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静
(山东青岛胶州市云溪中心幼儿园 山东 青岛 266300)
幼儿阶段儿童思维的发展属于典型的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或已经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进行思考。在这个阶段,如果按照小学的课堂对儿童进行教育,不仅无法达成促进儿童成长的目的,甚至还会破坏儿童的好奇心。结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更进一步了解儿童的需要,进而促进儿童教育。
首先,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对自身的感受的描述往往词不达意,如何了解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就需要对儿童游戏中各种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只有充分了解儿童心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其次,幼儿阶段儿童正处于游戏中心阶段,儿童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游戏,同样儿童也会通过参与游戏来学习,例如对规则的理解、对各类角色的认识、对生活常识的掌握、对人际交往的初步认识和技巧的掌握。分析儿童游戏行为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儿童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帮助儿童从游戏中获得更多。最后,幼儿参与各类游戏,也是帮助儿童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每个儿童的游戏都是个别化的过程,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再加上儿童个性不同,幼儿园需要尊重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差异性,通过游戏,促进每个儿童个性的发展,而观察和分析儿童游戏行为,是对儿童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观察游戏情境,解读幼儿游戏状态。任何一个行为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幼儿的游戏行为也不例外。教师在对儿童游戏行为进行观察的时候,需要结合游戏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游戏伙伴等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各种行为。例如,在不同的情境下,与不同的伙伴进行游戏时,儿童所表现出的游戏行为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仔细观察这些行为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解读儿童在与不同人交往时的不同方式,了解儿童的人际交往状况。又比如在不同情境下,儿童不同的情绪反应也是对当下游戏中某一因素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儿童当下状况的反映。例如儿童对待别人不同意见的态度、被拒绝后的态度和反应等等。例如儿童在游戏中会对于自己知道的事情,会默认为其他小朋友也知道,这就是幼儿时期儿童自我中心的阶段所导致;再比如对其他儿童提出的不同意见,幼儿可能并不会因为事情本身做出决定,而是根据关系的亲疏来做决定,这也表明了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客观性发展水平较低。教师通过对儿童游戏情境的观察,以及儿童游戏时状态的观察和解读,进一步了解儿童,为更好地开展儿童教育奠定基础。
2.2 做好观察记录,寻找游戏行为的共性与个性。观察记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详细的记录。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时,一方面需要了解该阶段幼儿发展的身心特征,另一方面需要关注不同儿童的个性。对于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需要同时考虑受教育者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同时也要结合时代变化对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总结,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观察记录正好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幼儿的素材和依据。教师对不同儿童的游戏行为和同一个幼儿的不同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儿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相同心理因素下常会出现哪些游戏行为。观察记录需要写清楚时间、地点、游戏过程、参与游戏的成员和儿童具体的游戏行为,简单记录背景,注重对儿童行为细节的记录,以便作为参考和对比资料。分析和总结往往能从让看似零散的事物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正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的重要指导方向。所以教师要做好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寻找儿童发展中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3 提高观察意识,明确观察和解读儿童游戏行为的目的。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儿童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并且明确观察和解读儿童游戏行为的目的。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儿童当前的身心发展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儿童的观察不仅仅是在区域活动或集体教学的游戏环节中,而是幼儿生活日常中的各个方面。儿童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自己创造的各类活动,都是教师观察的对象。幼儿教师需要将对儿童游戏观察的意识贯穿在幼儿教育理念之中,深刻领会观察和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的重要性和目的,在深入、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正确解读儿童的各类游戏行为,为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努力。
幼儿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如何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除了一些科学研究的结果,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游戏和生活中倾听、观察和解读。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也是丰富理论的重要方法。幼儿园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样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担负着更重要的教育责任。为了儿童更好的发展,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幼儿园教师不断观察和发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帮助儿童更好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