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涛 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
随着全球生活节奏的快速化,国际体育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同时竞争困难增大,为运动员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逐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成为了其在体育训练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教练开始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目前心理训练广泛地应用到体育竞技训练之中,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我国运用心理训练的时间较短,仍存在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在对高校的体育生进行训练时,尤要注意其心理状态,遵守心理训练的原则,解决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当今高校排球教学课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心理,不仅降低了排球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当今社会排球体育的发展。排球体育训练要求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自信,其次需要强硬的排球技术,而对于初学者而言,排球是一个较难的体育项目,对刚接触排球的大学生来讲更加困难,其次,技术方面和身体原因等因素,导致在排球训练过程中遭遇挫折,学生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为中国排球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一份负能量。
心理训练是通过特殊的仪器和手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改变人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思想,保证其能达到最适宜、最佳的心理状态。常用的心理训练手段主要有心理暗示和自我引导两种,让学生对自我进行约束,通过各种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调整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能保证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时能以最好的心态上场,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时,要遵守其原则。
1.教学对象主动性
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如要进行心理训练,要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坚持主动性。这是训练有没有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不能够代替学生训练,而心理训练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仅有学生本身能产生直观感受。因此,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要保证教学对象主动。
2.心理压力超负荷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提出超过学生心理负荷承受期限的训练项目,只有当学生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才能取得训练成果,保证此次心理训练是有效的。比如在高校排球训练中,很多同学恐惧排球高空落下时击打到手腕时产生的痛感,以至于在排球比赛或日常训练中不能做到毫无心理障碍地击打排球,导致排球成绩不佳。这些都是源于学生没有克服心里对痛的恐惧,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连续击打落下的排球,直到学生消除这些恐惧该训练方法。超过了学生的心理负荷,但同时提高了学生心理负荷承受能力,使得心理训练的效果更加显著。
3.进度循序渐进
事物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不能仅仅的只是冲击性训练,还要保证训练进度循序渐进,给予学生足够的缓冲时间。
4.持续性发展训练
心理训练要遵循可持续性发展规律,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可接受后续的训练课程。不能够仅仅为了达成目标,忽视了后续发展和持之以恒的训练计划。
5.针对性训练
心理训练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了解该生的心理状态,制定适合其心理发展的训练方法,并与该生的体育项目相结合,排除危险和无效的训练方式。比如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就要避免学生过度使用手腕。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原则较多,此外还包括全面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特殊情境原则和体验原则等,心理训练起源于体育教学,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体育教学原则与心理学院原则二者相融。
1.有利于学生自我情绪调节
学生在参加比赛时经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可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尤其是排球体育,如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一旦产生恐怖和害怕的心理,在训练时情绪高度紧张,会出现忘记动作技能的现象,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消极的心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保证学生具备面对失败和压力的承受力。据心理学家研究,在体育训练中增加心理训练环节,可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调动其情绪,逐渐提高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解决情绪问题。心理训练不仅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能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助力。
2.有利于学生培养意识品质
体育训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才能在艰苦的体育训练中坚持下去,克服训练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培养其乐观的心态。因此,通过心理训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品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比如高校排球教学中,学生需要经历上万次击打排球的操作,不断练习接球和发球的动作,在此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打不倒的优秀品质。而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让学生可以在训练出现问题时,通过自我情绪调节,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具有坚持下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美好意识品质的培养。
3.有益于学生消散心神疲劳
长时间的排球训练会导致学生身体出现疲劳现象,同时在心理上会产生厌倦,而教师适时的心理训练,对心理放松有一定的帮助,并能通过休息来消除生理上的疲劳。
4.提高学生环境适应能力
学生应具备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尤其是体育训练,在体育竞技中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比赛,而比赛的场地不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力,保障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自身的应对方案。
当今社会,排球体育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经成为其日常训练过程的一个内容,通过教练员一系列的计划和训练安排,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保障其参加比赛时能够以最好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真正实力。
1.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指的是在高校排球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虚拟一个比赛的地点、时间、气候、吃、住以及观众情况和对手的技战术特点进行训练,以增强学生的比赛信心,减少紧张心理,保证学生在今后遇到真实的排球比赛时,能够调节好自身的情绪,以最佳的状态上场。
2.表现再现训练法:高校排球老师在授课时可要求学生闭上双眼,幻想着参加排球比赛时得分时的动作以及心理感受,该方法对于控制学生比赛时紧张的情绪有显著的效果。
3.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的训练:在体育竞技中影响运动员情绪的因素众多,特别是随着体育竞技的发展,其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排球体育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高和较大的比例,而很多学生自信心不足,在训练时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增加其自信心。
以上是排球教学过程中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还包括集中训练、自我暗示训练以及放松训练等。在排球体育活动开始之前,运动员的心理情绪往往是由过度兴奋、过度紧张、盲目自信、赛前情绪跌落几个阶段,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来改善运动员上场时的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训练的衍生物,在体育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师授课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提高排球训练的成效,保证其在比赛过程中以最适度、最好的状态上场,保障技术的稳定发挥,以达到训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