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中名词赘余问题的研究

2021-11-21 22:28姜怡菲
现代英语 2021年9期
关键词:范畴英译译文

姜怡菲

(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一、引言

通常来讲,英语具有“名词优于动词”的倾向,名词的使用往往可以使表达比较简洁,造句比较灵活,行文比较自然,同时也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因英语中名词使用的诸多优点,且有助于实现英文偏静态化的表达,使译文读起来更为地道通顺,译者在英译时往往倾向于多用名词性表述,甚至对中文中的动词极为敏感,一遇到就倾向于马上在英文译文中使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替换相关表述,这就导致了英译文中名词使用过度的问题,不但没有发挥名词化的优势,反而使译文晦涩难懂,不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在汉译英活动中,合理运用名词化表达很重要,可以使译文的叙述更为准确、贴切,但若过度使用,会造成译文句子的名词赘余问题,随语言表达也变得抽象、难解,造成目标语读者的困惑和理解困难。

二、何为英译文中的名词赘余问题

简单来讲,英译文中的名词赘余问题就是指译者在进行汉译英活动时一味地使用过多名词在句中叠加、排列,为造句才勉强使用极少的动词进行衔接,译文过度名词化处理,通读下来整句话丝毫无活力可言,且结构冗长、晦涩难懂。名词赘余问题是翻译界包含的常见问题之一,带有贬义。是译者在进行有效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不良表现,常见特征为过度名词化表达。英译文中名词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句子冗长、名词赘余的问题,破坏译入语的风格,使译文的用词造句生硬、呆板、重复、不自然,让目标语读者读来绕口。

三、翻译中名词赘余问题产生的原因

译文中出现名词赘余现象通常是因为译者受源语行文习惯影响较大,译者没有熟练掌握语言转换,翻译时简单根据源语进行了字对字的硬译,忽略了中英文间的巨大差异,未按照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行文;或过度注重汉英差异,一味地凸显不同于源语的目标语语言典型特点——静态化,而忽略了目标语的最佳表达方式,未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造成的。存在名词赘余的英文译文在目标语读者看来语义表达不明了,易产生理解障碍,读起来十分拗口。这种译文虽能够勉强表意,但表达不地道,不符合目标语读者的习惯。

四、翻译中的名词赘余问题的解决方法

文章主要论证中译英活动中常见的两类名词赘余问题,即汉语中范畴词的英译和英文译文中抽象名词过度使用的问题。针对范畴词的翻译,常用省译法省去对范畴词的英译;针对译文中抽象名词过度使用的问题,要注意根据文体需要适当使用动词性表达,避免过度使用抽象名词,实现英文的动静平衡。另外对于信息型语篇,要考虑作者的写作目的,明确传递原文信息。下面将分类详细阐述如何运用省译、意译和直译法解决翻译中的名词赘余问题。

(一)中文范畴词英译导致的名词赘余问题和解决方法

范畴词是用来表现行为、现象、属性等概念范畴的词语,是汉语中常用的特殊手段。范畴词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为了补充汉语的音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和谐、平衡,并无实际意义。汉语强调平衡,范畴词的使用体现了汉语词汇在结构上的平衡。范畴词在汉语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生命现象”“管理体制”中的“现象”和“体制”都属于范畴词,不存在实际意义,搭配添加在实词“生命”和“管理”之后用来补充汉语的音韵美。

范畴词在汉语中是不可或缺的,英语中却无相应范畴词的使用,因此英译汉语的范畴词会导致译文出现名词赘余问题。所以,英译包含范畴词的中文词汇时,经常采用省略的翻译方法将汉语范畴词省译。下面将举例介绍范畴词的具体翻译过程。

例1:……让手机智能判断用户对App的使用情况。

译文1:...It allows the phone to intelligently judge the user'suse conditionof the App.

译文2:...It allows the phone to intelligently judge the user'suseof the App.

源语中的“使用情况”是由实义词+功能词构成,其中“使用”属于实义词,表达具体含义,传递特定信息。而“情况”是用来补充音节完整性的功能词,用以加深读者印象,属于不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范畴词。“使用情况”传递的核心信息在于实词“使用”,“情况”无具体实在意义。如若将“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硬译,翻译为“use condition”,会使译文显得很不地道,因为“use”已表达了“使用情况”传递的全部信息,且英文中不存在范畴词的应用,多加一个范畴词“condition”违背了英文表达习惯,会造成目标语读者的困惑,译文读起来拗口、别扭,表达产生疑义。所以对于范畴词的英译,建议采用省译法,省略掉范畴词“情况”,不将其翻译出来,只保留“使用”的英译“use”,将“使用情况”英译为“use”,使目标文本更为简洁,避免译文中出现名词赘余现象,同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二)译文中抽象名词过度使用导致的名词赘余问题和解决方法

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性表达,叙述呈动态;英语中多用名词性表述,静态性较强。因汉英的动态性与静态性划分,汉译英时常用名词化进行词的语际转换,即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达原本属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达的信息,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等。因此,抽象名词的过度使用成为英译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其使用不当造成了译文中的名词赘余现象。原因不外乎译者只考虑到中英静动态性的区别,忽略了英文的动静平衡,盲目大量使用抽象名词来转化汉语的动词性表达,使整个英文句子缺乏基本的动态感,显得没有丝毫生气,造成名词赘余、句子负荷过大。

基于汉英的动静态语言差异,很多译者在英译文中有过分使用抽象名词的习惯,这样一来富有活力、生气的动词表达就相应减少,译文也就显得死气沉沉。下面将举例详细论述解决英译文中抽象名词赘余的问题。

例2:该情况下,用螺丝刀拧紧螺丝即可,螺丝松动会导致手柄脱落。

译文1:In such acase,simpleapplicationof a screwdriver should be used to tighten screw.Failureto tighten the screw can eventually lead todisengagementof the handle.

译文 2:If this happens,simplytightenthe screw with a screwdriver;otherwise, the handle maycome off.

汉语句子中常用联动形式,即句中多个动词流水铺陈,语言凝练、富有生机,表行为或动作,言简意赅。如原文下划线所示,句中的多个动词连用,如“用……拧紧”“松动”“脱落”,彰显中文的动态特征,当然也不失与名词的搭配,动静平衡。将包含多个动词的汉语句子翻译为英语时,译者往往首先敏感意识到中英在动态、静态方面的特征不同,一味地过度追求中文中的动词在英文中的名词化转换,实现英文的静态化表达。

译文1中由于过度追求名词化,原文中有下划线标志的动词在译文1中全部进行了名词化处理,整句似乎变成了名词的叠加,为了避免语法问题才勉强使用了几个动词,旨在尽可能地避免动词性表述,甚至还错误地使用了名词“application”,翻译成了用“application”来拧紧螺丝,导致主语混淆不清。原本的一连串动作行为在目标语中通过抽象名词的过度使用全部化“动”为“静”,却不知名词化过度也会导致译文的名词赘余、表意不清。如此翻译过来,整句读起来反而很费解,译文显得冗长、死板且令人困惑。另外,读原文可以了解到该句为说明性语言,属于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侧重内容,语言使用注重客观、准确和规范,要求译者准确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概念信息。从文体角度分析,原文旨在确切传递操作指南信息。而名词赘余容易使英文译文出现表意不清的问题,目标语读者也会因此难以抓到要点信息,无法清楚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原本的操作指南在名词赘余的译文中反而变成了令人困惑不堪的文字,起不到指南的作用,这样的译文便是典型的不合格译文。

英语虽然有静态性特点,但要注意适当使用动词来代替抽象名词的表达,规避译文的名词赘余问题。如译文2中,译者通过意译法翻译了原文。将原文的“该情况下”意译为了“if this happens”,借助了动词“happen”,表达更为生动。原文的其他划线动词则采用了直译法体现在译文2中,选用了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进行翻译,实现了译文的动静平衡。同时选词“otherwise”意译表达出“螺丝松动”的情况,显化其中隐含的假设逻辑关系,表达言简意赅,信息准确凝练。如此一来,说明性句子的译文反而显得轻松、活泼,表意和逻辑表达都很清晰,能够准确传递指南信息,指导读者进行正确操作。表达到位,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表达习惯。

五、结语

英文译文中名词使用过度会造成文句冗长、缺乏活力、表达含糊不清等问题,导致译文读起来晦涩难懂且拗口,不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是汉英间有效语言转化失败的表现之一。因此许多英语文学家都反对滥用名词化表达,主张通过多用生动活泼的动词来简化句子结构,实现英文的动静平衡。文章主要探讨了中译英活动中译文易出现名词赘余问题的两类情况。针对范畴词英译导致的名词赘余问题,译者可选择省译法地道处理译文;针对英文译文中过度使用抽象名词而导致的名词赘余现象,则可通过意译法和直译法相结合进行处理。为了规避汉译英译文中的名词赘余问题,要熟悉英语和汉语的特点,科学分析其中的差异因素,克服语言间的干扰,增强自觉性,到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效果,正确进行语言间的有效转换。

猜你喜欢
范畴英译译文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