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望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梧桐中学 福建 安溪 362402)
1.1 案例选择不当。案例教学法的主要载体就是案例,案例质量的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案例运用要可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分析,但实际中案例选择不当问题普遍存下。体现为:一些教师过于看重课堂氛围与案例形式,造成案例内容与教材内容脱节,课堂氛围看似活跃但教学效果有限;少数教师没有考虑初中生心理特点,大量选择反面案例,直接影响到学生是非观的确立。
1.2 教师观念错误。一些政治教师手打传统观念影响,案例教学法时依然选择讲授法,缺少主动应用案例的积极性,尤其是资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缺少选择案例与组织课堂的兴趣;少数教师为了创设趣味案例场景,引导时利用教材内容解读案例,让学生丧失“发现学习”的乐趣,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与观念。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限制案例教学法作用的发挥。
1.3 学生参与不足。案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学生参与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实际案例教学时,部分学生缺少学习自觉性,直接无视或忽略课前预习与资料查阅环节;课堂教学时,做好准备的学生表现积极,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足,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法作用的发挥。
2.1 合理选择案例资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分析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与学生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案例,设计好案例中心论点,使得案例材料中蕴含理论原理,学生分析与理解案例过程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如,学习“预防犯罪”相关内容时,给出这样的案例材料:
初中生杨灿原本品学兼优,但在社会上结交了一群不务正业的朋友,之间丧失学习的兴趣,经常旷课、逃课,受到学校的处分。但他依然不知悔改,一次为了搞到出去玩乐的钱,与几个所谓的朋友在学校附近勒索经过的学生,最终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刑。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特征、明白刑法与刑罚的区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意识。整个过程中,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利用不同角度提问与引导分析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逐步形成正确思想观念。
2.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师一定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节日活动,可以结合每年的“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歌颂党,歌颂祖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其次,可以开展介绍雷锋及烈士们的事迹,讲述他们的故事,使学生以革命英雄为榜样,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内容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党的相关知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通过比赛使学生增长知识,激发他们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紧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步伐,编写反映当下社会最新热点、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已有案例基础上,对其内容进程修改和整合,开发有特色的教学案例。
2.3 塑造合适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将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之中,就必须结合教学情况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很快融入到知识海洋中。政治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上热点事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提前整理的视频、图片等内容,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如,讲解“经济制度”相关内容时,其中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内容,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呢?教师提前做好准备,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诞生原因讲起,利用大量数据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让他们明白非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再如,教师可以借助“花园城市”,即新加坡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悬疑式提问:今天,我们走进东南亚一个美丽的岛国,它一直被人们誉为“花园城市”,它就是——新加坡,这里一直是一个旅游胜地,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和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民族素质对于各国家发展建设的影响极其重要性,帮助通学生认识民族素质的概念和作用,从而更好的掌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利用案例丰富课堂内容,增加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大幅度提升政治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