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创新与推进策略研究

2021-11-21 19:41:23穆庆榜陈明梅
市场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技型河南省金融

穆庆榜,陈明梅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国内外实践表明,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安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社会、经济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客观要求。然而,目前科技金融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如何实现科技金融的发展模式创新,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的深层次融合,已经成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产融结合拉动经济增长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测度、发展模式创新、现状描述与制度设计、科技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四个方面。

在效率与测度方面,杜金岷等(2016)、杜江等(2017)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发现,中国不同省份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差异较大。此外,Mazumdar(2018)也研究认为,需要通过适当的财政激励措施、政策支持和最佳做法来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在发展模式方面,豆晓利(2018)沿着创新驱动的方向,提出了我国各地区应探索本土化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马雄亚和董纪昌(2018)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了新疆科技金融发展的“5+4+2”模式。此外,Zhang和Gallagher(2016)则通过研究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案例,探讨了中国将如何融入全球清洁能源创新体系。

在现状与制度设计方面,张兴旺和陈希敏(2017)、王丰(2017)从政府扶持政策、风险投资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风险担保机制等方面对发达国家科技金融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比较。此外,Linnen等(2016)跨学科探讨了新兴和迅速增长的跨学科环境融资问题,试图为实现气候变化和地球系统其他进程的转变制定金融和市场解决办法。

在科技金融与互联网融合融合发展方面,周启运(2016)深入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改善商业银行客户流失的措施。紧接着,张业倩(2017)则通过对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为金融领域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Chirkunova等(2016)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深入探讨了寻找创新和投资建设项目融资的最佳手段。

由此可见,针对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创新,国内外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些成果仍然无法直接指导区域科技金融发展实践。基于此,论文拟从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成果与现存问题出发,探寻河南科技金融创新的发展模式和可行路径。

一、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一)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现有成果

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的有力工具。近年来,河南省在促进科学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科技投入和科技融资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的《201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截至2016年年末,河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97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2942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50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1255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

2.精心设计了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

河南省科技厅、财政厅拟开展“科技贷” 业务,为规范管理,已经制定了《河南省科技金融“科技贷”业务实施方案》,在这些政策和举措的大力支持下,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科技贷”业务合作和管理服务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银行能覆盖到1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损失率也逐步下降。

3.省政府和多家金融机构签订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据河南科技网披露,2016年10月25日上午,河南省科技厅已与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中原银行、郑州银行6家“科技贷”合作银行签署了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这6家银行计划未来3年内累计向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720亿元的授信支持,其中“科技贷” 业务授信支持170亿元。

4.资本市场有了较快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资本市场发展较快。根据2015年河南金融发展报告,在证券市场上,截至2014年,河南省设立证券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19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3家;证券营业部219家,较上年同期增加7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证券投资者数量接近450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2.5万户;客户委托资金总额约41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700亿元;期货交易规模扩大,投资者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3000户。此外,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后备上市公司数量充足。

5.河南省已设立一批专项基金

河南省已经分别设立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河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一系列支持和引导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

6.河南省已组建了一批创业投资机构

目前,河南省已经成立一大批由省政府引导的创业投资公司,例如,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河南高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机构的成立,使河南省的风险投资规模又有了一定增加。

(二)河南省级科技金融发展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成因分析

尽管近几年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总体和长远来看,河南科技金融发展的基础仍相对薄弱,科技和金融的结合还是不够紧密和默契,具体如下:

1.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仍显困难

目前从全国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准入门槛仍然较高,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较长、风险较大,导致这些中小企业融资时的信贷门槛高、融资成本高、审批周期长,处于初创期、尚未产业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融资需求往往不能及时得到满足。

2.科技投融资规模增长较慢

总体来看,在银行的信贷业务中,科技贷款的初始规模不小,但增长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营改增减税效应逐步显现影响,工业相关税收持续低位运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受科技发展步伐的影响,科技资金的需求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对“科技贷”的实际规模产生一定影响。

3.大型科技创业投资机构数量较少

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6》的统计数据,2015年河南省有创投机构16家,创投基金16家,管理资金20.5亿元,但缺少创投管理机构,而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的创业风险投资均发展较快。主要原因在于,在河南省创业投资资金来源中,政府(含事业单位和国有独资投资机构)的投资占比42.7%,民营企业、投资机构和其他投资占比43.4%,个人投资比重在明显下降。

4.科技金融的财政支持方式有待完善

科技投资通常风险较高,收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仅依靠市场尚不能完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只有构建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弥补市场不成熟这一缺陷。这是因为,在目前河南省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在短期内有意识地增加投资,在长期内必须降到较低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

5.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根据蓝皮书《河南金融发展报告(2015)》统计的数据,河南省正处于三大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的阶段,证券市场发展较快,且空间也比较大,但从整体上来看,河南省的证券市场基础薄弱,亟须改进提升,河南省证券市场的规模相对偏小,证券化率仍然较低。

二、河南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特点和难点分析

(一)河南省科技金融融合的特点分析

1.融资渠道日益多样化

发展科技金融,传统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出资成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二是股权融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政府扶持、科技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目前,无论是传统渠道还是新生渠道,河南省都在积极尝试和完善。

2.“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密切配合

在河南科技金融活动中,参与者主要是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其中,政府直接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资助成立科研院所,设立成果转化基金等专项基金,充分应用“有形的手” ,同时也努力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激活和强化“无形的手” 。

3.区域内科技金融的聚集效应明显

根据《河南金融发展报告(2015)》可知,科技金融的成长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越好,区域内科技金融的聚集效应越明显,科技金融带动的产业发展连锁效应就会越显著。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开封等地为副轴的资金“洼地” ,通过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科技金融的发展。相反,在河南省与其他省份交界地段,其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就较弱。

(二)河南省科技金融融合的难点揭示

河南省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除了要与其他省份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一同面对系统性难点之外,还要面临河南省自身的特殊性难题。具体如下:

1.科技金融的发展难以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

目前,河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速度之所以滞后于企业和社会需求,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科技成果难以科学化计量;二是科技成果交易难。而这两个难题主要是由科技成果自身的专属性、依附性等特点决定的。

2.金融生态成长环境不佳

从河南省2015年蓝皮书系列报告可知,河南省金融生态成长环境不佳,信贷供给不足。除郑州市的各指标排名第一外,其他地区相对较差。可以说,资金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新型科技创新主体发展的瓶颈。

3.社会法制环境仍然是制约河南科技金融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尽管郑州市、洛阳市的金融生态土壤环境得分较高,但此类地区的社会法制环境得分普遍偏低,社会法制环境仍然是制约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河南要强化金融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这样河南省科技金融才可能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后劲。

以上三点是目前河南省将科技金融发展提质增效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其出路在于创新河南科技金融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三、河南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一)国内外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借鉴

鉴于历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范围经济低迷,各国已认识到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是促进区域或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通道。

在国外,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以政府引导为辅助;日本以银行引导为主,同时以金融市场为辅,政府给予相应辅助;德国政府和银行共同主导,协同推进其科技金融的发展;印度以政府为主导;以色列以政府为主导,但通过种子基金和风投基金直接参与科技企业的孵化过程。

在国内,中关村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是“一个基础” +“一个拉动” +“两项支撑” ;上海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是“一个基地” +“一个中心” +“一个产品” +“五大试点” ;苏州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为“多元化” ;武汉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是科技部牵头,“一行三会” 辅助并参与。由此可见,资本市场越发达,“无形的手”越能发挥主导作用,资本市场越滞后,“有形的手”越能发挥主导作用;区域金融市场越发达,其科技金融发展的服务和支持渠道越灵活,反之,就越单一。

(二)河南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揭示

鉴于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河南省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即平台+市场。

在平台建设上,政府牵头,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和平台服务体系对主体的行为进行评价、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实现协同效应。谁能享受政府的特殊政策,由“有形的手” 相机决策,而谁能生存下来,则由“无形的手”优胜劣汰。

在市场建设方面,重点建立和完善市场环境及市场规则,尤其是在股票融资市场、债券融资市场、风险投资市场上,市场环境向好,市场规则逐步完善和更加明确,市场主体的投融资行为会逐步提高其合法性和规范性。

该模式比较适合科技金融基础薄弱、后劲十足的河南实际,发展起来比较稳定,也具有可持续性,从根本上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剂良药。

四、河南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

在总体要求上,不断创新平台加市场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服务平台体系和配套体系。

在行动目标上,不断完善河南省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激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内生动力;培育壮大创业投资,提高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符合河南省情的金融服务新模式;构建部门协同、省市联动的科技金融工作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科技型河南省金融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经济与管理(2020年4期)2020-12-28 00:44:12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现代冶金(2016年6期)2016-02-28 20:53:16
P2P金融解读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