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为达成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较高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通过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及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清晰深层的理解数学的本质,有效理解应用数学规律。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何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依托于数学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能力的养成。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教学相应的数学知识外,还需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期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笔者的观察,很多小学的数学课堂并不活跃,这与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大的联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模式错误。就小学生而言,因为他们没有较为成熟的心智,在课堂上很容易分心。因此,数学教师最先应做的事便是有效提升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精神,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用更加精神、更具活力的状况进行学习。然而,不少教师对学生的主体观念认识不够到位,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不管学生。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未免过于乏味无聊,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导致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很多教师由于自身没有真正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又想跟上新课标的发展。使得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而很多教师过重的应试思想又导致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育改革观念矛盾,使得数学教师相较于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以达到考高分的目的,缺乏对小学生的实际能力考察。基于应试教育下的教学都有着较强的功利性,并且存在两方面较为严重的缺陷:一方面是这种教育下的教学无法有效全面地将小学数学教育的成效展现,另一方面是无法有效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及提升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因此,数学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育,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有效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热情及兴趣,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化环境,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不断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兴趣。根据笔者的研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玩心较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加法时可以让学生每人随机抽一张写着数字的小卡片,然后教师说一个数字,使学生就卡片上的数学找寻各自的伙伴,组成教师说的数字即为成功。通过游戏,可以教会小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当教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时,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就会自觉、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1]。
(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交流。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必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更好的学习氛围中改变自己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回答教师的问题,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堂问题的回答,增进课堂交流,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提问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学生遇见的问题,还能使教师及时根据教学情况改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因为学生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及复杂性,学生们会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导致其对问题的分析也不同。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足的了解,才能使数学课堂效率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应包括积极培育学生在各门学科上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时改变自身传统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此外,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质量时刻面临更大的考验,教师必须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丰富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数学科目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