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兰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练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参与练习的动力和热情。所以,为了让体育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让学生产生练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情绪,教师首当其冲地应当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中的趣味魅力,从而基于自身的主观意愿,主动地投入到练习活动,提高练习体育运动的质量。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身心也会得到全面地放松,同时也会最大化地投入自己的精力,促进游戏活动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小学阶段,为了让学生生成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情绪,教师不妨对学生的这一情绪加以利用,将游戏与体育运动的教学相整合,以便学生在高涨情绪的支持下投入更多的精力,展开练习活动,从而逐步提高练习体育运动的效果。
例如,在足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动作技巧的教学后,组织学生展开“足球接力赛”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游戏活动的规则:在足球场上,学生几人分为一个小组站成一列,当教师宣布游戏开始时,站在第一名的学生开始进行运球,迅速将球运到球场对面的终点并运回;之后,这一名学生将球传球第二名学生,依次重复,在最后一名学生运球回到起点后结束游戏,用时最少的一组胜利。在几轮游戏过后,学生不仅巩固了运球的基本动作技能,也感受到练习活动中的趣味性,从而提高练习足球运动的动力。
显而易见,教师将游戏活动融入体育训练中,能够促进轻松、愉悦训练氛围的创建,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情中主动地展开练习活动,以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技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
与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运动方式。所以,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的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练习项目的空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长,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挑选自己喜爱的运动形式,从而在自由练习中逐步提高学习的质量。
比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定“我的体育我做主”运动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对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项目进行过多的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篮球、足球等运动器材,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适的器材展开练习,以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真正地激活练习的动力,实现练习质量的提升。
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训练方式,能够真正地将学生置于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意展开练习活动,以便最大化地激活学生的练习动力。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最为闪耀的方面,学生在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个人潜力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教学中应用分层施教的方式已是势在必行。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师应当改变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情况,结合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为学生安排不同的体育训练任务,以便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可以完成训练的任务。
就拿短跑的训练来说,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展开短跑测试,并结合学生的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快、中、慢三层,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方法的合理分层。如对于“快”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让学生提高跑步速度的任务,促使学生在不断地练习和调整中,更加熟练地掌握短跑的技巧,从而提高在短跑中的速度;对于“中”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的任务,组织学生开展100米往返跑的任务;而对于“慢”层的学生,教师则设定让学生掌握基本短跑技巧,并且提高跑步信心的任务,促使学生坚持开展短跑练习。
通过教师的差异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练习活动,这样,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训练的机会,从而在落实训练任务中,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练习的水平。
总而言之,科学的体育运动是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对学生教授体育运动技巧的学科,教师应当本着兴趣为基的思想,设定出灵活多面、丰富多样的体育训练策略,以便在应用实践中,打造完善的体育教学框架,真正让学生基于兴趣使然,提高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