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珍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 福建 厦门 361000)
日记,顾名思义日日记天天记,就是记录每天所发生的事。它是一种内容广泛,写法灵活,对人生有着记录意义和审美意义的一种文体。写好日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兴趣,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因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帮助学生发展心智,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年级是学生步入写作的初级阶段,日记写作编排在第二单元,小学生在进入习作阶段开始写日记时存在的最多问题就是,记流水账,没有重点,选材没有意义,记录的事情毫无价值可言。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一是学生对日记功用认识不足。不知日记为何用,认为日记就是一台摄像头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每一时刻的生活步骤。这类孩子的日记往往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我刷了牙,洗完脸,吃过早餐后就去上学了,来到学校第一节课上的是语文课,第二节课上数学课…….从早到晚没有重点没有主题地记录下了一天的生活。
二是不懂如何选材。一天发生的事这么多我该写什么呢?这些孩子对于一天中发生的事不知如何记录,或是不知如何去感知生活,去思考。他们会随意取一生活片段进行记录,写出来的日记可能连作者自己都不愿意去多读几次,又怎样能得到表达的提升与他人的认可,久而久之这类孩子容易形成了习作恐惧,由写不好到不会写再到害怕写,面对这样的难题教师应该如何做?良好的教学策略是关键,教师在日记教学中要让孩子形成会写——写得好——获得自信——爱写,这样的良性循环。
2.1 认识日记的作用。日记教学中首先要认识日记的作用,对于写日记的作用,孩子们的认知一定是要自己发掘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所写过的日记,在小组讨论的班级交流写日记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进而总结归纳出日记的作用。日记的作用如下:
第一大作用是记录生活。写日记可以记录生活中难忘的事情,包括开心的,不开心的,与平时不同的等等。
第二大作用是促进作者的自我反思,促进人格的完善与成长。举例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就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常常在日记中进行自我反省,实现了人格的不断自我完善,最终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有“半个圣人之称”。当学生讨论到反思日记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经典人物作为模范,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来说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三大作用是纪录心情变化,心灵成长。日记中常常会记录下自己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当下心情,情感的变化,纵观阶段性日记可以看到一个人思想上的逐渐成熟,是一个人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显现。
第四大作用是积累语言素材。坚持写日记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2 日记的选材。了解了日记的功用,那么日记该怎么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记的选材。对于学生的日记选材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写文章时要有读者意识,读者的了你的文章要能从中获取益处,可以是对生活的启示,思想上的升华,也可以是在你的文字中获取快乐,会心一笑。这就告诉学生天天都在发生的事不记入日记,比如,起床,洗漱,吃饭这类;没有纪念意义的事不计入日记,比如下楼拿了快递就回家了,没有情节,没有波澜。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需要教师去引导与培养。一天发生的事件中哪些可以重点记录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引导,即日记选材分类。
学生的日记选材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获得成功类,校运会上短跑获得奖牌,课堂上与同学分享的故事得到喝彩等等;遭受挫折类,这一类又可以说成是反思日记,考试没考好,与同学相处出现矛盾,因自己的粗心事件没做好,进而进行反思,下定决心改正自己;记录生活类,旅行日记,与同学分享所见,所闻,所尝,所感所思,向读者传递你的情绪,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悲伤的;成长类,为身边的亲人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校园生活中与同学互帮互助,我学会了一项本领等等。引导学生反观日记的作用,确定选材不再是难事。
2.3 将事件写具体。有了好选材还要将日记写具体,写深刻,这就对学生的写作技法做出了新要求,如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认识表达效果是关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等教师步步引导,学生逐一加入,文章就丰富起来了。
心理活动描写:天呐!好苦啊!不吐吧,实在太苦,难以下咽!吐吧,这药就白吃了!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得吞下去!于是我眼睛一闭和着眼泪把药吃了。
动作描写: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我箭步如飞地跑出了校门,一眼就看到了妈妈,我飞奔过去扑向妈妈来个大拥抱。
语言描写:“姐姐,你就帮帮我嘛!”弟弟拉着我的衣角奶声奶气地说。我顶不住他可爱的模样,“行吧!”我模仿着妈妈的语气,“下次可别再犯了。”
总之,教师如果能在日记教学中在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导,告别日记流水账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