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倩怡
(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逐渐渗透到医学领域。但医学术语翻译,与其他英语文体翻译有所不同,其作为一种语言表达艺术,需要科学地再创作。在医学伦理学视角下,不但要更加准确地表达医学术语,还要重视伦理道德,明确翻译标准,并将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翻译方法引入其中,掌握医学英语翻译技巧,确保术语准确,逻辑严密,能更好地关照病人身心健康。
该门学科主要处理医疗卫生问题、医学领域道德现象等,依靠伦理学知识与方法探究人、社会与自然关系间的道德问题。基本的伦理原则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切勿伤害。是指在医疗行为开展中,医务人员应避免患者在身体或者精神上受到伤害。在伦理学中提出“双重效应理论”,也就是医疗行为具有双面性:一面是治疗疾病,另一面是伤害人体,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尽量避免对患者带来伤害;二是病患利益。也称为“善”原则,主张医学活动开展中,医务人员不但要尽量保障患者身心不受伤害,还要尽可能帮助其减轻痛苦,获得利益;三是病人自主,是指患者有权力决定自己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医务人员应在患者拥有理解能力的情况下,为其提供与决定相关的信息,使患者权衡利弊、综合考虑从而做出最佳决定,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应以人为本,尽量满足患者期待效果;四是公平正义。在病患照顾方面应坚持正义、公道、诚信,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公平。
医学术语翻译涉及范围较广,涉及动物学、生物学、病理学等多个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翻译者的技能水平与理论储备提出了严格要求。未经过专业翻译培训的译者在翻译时常常出现错误,为读者阅读和理解文意带来诸多不便。在医学术语翻译中,较为常见的错误如下。
在病理学相关资料中,曾有译者将“rock fever”翻译成“岩石热”,这属于经典的望文生义法,单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不够客观科学。事实上,“rock fever”属于一类地域性流行病,多发于地中海区域,也被称为“the rock”是直布罗陀的别称,因此该病也被称为“直布罗陀热”。在病理学角度上看,可将其翻译为“布氏杆菌病”,但是“岩石热”一词的翻译实在牵强,能够看出译者没有充分了解“rock”一词的含义与发病区域,因此望文生义,导致翻译错误。
曾有翻译者将“blood bank”翻译成“血液银行”,使读者感到云里雾里,因为它本身便是一个虚拟事物,可能连译者也很难对此作出解释。“bank”除了“银行”之外,还可翻译为“贮藏所”。因此,“blood bank”应该翻译为“血库”,并非“血液银行”。这种盲目乱译现象时有发生,译者应对此高度重视,以免出现风马牛不相及情况,影响读者阅读和使用。此外,在临床医学翻译中,“chief resident”有时被翻译为“住院部主任”,但实际上,“chief”在汉语中的确可翻译成“主任”,但医学领域习惯于“住院总医师”,与“主任医师”的概念不同,因此二者不可互译。
在医学术语翻译中,为了使翻译更加科学准确,译者有时会参考医学文献,这对术语翻译专业性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术语具有时代局限性,在时代不断变化下,以往指代的内容与当今有所不同。例如,“typhlitis”原本是指“盲肠炎”,但从21世纪上半叶开始该词还可指代“阑尾炎”,当前两种病症不再合用一词,“typhlitis”专指“盲肠炎”,而用“appendicitis”指代“阑尾炎”。
任何翻译都要遵循特定标准,译文质量衡量也需要一定的标准。在伦理学要求下,医学术语翻译应做到通顺、忠实、人性化,具体如下。
1.忠实
译文应最大限度地忠实原作,准确、完整地表达出原文内容,禁止存在歪曲、篡改或者随意增删等情况。内容应与文中描述的事实相符,将作者的思想、立场与情感等准确地表述出来。
2.通顺
要求译文语言顺畅、易懂,与汉语规范相符合,不可生硬呆板。用词应准确得体,禁止出现结构混乱、逻辑错乱等情况。
3.人性化
译文应使读者阅读便利,通俗易懂,还要遵循医学伦理,以免出现歧视、侮辱性翻译,影响阅读和使用。例如,“Narcissism”一词是指“水仙花”,后引申为“自恋症”,译者在特定句子情境下就需要坚持人性化原则,将“自恋症”翻译为“纳克索斯症”,与医学伦理中“切勿伤害”原则相符,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关照。
财富和学识,可以让我们有豪车有别墅,可以让我们做教授,当畅销书作家。可是,如果教养缺失,我们的言谈举止不可能不露出古怪的俗气。我们可以去巴黎圣母院旅游,如果教养缺失,在那样安静肃穆的环境中,我们的嘴巴照样像打电话一样聒噪,让人掩耳。我们每个人有多么的戾气,整个社会环境就会有多么的戾气。戾气到了极端会让人扭曲疯狂,最起码也是不能让你和你周围的人幸福喜乐。
在医学术语翻译中,翻译类型众多,可根据翻译标准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确保术语翻译准确高效。
1.直译法
任意两种语言具有共通性,汉语和英语的共性大于差异。在术语翻译期间,采用直译法翻译时,尽量保证原文意义、语法结构不变,属于应用较为频繁的方式之一。如若能够在语言形式上对应,则翻译效果更佳。此外,医学领域存在许多专业术语,在直译过程中,一般用语多在口语中使用;术语则在正式场合使用,如论著、学术报告等。可见,术语翻译应注重场合的不同。例如,在对“冻疮”一词翻译中,口语翻译为“ockjaw”,专业翻译为“tetanus”等。
2.音译法
在英汉没有相对应词语的情况下,便可使用音译法,以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证原本发音不发生改变,便于突出原文主要语言功能,使翻译更加便捷准确。语言作为符号系统,通常原文符号只有在自身符号体系内才可发挥价值,一旦被生硬地融入译文中,便会改变本来含义。同时,语言符号系统并非出于封闭状态,在特定条件下可接受外部信息。对此,当个别专有名词没有对应翻译语时,可采用音译法来处理上述问题。以“aspirin”为例,汉语翻译为“阿司匹林”;又如一些以人名命名的疾病,如“Murphy's sign”译为“墨菲征”等。
3.音意结合法
此种方式部分采用音译,部分用意译。在翻译中在保留原文发音的同时,还可展现原文指称意译,适用于中医文献翻译中。例如,原文中的“原气,落穴,手阳明大肠位”,可翻译为“Yuan-primary qi-Luo connecting points the large intetine merdian of hand-yangming.”在上文翻译中,因外国读者对我国中医文化缺乏了解,单纯采用音译法很难达到效果,可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不但不会影响原文特色,还可将句子意思准确表达出来。
医学领域涉及内容较多,稍有差错便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对此,医学翻译务必要达到“通顺”“忠实”两个标准,医学翻译应具备医学基本知识,还要涉猎广泛的社会知识,熟练掌握汉语、英语语言技巧,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可准确无误地翻译,具体如下。
每个学科都拥有各自严密的概念体系,医学领域也是如此。此类概念主要通过大量专业术语体现出来,只有准确理解专业术语,才可将句子含义无误表达。例如,在一段介绍糖尿病的文字中含有大量专业术语,如“葡萄糖”“能量”“胰岛素”等,如若医学知识涉猎范围较窄,无法熟练应用专业术语,则翻译工作势必困难重重,且翻译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从医学伦理角度来看,要求译者全面掌握医学知识,避免以偏概全,传播误导性信息。
2.学习翻译技巧,掌握基本翻译方法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医学术语翻译的前提所在,但译文应做到层次分明,衔接顺畅,不但准确无误,而且不会呆板乏味,这就要求译者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尤其是长句分析与翻译能力。例如,在翻译“Bounding the cytoplasm is the cellmembrane,which keeps the cell contents in and undersirable material out,yet permists passage of both proper nutrients and wastes.”时,该句含有两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前一句是“the cell contents”是“material”的并列宾语;后一句中以“which”为主语,“passage”为动词,可翻译为“通过”,不可按照常规翻译为“走廊”。因此,该段最终可翻译为“包裹着细胞质的细胞膜,将细胞内含物质融于细胞内部,将不需要的物质排出体外,还允许适当营养物质从中通过”。科技类文章严谨,要求做到“通顺”“忠实”,这就要求译者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特定的翻译技巧,并开展大量翻译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忠实且通顺地翻译更多医学文献,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3.遵循医学伦理,科学翻译术语
翻译人员不但负责将源语转化为目的语,同时也是文化传播者。医学翻译以医学文本为对象,在传递医学科学的同时,还包含医学文化。当前,翻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逐渐加深,不再一味追求科学性,还要与医学人文相结合,突出医学领域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遵循忠实、通顺的基础上,还要遵循医学伦理,在术语翻译中充分考量伦理价值。
综上所述,在医学文本翻译工作中,翻译人员应站在伦理学视角,坚持人本化、切勿伤害、公平正义等原则,以道德伦理为基准开展翻译实践活动,注重翻译语言对读者感情与心理产生的影响。在医学术语翻译中还可通过明确术语翻译标准、丰富医学翻译方法、掌握医学英语翻译技巧等方式,真正做到忠实、确切、通顺,使译文内容规范标准,能够尽量避免出现带有主观色彩或者歧视色彩的词语,最大限度维护患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