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帆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在我国市场竞争格局变动下,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寡头地位或垄断地位在逐步下降。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业务模式的革新以及财务管理质量的优化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进而达成宏观的战略目标。成本控制作为国有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是当下国有企业优化财务绩效、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的关键基础。国有企业构建现代化成本控制机制的前提是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失衡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缺失。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机制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在于某一业务环节的收支管理,而在于涉及国有企业业务管理、财务决策以及会计核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现金流管理的能力以及资金配置效益,还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是风险管控,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标准化的财务风险识别和处理机制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2019年9月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的监督管理条例进行完善并强调了资本性预算执行以及费用性预算执行的核算标准,以期提高国有企业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国有资本不合规运作的风险。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内容。预算编制指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往年的业务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制定包含资源配置计划、资产负债计划、现金流规划以及成本控制在内的本年度资金收支管理计划。预算编制的核心作用是指导企业开展合规的业务和财务活动,促进企业实现业财融合以及收支平衡。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经营以及财务运营情况进行合理的财务分析,从而使预算编制能够正确指导企业开展效益最大化的业财活动。预算编制是企业前景分析的主要结果,其结合企业的历史经营成果对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规模、收支情况、资产规模以及利润收入进行了合理的预测以指导企业开展科学的业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
预算执行是企业预算编制发挥统筹发展以及风险管控作用的根本途径。企业在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后需要严格落实预算编制中的资金配置计划。预算执行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业务经营的规模化效益的必需环节。预算执行指企业各个部门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并且依据预算编制下的收支阈值开展业务经营以及资金运营活动。企业不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偏离预算编制的规定。并且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合同收入以及成本支出进行全面的核算,从而保障资金开支的真实性以及合规性。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资本运作内容也需要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的要求。随着当下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的预算执行工作还要求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搭建预算执行系统,从而对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全过程的在线管理。有效的预算执行工作能够促进企业进行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保障企业现金流的健康程度。
预算考核在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中起到关键的监督作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匹配程度是衡量企业预算管理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预算考核的主要目标在于保障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一致性,进而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预算考核不仅仅在于将预算值和执行结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而是识别出二者的差异情况之后进行深入的溯源分析,进而使预算管理决策能够更科学有效。企业的预算考核工作必须具有独立性才能够保障预算考核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因此预算考核工作的进行需要依赖于独立的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由各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管理层领导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是企业制定预算考核指标的唯一权威部门,企业所有部门都需要严格执行预算委员会设定的预算考核指标。预算管理委员会需要在企业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出现严重偏差时组织溯源分析工作,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总而言之,预算考核是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不可若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把控预算管理质量的关键监督环节。
我国国有企业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全面的前景分析。前景分析是国有企业结合历史业务经营情况、财务管理成果以及政策背景合理预测未来财务现金流的有效手段。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在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制定包含资源配置计划、资产负债计划以及现金流规划在内的本年度资金收支管理计划,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益并实现降本增效。国有企业在前景分析过程中应该利用现金流贴现法(DCF)、权益资本隐含成本模型(ICC)、股利贴现模型(DDM)以及相对估值法(RV)等对未来现金流健康程度进行合理估计,并且在预算编制中设定合理的收支平衡指标以促进业财的深度融合、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预算松弛现象即预算编制和最优预算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国有企业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的主要表现。国有企业应该深入分析本年度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背景,准确把握宏观行业背景并制定可行的预算编制,从而规避预算松弛现象的发生。
预算执行是国有企业提高成本控制效益的关键基础。预算执行工作的全面性不足将直接影响国有企业开展集约化、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进而导致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质量不佳。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全生命周期的预算执行管理,对业务经营、资产配置以及现金流规划等模块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预算编制的收支阈值。除了不可抗力因素之外,国有企业应该将财务收支情况和预算编制进行严格的匹配以保障国有企业预算收支的平衡性。此外,国有企业应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一体化的预算管理平台,从而能够预算执行的全覆盖以及实时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优化成本控制质量的前提条件。脱离预算管理的全面成本控制不仅无法促进国有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还会增加国有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因此对国有企业而言,第一,应该认清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将预算管理工作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第二,国有企业应该在原有的成本控制制度中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流程进行完善,并且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首要内容。第三,国有企业还应该依据预算管理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估,从而使得国有企业能够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管理。第四,国有企业应该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制定规范化的预算管理流程以使得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工作能够有条理地进行。第五,国有企业应该构建以预算委员会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组织架构,并明确各层级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职责以及义务。第六,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是国有企业规避由预算成本控制不当引发的财务危机的机制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根据预算管理指标对成本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并且国有企业还应该制定标准化的风险事件处置流程,明确各个部门在风险事件中的职责内容以及风险处理的规范标准。
随着我国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提高成本控制质量、降低财务风险水平的关键途径。全面预算管理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失衡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会导致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结果与企业战略发展相背离。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三个模块。国有企业应该利用前景分析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并开展全生命周期的预算执行工作以及建立基于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