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芬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小学 福建 沙县 365000)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进行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一直处于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善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为学生搭建发表个性观点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表达交流,从而暴露出学生最真实的想法,让课堂真正的发生。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充满了乐趣,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会更浓厚,学习动机也会越来越强烈。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自由地、大胆地提出疑问、表达观点,逐渐消除他们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与此同时,教师要学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为他们提供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讨论、交流,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项交流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和转一转、想一想、猜一猜变式练习,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感悟,从而让学生充分说理,想象,促进有效学习。
关注学生,成为懂得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必须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读懂学生的学习障碍,读懂学生的学习路径,才能更好的落实学生的课堂学习。但面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教师要真正读懂学生、落实课堂学习并非易事,教师都做了精心的设计,每一节课都设计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去合作交流,去讨论,去讲明理。学生经历了主动思考,不断探究,逐步明晰了面或体的数学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合作意识及善于说理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和机会,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通过学生拼摆的数学活动,围绕主题有意识的让学生自主说理,在说理中逐渐明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本质含义。
再如《认识图形——圆柱》一课中,围绕“你能选用以下平面图形创造出圆柱吗?”这个问题,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亲历了认识圆柱、创造圆柱、发现特征的探究过程。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由问题贯穿始终的,而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课眼”,也是一节课的“主线”。它是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着力点,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聚焦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它引领着数学思考的航标,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们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基础,创设富有张力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引领学习,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中寻找发现,在交流中激发学生自主说理,辩理。课堂上,教师还注重问题的追问,生成的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层层深入,动中有思,以思促动,从而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提升数学素养,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达成深度学习。
例如《圆柱的认识》一课中,通过“圆柱有哪些特征,说说你是怎么验证的?”“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展开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选择什么图形,怎样创造圆柱?”三个大问题引领学生去探索,在探索中寻发现,在交流中促思考。
再如,《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中,通过“为什么同是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条小棒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关注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关注课堂生成。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生在变,学生的想法也在变,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基于学生的真实困惑和认知基础实施课堂、把握课堂,才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