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坊的文学翻译课堂教学模式

2021-11-21 20:32李珊刘月
现代英语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作坊语料库环节

李珊 刘月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引言

国外有关工作坊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起步较早。美国翻译理论家Gentzler最早提出翻译工作坊这个概念,他将其界定为“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Szyczrbak认为:翻译工作坊教学“助使学生大量训练并对翻译过程中涉及语言和非语言加工的各个步骤进行反思”。Wolfson认为:翻译工作坊着重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阅读、如何理解以及如何传达思想进行自由讨论。译者在此过程中是具有创造性的作者,但也会忠实原文。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大学就将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即翻译工作坊,应用于大学课堂。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高校设立了翻译工作坊的研修班。首先就文学翻译研究开展“文学翻译工作坊”的是爱荷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他们将文学翻译理论与语言性质的研究相结合,探讨文学翻译的深层次问题,促进了翻译工作坊课程的成功开展。爱荷华大学还在网上设立了“国际写作项目”(简称IWP),为诗人、作家安排多种活动,其中就包含有关“翻译工作坊”的课程。

国内翻译工作坊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涉及文学翻译工作坊的研究十分少。崔珊提出在Workshop模式下进行文学翻译课程改革,也只是粗略地给出课前准备、课堂任务以及课后任务的建议,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郑晓岚提及应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文学翻译课程。有关工作坊翻译教学模式的书籍非常少,迄今只有三本,分别是李明的《翻译工作坊(汉译英)》、贾文波的《翻译工作坊.汉英时政翻译》以及卢颖的《翻译工作教程(英汉互译)》。过去十年来有关工作坊翻译课堂教学模式的文章共125篇,其中期刊文章117篇,硕士论文8篇。2009年至2013年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5年之后,出现了一段研究高潮。近年来有关翻译工作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类别:翻译工作坊的整体介绍、翻译工作坊用于改进课堂教学和翻译能力、翻译工作坊注重专业化的提升、工作坊与地方经济特色相适应、翻译工作坊与口译结合。而且在2014年之后,翻译工作坊注重专业化提升这一点尤为突出,多数研究为特定领域英语翻译工作坊模式探讨。新教学理念和翻译工作坊结合是2015年之后的又一研究特点。如探讨“翻转课堂”应用于翻译工作坊,有利于提高翻译工作坊教学课堂的效率等。

虽然近年来国内有关工作坊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增多了,研究范围也有所深入,但研究出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还不够,多为描述性研究。有关工作坊的文学翻译课堂模式研究还非常少,也没有完整的教学模式和实证研究。因此,文章基于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以国内外工作坊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背景,探究基于工作坊的文学翻译课堂教学模式,证明工作坊翻译教学模式与文学翻译课堂相结合的合理性,从而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启示。

二、翻译工作坊

(一)特点及优势

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平台,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翻译能力。因此,翻译工作坊的最大特点是基于合作实践、讨论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向导等身份。因此,学生被置于中心,其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再者,译者在参与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进行创造,所以翻译工作坊适用于各种文本类型的研讨。

(二)与文学翻译课堂结合的合理性

目前国内的文学翻译教学模式还非常落后,国内大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和学生听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文学翻译课时安排少且流于形式,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时间都太少。基于翻译工作坊的文学翻译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多了。该种模式一般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学生在课前自我学习、课后自我反思,相对增加了学习时间,能有效弥补传统文学翻译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因此,将翻译工作坊与文学翻译课堂结合是合理尝试。

三、将翻译工作坊嵌于文学翻译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都包含三个环节:课前环节、课中环节、课后环节。如前文所述,基于工作坊的文学翻译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性的过程学习。因此,为了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研究者认为对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近年来,将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然而将其与翻译工作坊结合的案例却很少。语料库容量大、语料真实、检索快捷准确。学生可通过直观的语言,对比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异同,真实感受两种语言体系之间的差异,了解并学习具体词语或句子结构在不同语境中的翻译策略。文学翻译的学习也可借助文学语料库,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查询相关语料,对译文预翻译。课中,教师也可借助语料库教学。课后,整理翻译材料,制作成语料库,供将来类似文本翻译参考。

对文学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一个由45名同学组成的班级可分为9组,每组各5人。各组选出一人担任组长,负责该组翻译任务的分配。整个文学翻译课程共持续14周。文学翻译课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课前环节

课前环节包括课前任务及任务评价。这一阶段,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语言能力、知识水平等选择好合适的翻译文本,提前发给学生。学生以工作坊的形式在课前借助语料库和其他信息资源,如百科全书、专业书籍、翻译软件等进行预翻译。组长负责给组员合理分配任务,包括译前处理、术语查询、翻译初稿、审校以及制作PPT。这一环节学生应弄清翻译文本类型、风格、文本出处及目标读者等。

对课前环节的评价应关注小组各成员的参与度、对原文本的处理是否得当、资料收集是否齐全以及团队合作是否和谐等。该部分的评分占10%,教师根据上述具体情况酌情给分。

(二)课中环节

课中环节包括课堂任务和任务评价。从第1周到第3周,教师讲解文学翻译的总体情况,介绍文学翻译的一般原则和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概念。教师在此环节可借助相关的文学语料库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文学翻译的一般策略和特征。比如通过语料库检索,学生可清楚地发现某些更地道的搭配词,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学习者在翻译中靠语感来选择搭配不科学的翻译策略,因为语料库的搭配频数决定搭配强度,所以同等条件下搭配词的频数越高,搭配就越地道。从第4周开始,9组同学分别上台进行展示。组长上台展示并讲解在翻译时遇到的问题及案例分析。PPT上应呈现小组分工、译文处理、术语翻译、翻译策略、翻译心得等内容。同时,其他各组同学可发表不同见解,积极参与讨论。进行展示的小组其他成员,记下可取之处,以便课后进行修改。整个翻译实践周共10周,第14周总结学习心得。授课教师可再一次从宏观角度总结文学翻译的特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也可交流学习心得。最后一次课则是期末考试。

此环节的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各占10%。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根据展示情况,为上台展示的小组打分,并给出理由。其他8个小组成员商议出分数,最后得分取平均分。教师在此环节应重点关注展示小组的翻译质量,根据该课程所实施的教学目标,给出专业的分数。

(三)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包括课后任务和任务评价。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讨论以及参考译文,修改译文。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还要完成课外翻译实践。文学以不同体裁呈现,如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学的不同体裁,将课后翻译实践设置为主题型翻译,作为平时成绩的10%。

(四)考试方式

学会赏析优质译文,是学好翻译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期末考试的题型可设置为翻译题和赏析题。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笔译三级考试大纲要求,译者英译汉的速度为每小时300-400英语单词,汉译英为每小时200-300个汉字。因此,翻译题可设置一段英译汉、一段汉译英,各占50%的分值,字数参照CATTI考试大纲的要求。学生最终的成绩构成是:50%平时(课前任务10%、课堂展示教师及同学评分各10%、课后实践10%、出勤10%)+50%期末成绩。

四、结语

文章基于国内外工作坊翻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翻译工作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提出的基于工作坊的文学翻译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加了师生、生生的互动机会。该模式包括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环节,能有效弥补传统文学翻译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课程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集中体现了以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特征。因此,将翻译工作坊与文学翻译课堂相结合是合理尝试。

猜你喜欢
工作坊语料库环节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谚语趣画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