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琪
(天津市静海区成人职业教育中心 天津 静海 301600)
劳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传承下来的美德,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工作者需要具备这种美德,这是中职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生存和立足的根基。基于此,中职教师要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让学生可以正视、理解劳动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让学生明白自身目前的主要劳动是学习,是为了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终身劳动,终身奉献。
1.1 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劳动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课题,而劳动教育的实施也为国家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半个世纪,国家相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多个教育意见与教学计划,促使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不断被丰富。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党的十九大中重点强调要培养高文化、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劳动队伍,将劳模精神和匠人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另外,培养学生崇尚、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涵,让学生具备真诚劳动和创新劳动的能力是近几年党和国家重点强调的中职教育任务。
1.2 是中职学校培养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因此,劳动教育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元素。中职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劳动力人群,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确保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结合学生所学一技之长让家长可以放心的将学生交给社会,交给国家。“五育”教育的推广和落实,促使很多中职学校开始构建自己的劳动教育体系,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中职学校可以高效完成教育目标。
1.3 是新时代中职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中职学生还处于青春叛逆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拥有纠结的心理状态,又有一腔热忱,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且中职阶段的学生正是提升道德素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加上中职学校的教育特性需要培养高职业素质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学会团结、合作、尊重、分享、真诚、诚信等优秀人格品质,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工匠精神。[1]这些都可以全效培养学生的心性和意志,助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
2.1 学生劳动意识薄弱。受社会和家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都比较薄弱,懒字当头,不想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等现象逐渐在孩子的身上显现。其主要原因分两个大方面,一方面是家庭原因,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家庭的劳动教育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幼儿和小学时期对很多时期充满好奇,愿意尝试,会主动帮助家长处理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时家长会很高兴自己的孩子愿意劳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劳动没有了兴趣,而家长也希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主动参与劳动。二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生活条件随之提升,加上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多学生从小备受宠爱,家长的溺爱也让学生的劳动意识非常薄弱。另一方面是学校原因,近些年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并不多,在物资、师资等方面都没有充足的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基本都是以大扫除的形式开展,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
2.2 劳动教育本质被扭曲。劳动教育作为“五育”教育之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很多中职学校中,教师并不能将劳动教育的价值以正确的形式发挥。部分教师会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将劳动教育以惩罚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使得很多学生会认为:“表现不好,调皮捣蛋就会被罚干活。”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对劳动有抵触和排斥感,并给劳动教育的本质打上消极的标签。[2]
2.3 劳动教育形式单一。中职学校中的劳动教育形式单一,而且并不独立。主要体现在,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是以打扫教室、宿舍以及校园卫生的形式开展的。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则是依托于专业课程的职业技能训练,这样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概念没有准确和全面认知。要知道劳动教育并不能与职业技能训练画等号,职业技能只是学生未来参加社会劳动的一种能力,将二者混为一谈无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职业观和价值观。
2.4 劳动教育体系不完善。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中职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科学且完善的教育体系支持。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对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使得中职劳动教育缺乏丰富的教育内容,完善的课程体制以及科学的评价标准等。而且学校在对劳动教育的投资上也显得厚此薄彼,这些都使得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效率与质量难以实现质的提升。
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首先,学校和教师需要先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秉承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解读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正确的劳动教育。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引导,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思想进行有效的融合,在结合实践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劳动体验中感受快乐劳动、创新劳动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价值等。[3]最后,教师需要对中职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有效的设计规划,让学生时刻感受劳动教育的氛围,定期体验不同形式的劳动,在天长日久的坚持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3.2 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丰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时候,教师要有生活既教育的认知,将劳动教育的场所迁移遍布至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大层面可划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系统。在校期间,教师要做好基础的劳动理论教育工作,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提炼融合,为学生打好思想教育基础。劳动教育无处不在,教师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技能训练、校园教育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给学生不一样的、丰富的劳动体验,助力学生从多方面认知和感受劳动。比如:教师可以借鉴“课程思政”理论创新“课程劳动”理论,将劳动教育与中职教学进行融合,丰富劳动教育的渠道与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劳动大局观。另外,教师也需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劳动,感受企业文化,领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进而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3.3 完善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中职学校中健全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要重视对劳动教育的师资支持,招聘和培训出一支健全的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现有的所有教师进行思想提升和职业培训,让教师们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教育工作、面对学生,为学生树立工匠榜样。同时聘请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为中职教学的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专业支持。其次,中职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组建专业的教学小组,将学校各个部门进行整合联动,并就劳动教育的开展实施做出职能与责任的划分。[4]最后,中职学校要针对劳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来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找准劳动教育目标与中职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中职劳动教育实际情况以及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有层次的融入教学评价中,以此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
3.4 将家校联动教育有力落实。家庭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责任并不低于学校,甚至高于学校。家长作为学生的启蒙者和终身教育者,有责任也有义务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因此,中职学校和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家校联动模式。首先,对家长进行培训教育,端正家长的劳动态度,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革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师要通过讲座、座谈、网络平台等方式建立与家长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为家校联动教学提供平台,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的成长发展,提升中职教育目标的完成效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质青年劳动者,中职学校领导人和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丰富的劳动内容和教育形式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本质。学校也要落实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并通过强有力的师资、物资和教育评估制度的保障提升劳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实现学生劳动意识的提升,劳动习惯的培养以及劳动观念的树立,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