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进行了调整与要求,由此可见,口语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口语日常会话逐渐成为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然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口语在基础教育和传统考试中的地位尚未得到凸显,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学习教师所讲授的语法及词汇知识,课下再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在进入大学前几乎未对英语口语表达有任何深入了解和学习。加之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交际学习时遇到了不小的障碍和困难。
相较于沿海和平原地区来说,我国少数民族往往聚居于西部地区、偏远山区,地域上的闭塞和交通的不便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不发达和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某些外语专科院校外,英语口语目前并非高考英语中的考试必考内容,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轻视甚至忽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几乎没有系统学习过英语口语表达方面的相关知识,无法进行英语口语日常交际活动。此外,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和文化的落后,教育资源和师资配备依然不尽如人意。尽管在近年来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多媒体设备存在着数量少、不先进的问题。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较为落后的现象,在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由于英语语言能力的限制,汉语依然被作为主要的授课语言;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练习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朗读、讨论及死记硬背。综上所述,教育资源的匮乏与文化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许多民族和方言,随着民族的融合和迁移,使得许多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方言。以贵州省为例,几乎没有使用完全相同的地方方言的地级单位。但通过分析贵州各地方言中的一般现象,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相通点。例如,贵州方言中几乎不区分/l/和/n/的发音,懒(lan)惰在贵州话中普遍读成懒(nan)惰。因此在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课堂教学中,经常能听到学生将“I'm l/l/ate”发为“I'm l/n/ate”等。 贵州某些地方方言中元音音节的发音部位和英语通常不符,这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接触英语口语时往往找不到对照的方言或者普通话发音,因此,贵州部分地区方言的发音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地区高校学生的口语语音面貌存在着负面影响。此外,除了地方方言对英语口语的负迁移影响外,少数民族语言,比如苗语、侗语的用语习惯,也常常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例如,用语的语序和搭配词的使用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反应次序还会因本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顺序受到干扰。例如,在苗语和侗语中,名词的语序往往和汉语不一样,地方方言官话的“大伯”,在苗语和侗语中变成了“伯大”。
由于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在边远或贫困地区,这使得英语课堂变成了许多此类地域的高校学生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为数不多的渠道。首先,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少有机会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英语交流和日常对话,这使得口语变成了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空有词汇和语法基础,却无法开口表达的“哑巴英语”。其次,在这样缺乏英语语境的情况下,农村来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多内向和保守,甚至随之产生了一些自卑心理,导致英语口语学习自信的缺失。譬如,在英语口语课堂中,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佳,害怕自己英语中夹杂着方言口音或是出现词语搭配不恰当的错误,所以依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学习为主、自主练习为辅的学习方法。在课后,这些地区的多数高校学生往往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很少自主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口语学习素材。然而,就算这些学生认真记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但如果不积极自主地开口练习,这不过是将大学口语课程变成了精读或者泛读课的延伸,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口语学习无法提供本质上的帮助,无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口语学习现状和困境的简要探讨,现存在的问题主要与地域闭塞所导致的文化落后,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对口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影响,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口语学习方法不当有关。由此,文章尝试探索相应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口语学习的策略,以期能够为这些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帮助。
对于民族偏远地区的高校学生来说,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英语口语教学的相关内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是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高校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的帮助,来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与参差不齐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偏远地区的学生在语音与语调知识及词组搭配的掌握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足,甚至出现了中式英语甚至方言英语的现象。但在进入高校后,随着英语语音知识的拓展,不牢固的语音基础可能会使得这些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出现很大问题。因此,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抖音、微博等工具和软件,搜寻标准英文中的音标、词汇、句子、段落,从最基础的语音知识着手,进行素材的跟读与模仿。在科大讯飞研发的口语学习软件中,口语的训练素材多种多样,涵盖了最基础的语音知识,发音技巧以及稍复杂和难度较高的英语日常对话。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参照母语者的录音范例进行正音训练,其软件中的人工智能系统还会给出相应的分数以及英语口音提升的分析与建议。长此以往,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可以在模仿与对比中找出自身发音的不足之处,甚至将自己的练习成果进行录音并反复提升,从而夯实基础,使语音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位于偏远内陆地区、贫困山区,这使得这些地区的高校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语交际的语言环境。然而,要想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英语的口语交际水平,英语语境的创设和影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要转变自己的英语学习观念,养成开口说英语,不学“哑巴英语”的习惯。譬如,高校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校内各大英语学习俱乐部与社团,寻找跟自己有着相同目标和兴趣爱好的学伴,在完成既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对话与交流和互纠发音;此外,还可以积极参加校内校外开展的英语口语活动,如英语辩论、英语配音秀、英语演讲比赛等。在此类学生组织中,有着相当多的英语口语练习机会,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开展全英文对话角色扮演的活动。此类活动有助于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并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兴趣,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既能提升英语听说技能,又能开阔视野的好机会。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无论是人们的商业往来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交流都离不开口语交际,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应树立全新的、正确的英语口语交际学习观,以积极的态度提高口语交际表达能力。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应克服在英语口语课堂上的自卑心理,因为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和羞于表达,从而陷入不敢说——说不出——不能说的恶性循环中。相反,学生应该认识到良好的英语语音面貌和出众的口语交际水平会让其在工作职场中都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转变英语口语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其次,学生应该认识到提高自身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价值,因为随着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观念中只注重读写的“哑巴英语”教学理念早已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只有努力提升自身英语口语表达水平,才能形成主动开口表达——口语交际焦虑情绪得以缓和——口语综合水平提升的良性循环。
文章通过探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的学习障碍主要是由地域闭塞所导致的文化落后,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对口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影响,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口语学习方法不当所引起的。文章讨论了相关的学习策略及学习方法。主要学习方法为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通过多媒体软件的帮助进行正音训练,主观能动地创设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语言环境,以及树立积极的英语口语交际学习观,以期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