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云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东星小学 福建 晋江 362214)
首先,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之下,需要教师将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因材施教的分层形式,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有针对性的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从而推动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将核心素养理念充分融入到分层教学过程当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于分层教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数学分层教学有利于充分的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进行全面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通过分层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形式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分层教学,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师与学生沟通过程当中,教师充分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拉近师生间的感情。
2.1 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以自我讲解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课堂当中实现“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所以导致能力稍差的学生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行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教学主体地位,并对学生进行分层。[1]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乘法”学习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知识进行预习,让学生根据简单的乘法过渡到多位数的乘法的学习当中,通过课前预习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成果进行提问,而对于能够正确掌握乘法运算规律的学生分为一层,而对于能力稍差,只能进行简单运算的学生分为学困生。通过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可以积极的调整教学方向,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并且在预习阶段可以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
2.2 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层教学。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学当中都逐渐渗透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而在数学教学当中,也需要教师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更加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可以从中激发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关于多边形面积的具体学习步骤,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从中找到多边形与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的推导找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对于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从中通过自主学习推导出多边形面积公式,从而进行充分的利用。而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只进行相映的面积公式拓展,对面积公式进行合理运用即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促进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
2.3 在课后练习当中进行分层学习。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在课堂当中进行有效的核心素养渗透,同时还要在课后练习当中对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因此需要教师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当中,将分层教学渗透其中。[3]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找到相关位置与方向学习的案例,对于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让其绘制从学校到家里的地图,并且标注相映的方向与位置,而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只是简单的对地图进行方向与位置的识别即可,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分层训练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将实际生活于核心素养能力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将核心素养与教学充分相融合并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分层教学运用到方方面面当中,在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基础之上,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