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弟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生命、运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课程的理论性虽然很强,但是用静态文字描述的、体现的却是动态的内容,这使生物学科具有了抽象性特点。同时,生物学科中有大量的琐碎知识点需要记忆和梳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需要学生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可见,利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非常适用于生物教学,微课的短小、精湛适合开展碎片化知识点教学,它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制作视频、动画、声音等,将抽线内容直观体现,而且应用方便,学生课下、课上都可以将其作为学习材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微课是以短视频的方式将知识点独立呈现,因此每个视频一般在5分钟以内。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程内容等收集材料制作微课,为了体现生物的“活性”特点,可以结合动画视频、旁白解说等生动的展现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将微课视频发在师生群里供学生下载观看。这一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第一个步骤,需要学生借助微课完成自学,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在师生群中,师生、生生还可以在线交流学习心得,提出疑问、相互讨论,促使学生自觉思考、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比如,关于“种子结构”的知识点,教师以“玉米种子”或者“菜豆种子”为例进行实验观察,并将实验步骤、方法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学习后可以尝试在家中做实验,以熟悉实验过程,引发思考,到了课堂实验时,学生会快速的、准确的完成实验,提高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主要发挥着引导作用,是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者,教师在制作好微课后,为了提升学生自学效果,可以设计导学案帮助学生学习。导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考察、问题探索、规律总结、限时训练、提出疑惑、知识拓展等等,在此辅助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明确,还可以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应用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生活探究,比如以上提到的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此外,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学中的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自学情况,在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而且,知识拓展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学生按照导学案完成学习后,就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同时锻炼了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在翻转课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是独立开展学习活动,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思维局限,而且总是依赖于教师指导,但是教师又难以顾及到所有学生的问题,因此影响了教学效率、效果。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协作开展学习,加入到一个集体后,学生的学习不再单调,可以和其他学生相互交流、分享,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帮助,还开拓了思路,学习了别人的经验,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相互鼓励、相互影响,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首先要遵循科学的分组原则,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学生们才能相互促进并且在竞赛活动中公平竞争。一般,以4-6人为一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带领小组同学学习。教师将学生分组后,先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再检验学生自学成果,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展开探讨,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最后对小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指导、补充,并对重点、难点问题予以点拨、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和学习思路,巩固基础知识。
在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完成导学案及合作学习后,教师针对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疑惑以及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活动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比如,以上述提到的“种子结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与父母一起进行其他种子的解剖观察,向父母讲解种子结构特点,通过种子结构判断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记录种子的发芽时间、成长形态变化等等。这种拓展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拓展学生视野。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方法。微课的应用,让翻转课程的优势更充分的体现,也优化了翻转课程开展的步骤和效果。尤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基于生物学科的特征,在翻转课堂中合理的应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更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可以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