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理念下“资助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1 13:18罗亚萍杨丽芳黄家应
大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转型期贫困学生三全育人

罗亚萍,杨丽芳,黄家应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贵州是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贫穷阻滞着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升。资助育人可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圆教育梦、成才梦,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我国对于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推动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资助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化。中职升格高职转型期的高职院校处在一个历史交融的新阶段,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在资助育人工作上探索实践,并走上正轨。以转型期的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为例,目前资助工作虽然稳步推进,并取得相应的工作成效,但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办学层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影响下,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目前资助工作成效与现状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时为中职学校贵州机械工业学校)时,肯定了学校重点招收贫困学生入学,通过技术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式支持农村脱贫的实践。“十三五”以来,我国职业院校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在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在校生中,来自深度贫困县学生占比超过26%。这些贫困生在学校的资助下,无一人因贫困辍学。这些成绩已充分说明在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的成效显著,资助育人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育人方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中职升格高职转型期的高职院校在资助工作方面的现状。

(一)协同“中职”资助工作于一体,落实资助政策

为持续推进资助工作有序进行,转型期高职院校兼顾着“中职”资助工作,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院级奖学金、校内勤工助学、免学费资助等工作的认定与发放,工作内容增加了,而资助工作人员结构配备上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工作方式也有待适应更新。

(二)延续“中职”工作模式开展资助工作

中职院校的资助方式是普惠资助,高职院校的资助方式是认定评选。为更加有效地落实好资助政策,高职院校在日常资助管理工作中,延续采用“中职”时期的工作方法,清除系统冗余数据,确保系统人数与实际受助人数对应。工作任务一般由资助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来具体落实。“班主任”这一“中职”时期的管理角色仍属于高职资助工作当中的重要一环。资助金的评审环节未能有效地凸显“学生权益”的维护,在评审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学生的互评互荐作用功能薄弱。

(三)资助工作缺乏完备的体系机制支撑

由于学校处于转型期,中职时期的资助工作机制已不适用于高职的实际资助工作。通常情况下,转型期的高职院校以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出台的相关工作文件为指导开展日常工作,但总体上日常工作较为零散,不够系统。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资助工作的全过程育人功能体现度弱,参与度低。由于学院的人员调整、机构设置等多方因素,未形成完备的符合学院的资助工作体制机制。

二、转型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理念下“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

资助育人,就是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通过探讨多种资助方式,形成“助困-育人-蜕变-反哺”的资助循环链,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下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转型期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进行思考和探究。

(一)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完善科学的资助工作体系

2019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强调教育系统要“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促进贫困家庭子女成长成才”[2]。中职升格为高职,育人对象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学校的育人机制也将随之改变。高职院校资助工作要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加强顶层设计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将中职和高职两套不同的资助体系区别开来,围绕“助困-育人-蜕变-反哺”这一资助育人链条,通过资助的手段,形成良性循环,将资助育人渗透到学生入学、毕业、就业的全过程中。如强化“辅导员”的功能作用,建立资助中心-辅导员-学生的资助工作联络机制,既可以实现辅导员在高职院校转型期工作的逐渐过渡,也可以加强辅导员对贫困学生的了解,突出辅导员在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3]。完善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勤工助学等方面工作机制的架构,以制度指导资助工作。

(二)协同整合资源,培养学生诚信感恩的良好品质

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转型期的高职院校要做好资助工作差异性的宣传解释。利用新媒体平台、校园官网公布资助工作政策制度、相关办理流程及手续、资助方式等,做到信息公开化、简约化;利用校内资源开展演讲、讲座、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以及其他宣讲活动,将激励教育、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之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协同心理辅导中心,将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优良品质的培养教育融入资助工作中,并形成常态化工作。大力宣传受助学生的先进典型事迹,依托校内外新闻媒介,营造宣传环境,挖掘不同的资助故事,传递资助声音,树立学生的道德准则,弘扬时代主旋律。

(三)完善资助工作机制,实现全方位资助育人

资金助学的隐性资助的方式值得思考和探究。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为例,本课题小组对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2017 级、2018 级、2019 级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3.75%的学生希望在资助过程中得到精神关怀,18.99%的学生希望在资助过程中得到技能培训,17.86%的学生希望在资助过程中得到锻炼机会,16.12%的学生希望在资助过程中得到就业指导,16.12%的学生希望在资助过程中得到学业指导,8.58%的学生希望在资助过程中得到心理辅导和物质资助,其中,技能培训和锻炼机会占很大比例,说明同学们想通过资助获得的是增强自身的实际技能,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一般来说,学校设置多种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如图书馆管理员、卫生监督员等)是常见的资助方式;校企合作也是学生资助育人的重要方式,引进企业开展“冠名班”“订单班”等方式进行资助是可行路径,企业资助同时还可“选优”,以企业奖学金的方式对优秀学生进行资助,在保证贫困学生能够实现就业的基础上培养其力争上游的拼搏之志;此外,学校还可与公司合作,在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合规地在校内开办公司运营,面向全校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晚自习以及周末的时间进行勤工俭学;学校还可在中职建立创新创业中心的基础上,完善创业基地,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在校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办公司[4]。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学到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能增加获得感,点燃自立自强的希望之火。

(四)运用大数据资源,创新改进资助育人工作

传统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主要依靠纸质材料的审核,比如《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等,审核的程序也极为简易,一般由村委会等出具相关证明,班集体评选或者班主任、辅导员认定即可。部分贫困学生可能存在受贫穷带来的自卑感影响,不主动申请贫困资助。另一角度来说,出于经验惯性,中职贫困生认定的工作模式会对转型期的高职院校的贫困认定工作模式产生影响[5]。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数据已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型期的高职院校可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如:依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数据平台比对学生家庭情况的真实性,引入学生的学习数据、消费数据等内容作为认定参考,还可加强对学生资助后的监督,实实在在将资助落实到最需要的贫困生身上。

高职院校转型期要在中职资助工作模式上探索出更适合于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模式,使资助最终达到“育人”成效,锤炼贫困生诚实守信、感恩奋进的优秀品格,成就贫困生的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转型期贫困学生三全育人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转型期矿业乡村综合效能评价及障碍诊断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