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富
(浙江省诸暨市浬浦中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立足学生发展的实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老师必须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精神、灵活的思维方法和高尚的节操,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灵活地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接下来,笔者谈一谈自己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为了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老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放松自己的身心,鼓励他们投身到课堂上,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否则,学生的学习就无法实现同步,师生互动的效果也大打折扣。[1]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欲望,老师就要注意教学氛围的趣味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另外,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老师还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对提出问题所做出的反应,比如,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表现得就非常的活跃,经常对老师说的话做出反应,眼睛睁大,点头微笑,而有的学生面对老师的目光和提问会主动回避,大多情况下沉默不语,这个时候,高中信息技术的老师就要多加注意,才能根据学生们的反应更好地展开问题驱动教学。
比如,在学习“信息及特征”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学习的知识: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那么,学生们,你们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信息吗?在你们的周围,你们觉得哪些属于信息?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开始思考并回答:“上课铃和下课铃,可以告诉我们信息,意味我们可以自由活动了。”还有的学生说:“上网浏览信息和观看综艺、纪录片等都能够获得信息。”在学生们的积极回答中,老师要告诉学生其实信息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和图像、声音等方式来传播的内容,老师就可以使用创设的问题情景来指引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信息知识。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帮助学生掌握高中信息基础知识,为此,老师必须要做注重将所教学的知识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借助问题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老师要注意为学生提出一些更加实际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信息的安全和保护”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病毒都还只停留在一些概念和特征上,遇到一些实际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所以,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来加强学生对信息安全和保护。老师也可以帮学生将一些关于黑客、木马等生活实例,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受病毒感染的计算机,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整个过程当中,老师要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整个课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高中信息技术的老师就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提问水平和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自己。
比如,在学习“信息获取方法”的时候,笔者便以天气预报为例,让学生讨论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法,通过回顾生活,举一反三,很多学生都意识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获取信息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巩固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我还在课堂中引入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来查找这个故事的来源和历史背景,详细的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获取的信息来进一步总结现代生活获取信息的办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立足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有效连接在一起,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创新,让学生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明确好学习的目的,才能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掌握好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