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园节约建设规划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1 11:35张运吉梅桂芝李佳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园节约村民

张运吉, 梅桂芝 ,李佳安

( 1.山东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2.山东五岳园林市政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271000)

长期以来,休闲农业面临困境,主要体现为土地使用性质限制、支柱产业欠缺、变现周期长、资金短缺、人才短缺、盈利模式欠缺等。其中,资金短缺是桎梏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休闲农园的低成本、节约建设是解决当前困境的重要一环,而目前关于休闲农园的低成本建设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关于其节约建设的规划设计实践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即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1 低投入规划设计实践

1.1 节约的土地获取模式探索

土地流转便于土地整理、规模生产、现代化操作。通过走访土地大户了解到,目前土地流转弊端已经出现:一是流转成本昂贵。二是土地流转后,以农工身份回来生产的村民缺少了主人公责任感,效率大打折扣。三是农工费与日俱增导致本就资金短缺的土地大户更捉襟见肘。实践经验表明,土地以拓展基地形式纳入较为理想,村民对自家田地的热爱和依恋浸透骨髓,荒弃或产出不好都会倍感心痛,加之多产多得的激励,更利于高质高量产出,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流转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监督管理费用。这样做的关键在于最开始时的资金支撑、技术的提供、农产品收购标准的制定以及销路的保证。一旦有获利点,周边农户将会自己出资加入,从而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1.2 善假于物,互促共荣

发展休闲农园,要兼顾吃喝住游购赏等,而休闲农园项目地多属于农用地,建设用地指标极缺,而且建筑物的投资都较高,该矛盾的解决途径是善假于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比如就近村落、空置房屋等。以山东省诸城花朝水乡项目为例,要建成以农业观光为主要功能的都市田园,吃喝游购住赏一样都不能少,建设用地欠缺成为问题的关键。规划时首先对其紧邻的玉带与岭后两个村庄进行调研走访,了解到这两个村空闲农舍较多,具备改造成吃住一体的农家乐的条件。为此让这两个村参与项目,按自愿加入的原则对部分空置房舍改造提升(图1—图5)。

图1 项目与村民互促共荣模式示意图(自绘)

图2 民居大门原图

用性价比高的月季美化院墙,大门用门联画龙点睛(图2、图3)。院内稍加整理即可,保证整洁、舒适、生态并呈现农家风情(图4、图5)。毕庄村村居多为五间带院套。厨房与餐厅合并于院侧(与门对)。五间民居,其中三间改造成两个标间民宿,两间留给主人居住,如图6。改造时应把握的原则:保证权属清晰,尽可能仍以院为单位;基本格局不变,吃喝拉撒住基本功能兼备,具备完美的家的功能。如此,则盘活了闲置房屋,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节约了建设的时间和物力成本,实现了村民与项目的互促共荣。

图6 民居内部改造提升设计图(自绘)

1.3 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彰显特色

风土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和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成为地方的标志性符号,融进祖祖辈辈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成为乡愁的寄托。在规划设计中,应把这个符号继续挖掘和弘扬,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能彰显地方特色。

就地取材是彰显地方特色手段之一,包括构筑建筑物的使用材料、废弃或闲置的地物、原有的地形地貌、本土的植物品种、地方技艺等。

1.3.1 建设材料的就地取材

莱芜茶业口镇卧云铺村村口地界的分界点原有两块巨石(图7),体量巨大,搬运困难,被就地取材,做成入村的门户,篆刻“云门”(图8)。裸岩也被就地利用,刻写“十里香迷霄云处,一川青绕百石家”,彰显卧云铺村石屋散落、踞于高海拔的山坳、苍翠环绕之态。村口改造,利用当地俯拾皆是的石头做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碎石路缘保持渗透性,边缘土壤种植黄花菜,可食可赏,风情浓郁(图9、图10)。

图7 村界原图

图8 村界提升效果图(自绘)

图9 村口原图

图10 村口提升效果图(自绘)

1.3.2 废弃地物充分利用

东平县毕庄村中的泉眼,无论旱涝,终年细流不绝,是村庄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将之稍加整理,即成为村中靓点,村民茶余饭后的聚所。泉眼旁边的颓垣整理成景观墙,做空间界定(图11、图12)。观光路上废弃的采石场,清理做成地方信奉的霹雳神广场,供祭拜霹雳神以免遭偷盗祸殃,兼做临时停车场(图13、图14)。

图11 村中水坑原图

图12 水坑提升效果图(自绘)

图13 采石场原图

图14 采石场提升效果图(自绘)

泰安市南山阴村皮匠山的一个废弃的碎石机的高大建筑,高达七八米,坚固难拆,而且就在园区中间,若拆除,费时费工费力。在景观提升过程中,将之改造成仓储房,解决了园区生产农具以及农产品临时储藏的问题。要注意的是其改造外观要与主体建筑群风格一致。同时,要充分利用其高大的体量与至高的位置,将原有高台加护栏形成观景高台,可为游赏者提供俯瞰视角,俯瞰园区(图15、图16)。

图15 碎石机原图

泰安市岱岳区王林坡村中的步道,旁边是季节性排水沟,无水季节成荒甸,有水季节是烂泥塘。做村容村貌提升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清淤垫路,用当地河道里的碎石子铺垫,做成旱溪,有水时可观赏可戏水,无水时也不至于尴尬(图17、图18)。

图18 步道提升效果图(自绘)

1.3.3 充分发挥地方技艺

针对鲁中地区,研究团队专门做过性价比高的常见花木的筛选研究[1],得到的结果是月季以其物美价廉、粗放经营,观赏期长、花开烂漫独占鳌头。在做毕庄村村貌提升设计中,考虑到该村为贫困村,资金严重短缺。月季花管理技术粗放,村民可以自己动手栽种,造价低,所以把设计主题定位为“鲜花盛开的村落”,月季被选作主角(图19)。同时,祠堂建设恪守石头干垒及弧形慢坡屋顶的地方风格(图20),其他垒砌节点也都就地取材,用本地石料。烂漫的月季花与古朴粗犷的毛石垒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景观风格独具,并且施工简单,村民自己组织施工队伍,可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图19 毕庄村村口花园(自绘)

图20 毕庄村毕氏祠堂(自绘)

柳编、竹编、捆木、栅栏等,不仅材料易得,且村民对其制作驾轻就熟,做田园中的分园入口或空间界定,既节约占地,又与田园风情贴合(图21)。村民用旧了的锹镐耙等,做成路标,省钱有趣又利于更换(图22)。

图21 田园分园柳编入口(自绘)

2 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支撑节约建设

2.1 节约型材料的运用

在休闲农园内,除了主干道路以外,其他道路最好不做硬化处理,用各种碎渣铺路、压实就好,既可节约施工成本、材料成本,又可保证其渗透性,生态环保,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对于需要硬化的道路,可以使用新型土壤固化剂代替水泥或沥青铺路。土壤固化剂是一种由多种无机、有机材料合成的用以改变土壤结构、固化各类土壤的新型环保节能工程材料[2]。使用土壤固化剂,工艺简单方便,把原土翻松加一定比例的固化剂溶液和水泥、原地搅拌、压实及养护[3]。经过粗略计算,能节约成本40%左右。

2.2 新产品运用

对于丘陵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管道铺设困难且造价高昂。生态旱厕以太阳能为动力处理系统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经。在莱芜茶业口镇四村改造规划实践中进行了如下规划。

2.2.1 尿便分离式旱厕

一般农户使用较为合适。尿便分离式旱厕是将粪尿分别收集并做生物降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4]。生物降解后可以达到无臭无味防蝇,但是在村民中普及比较困难。应先发动十户村民配合,用项目资金免费建设,其他村民看到使用优点和便利后,便有了改造要求,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一步步推广开来。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技术引导,做好保护利用工作[5]。

2.2.2 水冲式卫生厕所+微动力污水生态处理

农家乐人流量大,水冲式卫生厕所耗水量大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结合微动力污水生态处理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项集成技术,是由太阳能提供电源,采用生物膜技术进行生物处理的小型设备。具有成本低、占用空间少、维护费用低等优点,是节约环保的建设方式。

3 土地的集约利用规划实践

3.1 立体种植模式规划设计

山东省泰安市属于半干旱地区,是种植茶叶的最北端区域,空气干燥、光照强,所以茶叶叶片又脆又硬,影响冲泡口感。研究表明:茶叶遮光与不遮光,叶片内的全氮、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都有显著差别。在泰山茶溪谷设计中,采用苦楝、樱花等冠形开散的乔木在上层提供散射光,茶树叶片明显变大变软,提质增产同时又增加美景(如图23)。

3.2 立体养殖模式运用

立体养殖可以有旱地中的林下种养,也可以有水体中的立体种养。

3.2.1 藕鱼混养

(1)水中的生物昆虫杂草等能为鱼提供饲料,又能净化水体,同时,鱼的粪便可为莲藕提供肥料。

(2)鱼的活动能够自然杀菌,减少黑藕斑病发生。

(3)藕鱼混养能节约土地,收益高,每年可获利30万元/hm2。

3.2.2 鱼鹅混养

茶溪谷原本就养大鹅400多只,有成熟的饲养经验。园区内的一条水系七个小水库如念珠般贯通南北,沿着水系打造风景轴线的同时,兼顾水体产出。其中一块水体远离游人步道,深浅不同,清理时挖低就高,水中堆岛,浅水区种植荷花成景观,深水处进行鱼鹅混养(图24)。

图24 茶溪谷水体立体混养剖面示意图(自绘)

(1)鹅在水中游戏,可以给水体增氧,利于鱼的养殖,但如果水体过浅,鹅下水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导致水体浑浊,反而使鱼缺氧死亡。

(2)鹅粪是鱼的饵料,实践中向养鹅大户了解到,一只鹅每年产粪120~150 kg,大约经过微生物降解后的饵料可饲养5 kg的鱼苗长至成鱼。

(3)鹅是水禽,在水中可降低体温,利于大鹅保持良好的食欲和生长状态,其在水中配种的成功率也明显提高。

鱼鹅混养要选择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杂食鱼类如鲢鱼、鳙鱼、鲫鱼等。每公顷水体投放鱼苗10 000~15 000尾,鹅200~300只,浅水处种植荷花、水草等,这样的比例配置,水体可以完全实现自我净化。

4 低成本运行与管理

4.1 生产管理低成本

4.1.1 自动化节约提效

在半干旱地区,为了旱涝保收,喷灌系统的建立毋庸置疑。如今大部分农村青壮年人都到城里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年人或妇孺,劳动力欠缺,人工费用高,因此对全园进行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滴灌系统规划设计,可以一劳永逸、永续利用,也为园区后期的规模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1.2 绿色生产利于可持续发展

(1)生物防治

在有机茶园中,水域边界大量栽种桃树,桃花盛开时节一片烂漫,形成季节亮点。同时,桃林会把茶树上的小绿叶蝉吸引过去,可用药一起消灭,保证茶园的绿色生产(需要注意的是喷洒药时的风向需要背向茶园),如此桃树可成为陷阱植物。

(2)绿肥运用

近年挖掘的优质绿肥地被植物越来越多,对于鲁中山区,鼠茅草是其中的佼佼者。鼠茅草早返青,早枯萎(4月份),待果树开始活跃萌动时它枯萎了,几乎不会与果树争肥争水。鼠茅草枯萎后犹如致密的草毡一般,能有效控制其它杂草生长;腐烂后又能为土壤增肥;还能保水保墒;夏季避免土表暴晒,减少水土流失,冬季保温。

鼠茅草一般种植1次,4~5 年不用除草,既节省人工成本又增产提质,是绿色节约的生产方式,值得推广。

4.2 服务体系低运营

村民参与、村民自治是休闲农园低运营的首选。通过走访了解到,多数村民希望能回归家园、安居乐业。关于就业岗位,村民参与是共同的呼声。以养老为例,过半的老年人希望在村内养老。村民可自动结对,较年轻的老年人照顾较年老的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并给予相应酬劳,这样既可以让这部分老年人老有所为,又因彼此熟识而利于聊天找乐。其次,可以对村中青年人进行集训,统一负责病患老人的常规管护(理疗、止痛、量血压等)。

休闲农园吸引当地村民参与,不用考虑吃住问题,能够解决就地就业,而且能使村民安居乐业,缓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目前,很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与精准扶贫政策相结合的,由地方精英带领进行土地归并,贫困户可以用土地入股,并就地就业。这样不仅仅是低运营的策略,更是带动地方贫困户增产增收的有效手段。

5 借近水楼台之便,挖掘农园多功能

5.1 旅游集群效应

泰山茶溪谷项目选址,首先借助泰山旅游大背景,挖掘泰山茶文化形成十大景观点,使茶溪谷紧密融进泰山旅游的规划中。其次,该项目地点位于泰山九女峰旅游环上。再次,其北侧紧邻景区白马禅寺。这些形成了旅游集群效应。

5.2 三产融合,挖掘农业多功能

以茶叶和赤鳞鱼生产为主产业;借项目地内有优质矿泉之地利,做矿泉水加工,连同茶品加工形成园区二产;农业观光、农科培训、研学旅游、党教基地等配套服务形成三产;同时又充分利用项目地内废弃仓库策划了南茶北引、南酒北藏项目。这样,就形成了三产融合、多条腿走路的多功能休闲农园(图25—图27)。

图25 茶溪谷赤鳞鱼养殖(实景拍摄)

图26 茶溪谷茶品加工(实景拍摄)

图27 南酒北藏设计(自绘)

6 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休闲农园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资金短缺,加之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因此研究其节约建设意义重大。节约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建设之初的低投资,还应囊括建成后的低成本运行、高效高产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等,这才是节约建设的精髓。

针对每一个园区的客观条件,发现短板、挖掘优势、利弊权衡、扬长避短是规划的前提。对园区主产定位及强化、建设的就地取材、原有地形的因势利导、本土作物的充分利用、废弃闲置地物的变废为宝、农业科技手段的运用、本土劳动力的就近利用等,都是节约建设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农园节约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江苏省农园建设对策研究
节约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研究
节约
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