亮明学校德育立场,助推本校德育活动不断展开;二是营造德育氛围,利用校内广播系统、LED大屏、班级液晶电视等媒介输出德育内容,使学生能在德育环境中学习成长。例如,班级可每周播放一期《好孩儿》、《品德少年》、《才艺少年》、《少年强》等电视节目,为的是引领学生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秀品格、改掉不良习惯、树立正确“三观”、传承传统文化,继而落实德育目标。因为上述电视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代入感强、有教育意义,所以可通过网络指引学生观看与思考,使小学德育能事半功倍[1]。
2.1 持续性原则。为避免“互联网+德育”昙花一现需赋予相关育人活动持续性,确保网上的德育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做到这一点小学院校可在重视线上资源的同时创设数据库,负责存储案例类、视频类、图片类、调查类、心理健康等类型的资料,为小学院校组织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德育活动给予支持。因为网络资源可共享且持续增多,所以数据库能不断扩容,为小学德育活动设计与开展提供有力条件。例如,小学院校可在5-6年级开展晨读活动,每天早上利用课前5分钟读展示在电子交互白板上的内容,如名言警句、古诗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内容需具有德育价值,可指引学生爱国敬党、喜爱传统文化、养成良好习惯、端正求知态度、乐于协作互助,继而优化基于互联网的德育效果。
2.2 生本化原则。通过对小学新课标进行分析可知,分学段规设教学标准为的是确保教学实践育人为本,教学活动、目标、方法、内容均能被学生所接纳,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参与实践、全面发展。基于此,小学德育在互联网环境下亦需坚持学生为主,为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奠定基础。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小学院校可利用网络搜集绘本资料,引领学生利用电子交互白板观看《彩衣娱亲》、《逃家小兔》、《青蛙弗洛格》、《勇气》等具有德育意义的绘本,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感想,从绘本中汲取之于学生心理健康、品格塑造、树立正确道德观有益的养分。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过于深刻的德育内容并不能转化为德育动能,还会使学生感到茫然并排斥德育活动,所以小学院校可筛选文字少、图片多、形式丰富的绘本助力学生体悟德育内涵,继而落实小学基于互联网的德育目标。
2.3 综合性原则。从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条件这一角度来讲,除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改革、教学管理视为德育一环外,还需在校内数据库建设、校内网站德育模块开发、校园微信公众号德育思想宣传等条件的支持下完成“互联网+德育”任务;从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课程布局角度来讲,需将德育渗入美术、语文、体育、科学等各个学科,并非将教育重担放在班主任及思想道德老师的肩上,确保基于互联网的德育活动可在每节课上有效开展;从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体系建设角度来讲,当今社会需参与到网络环境净化的活动中,树立依法入网的意识,在网上理性发言,为未成年人树立榜样,使网上德育资源的质量能不断提高,为了做到这一点法制部门、监管等部门需共同努力,为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保驾护航[2]。
3.1 改进德育理念。除在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过程中做到育人为本外,小学院校还需改进德育理念,为挖掘“互联网+德育”潜力给予支持。例如,小学院校可在五育并举理念助力下展开“互联网+德育”活动,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例,学校可利用电子交互白板引领学生了解蜀绣、扎染、藏戏、傩戏、京剧、皮影戏等传统文化,还可通过视频介绍古村落、古建筑、美食、方言、服饰,丰富学生走进并热爱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同时为线上资源聚合提供抓手,使学生能在发现传统文化之美的基础上树立学习、保护、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将德育、美育结合起来,使基于互联网的德育更有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教育主题是发挥五育并举作用的基础,小学院校应结合实况合理规设,为体育、劳育、美育、智育与德育有效融合、高效育人给予支持。再如,小学院校可在后勤部门配合下为学生提供美化校园环境的劳动机会,一方面推行值周生制度,使每位学生均能在保障责任区卫生的过程中热爱环境并端正劳动态度,另一方面可组建“维修小分队”,在专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修理篮球框、长椅、门窗等校内物品,在劳动中感到乐趣并体现个人价值,同时指引学生爱护公物,继而将德育与劳育融合在一起。为凸显互联网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在“维修小分队”中专职工作人员可利用手机抓拍学生的表现,并制作成美篇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上展示,展现学生的风采,肯定学生热爱劳动的行为,使基于互联网的德育效果更优[3]。
3.2 创新德育方法。为使“互联网+德育”更为高效小学院校应创新德育方法,扩宽互联网助推德育活动科学发展的渠道。例如,小学院校可利用网络组织各班学生根据兴趣喜好学习红色歌曲,如《我爱你,祖国》、《红星闪闪》、《好运来》等,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合唱比赛,不仅可依托红歌渗透红色文化达到德育目的,还可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升集体主义教育水平,同时赋予德育活动参与性及趣味性。再如,小学院校可组织5-6年级学生拍摄微电影,通过头脑风暴、剧本创编、合作表演、视频剪辑等途径渗透德育。为使微电影具有德育意义选题十分重要,小学院校可将“拒绝校园霸凌”、“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遵守公共秩序”、“让我来帮你”设为微电影主题,给学生2-3个月的时间准备与拍摄,以学期为单位展示成品,通过校内评选的微电影可在网站展播,继而丰富基于互联网的德育方法,在培育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基于“互联网+德育”落实小学素质教育目标。
3.3 加强德育评价。通过对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进行分析可知,评价具有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积极意义,以校内针对德育主题微电影作品进行评价为例,师生在线浏览参赛作品,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参与评选,不仅可指引学生反思,发现自己在拍摄微电影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学习他人的优点,还可增强美育,接受微电影艺术的熏陶,使学生可在语言之美、光影之美、造型之美、人性之美的感染下全面发展。通过德育评价小学院校还可发现“互联网+德育”短板,如数据库建设滞后、校内网络化的德育氛围有待发展等,这为小学德育改革指明方向,使“互联网+德育”活动能不断优化。为使德育评价更为有效小学院校应推行“顶层设计——教育方案实施——成果反馈——反思评价——教育设计优化”体系,确保评价可促进德育与时俱进,加之诊断性评价、标准化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方法的有效应用以及客观公正评价理念的全面推行,使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评价结果更具指导性,达到提高“互联网+德育”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小学德育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小学院校可将顶层设计、目标明确、条件充分视为“互联网+德育”的要点,在教育过程中推行持续性原则、生本化原则、综合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改进“互联网+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方法并加强德育评价,继而发挥互联网的育人优势,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