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娟
(新疆博乐市第六中学 新疆 博州 833400)
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很多教师都已经逐渐开始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最终也只是进行了无效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在开展小组学习时,一定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将能力较为互补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让小组真正有能力针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也可以将同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任务,让不同特点的小组进行分别的问题探究[1]。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时,物质在不同的温度特点下形态会发生不同的改变,如果将所有形态的变化都交给一个小组进行探究的话,会对小组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并且想要完整的进行实验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教师的课程活动进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将物态变化具体分为几种形式:可以让第一个小组研究熔化和凝固的转化关系,第二个小组研究气化和液化的临界点,第三个小组研究升华和凝华的具体特性。这样将不同的任务分给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内容展示出来,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三种形式之间的不同,方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区分,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内容。
想要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以自己的知识输出为主导,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主动的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教师要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形象上,将学习主体的角色交给学生。
在物理学中同一个性质,在不同的状态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压强》这一节中,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流体的压强又与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较为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析。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由于意见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产生讨论,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如何让其他成员接受自己的思路。
除了理论问题的讨论研究,教师还可以甚至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寻找答案。例如在《简单机械》这一章节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制作起来较为简单的物理机械,例如杠杆和滑轮等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己制作简易的杠杆和滑轮,让学生通过实践找到机械能的转化规律。实践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学习除了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外,也可以塑造学生的竞争精神。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竞赛类的情境。
例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简易的望远镜和凸透镜成像的小工具。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学生对于知识细节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点点数据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学生操作中存在问题,教师可以以小组评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制作,评比方式既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质量,还可以是精细度。具体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安排,在同样的要求和标准下,让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对于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由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应试教育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及时的给予小组学生一定的鼓励。小组学习的评估方式要更加的全面和具体,要摒弃掉传统的、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估标准的评价方式。教师要看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参与度,对于态度认真的学生和能够展示出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认可和表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引导和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思考。
除了教师要改变自己评价的标准以外,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对于课题的完成度和分工情况是最为了解的,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内的成员互相评价,并且积极参考组内反馈的意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能力。这样的评价机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方便学生日后针对学习内容展开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