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威
(广东省丰顺县汤南中心小学 广东 丰顺 514321)
学习语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语文还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的作用下,语文课不仅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全方面的训练,教师也要着重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1]。只有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提高,才能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在语文中渗透核心素养,就非常重要了。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对语文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形成初步的学科素养,学生也可以把素养运用到学习中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的能力。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对语言的构建、思维的发展、鉴赏审美的能力和对文化传承的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解文章,拥有流利的语言交际能力等,所以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并且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1 培养学生的语感。人类出身后不久就开始学说话,可见语感是人类连接外面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对于启蒙者而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语文中渗透核心素养,语文课堂不在是单纯的背课文,教师转变自己的上课思想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换位思考,然后让学生建立自主的语感结构。教师也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并且加以验证,这样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语文课文的感情思想和价值理念。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鹅》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默读,把不会的字标记出来,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查阅和组词,加深对生僻字的印象。然后学生开始学习文章中的词语,可以用成语的方式,也可以用语句的方式,这样学生也能更快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作者丰子恺的故事,也可以穿插讲一点白鹅的特点等,让学生除了了解动物本身,还能知道关于动物的一些小习性,并且也带动了课堂的节奏。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也要充分的挖掘出,语文课本内与语言相关联的材料和隐藏的知识点,并且对这些材料进行有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让学生形成了很好的语感[2]。
2.2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具备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感受到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魅力,并且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和词语之间的情感和魅力。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雪梅》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雪和梅进行想象,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术描述出他们眼中的物体造型,然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雪、梅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雪和梅的特点,以及和诗之间的关系,配合相关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也可以了解到寄情于景的概念。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古诗词的模仿写作,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寄情于景的表达。
2.3 课堂内容课后延伸实践。教师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渗透核心素养时,仅课本内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也要在课后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延伸,需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课堂内容,这样才可以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也是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巩固[3]。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一课中,学生在农村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猫这种小动物,因此学生可能会对课文内容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教师首先可以找一些猫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在课后延伸,带领着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体会到认真观察和平时随意见到的小动物是不一样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也感受到了开放式的教学教学环境,也真正的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2.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学生语文学习夯实基础。语文中的知识都是我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语文教学也是一种发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也要努力学习语文知识,传承我国的历史瑰宝。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结合语文文化的丰富多彩,给学生也讲解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神话故事或者是传统的节日等,这样有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知。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节中,教师通过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收集一些神话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把学生收集到的神话故事进行分类,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两个神话故事,带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然后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神话故事,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课堂机会,教师也可以详细的讲解一下神话故事的类别,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认知和了解。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语文课的人文特点,让教师在进行渗透核心素养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在进行语文核心教养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渗透,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学习兴趣,这也实现了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提高了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中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