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欣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新时期科技的快速发展,既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只有促进信息化教学,让学生走进物理实验,为他们创设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才能增强学生的物理素养,使其形成科学认识。基于构建主义理论,让学生在自主探思、学习发现、合作交流与深入实践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态度,具有理性认识,促进教学渗透,帮助学生夯实物理学习的基础。
1.1 有助于激发物理实验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应重视教学渗透问题,使学生关注科技发展[2]”。物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与探究意识,为他们创设更多地实验学习机会。并且,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避免单一的进行知识传递教学。进而,应用微课化解以往传统课堂中存在的施教问题,在声像并举、生动多元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让他们形成问题意识、注意开展学习总结。
1.2 促进信息素养与学科素养发展。加强对微课的应用,使学生具有物理实验学习新鲜感,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一方面,使学生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工具,认识物理实验,具有安全操作、规范自我实验行为意识;另一方面将使物理实验学习具有创意性、可选择性与多样性,增加教学趣味。从而,让学生兼具信息素养与物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其具有思辨意识和科学素养。
2.1 构建生动情境,培养学习热情。着眼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进而,使其具有探索兴趣,产生实验学习热情。例如:在人教八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学激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有人在岸边垂钓,遇到对岸问路的人,他急忙做嘘声动作并用手指路,怕惊咬饵的鱼儿。教师可提出“鱼在水中会不会听到岸边人们的惊呼声?”问题,在微课导学中,使学生自主进行声音的传播实验设计,让学生了解声音,感受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通过微课应用,使实验教学更具创新活力,吸引中学生实验学习的关注力,让他们自主实验、创新思考,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
2.2 促进合作探究,助力生生互动。为了实现生生之间的智慧碰撞,助力他们的共同学习与成长,教师还应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对微课的应用中,教师可引入翻转课堂,布置组间合作实验任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初步的了解知识结构。在《熔化和凝固》教学中,制作3-5分钟的短视频,让学生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提升其观察能力,使其具有概括意识。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利用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石蜡、冰块及打火机,进行实验操作。使其了解物质的变化,当其状态变化时,会有怎样的温度变化。在生生互助、实验交流中,让其指出云平台中微课件里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哪些存在错误。
2.3 关注自主实践,培养学科素养。为了使学生具有科学认识,培养他们的物理素养与信息意识,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层次学习。通过对微课的应用,助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走进物理现象,展开细致观察,具有实验学习的思路。例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中,可以微课作为主要授课方式,使学生了解针压法、溢水法、悬垂法等不同测量物体体积的方式。在直观感受中,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具有自主实验学习意识。可给其一块方形铁块或铜球,使学生观察多样实验用具,进行实验辅助用具的选择,能够测出物质的密度。通过对微课的有效应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更具物理实验学习的成就感与知识获得感。
立足于新课标理念下,打造高效物理实验课堂,助力中学生创新思维与操作能力的同步提升,需要教师优化授课方式、积极运用微课[3]。只有聚焦物理教学难重点,使微课教学起到辅助实验学习的目的,才能在生动讲解、直观阐述、动态演绎中,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认识各种各样的实验;使其在实践中获取物理知识,并将其化为己用,让他们进行自主探析。从而,在助力实验教学提质增效中,促使学生创新学习,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