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探思
——以“烛梦园光”社会实践团为例

2021-11-21 10:56梁超孟令琦李春晖
大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下乡问卷传统

梁超,孟令琦,李春晖

(1.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266000;2.山东师范大学即墨实验学校,山东 青岛266200)

当前,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成绩显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暑期志愿服务中最具普遍性的活动,教育意义更加深厚,高校应当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着重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寓思政教育于“三下乡”活动中,拓展学生视野,提升育人实效。

一、“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

(一)完善知识体系,强化自身自信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大批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对于大学生群体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三下乡”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浸式生活和学习,能领略中国乡村的面貌,这对于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具有极大作用,大学生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获取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一方面,通过在基层的实践和锻炼,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基层发展情况,充分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传承情况。此外,大学生群体可以增强责任心与使命感,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农村和社区中的实践活动,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大学生吃苦耐劳意识,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因此,“三下乡”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利于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精神[1]。

(二)增强学习主动性,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高校大学生是高学历高素质群体,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都重视校内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对于实践教育的安排不充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生活经验普遍缺乏,实践能力非常薄弱,学生一味地输入理论知识,却缺乏输出知识的能力,无法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暑期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发掘自我学习的意识,摆脱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学会自主学习,拓展自身知识视野。大学生在乡村以及社区基层拥有诸多实践机会,例如在乡村调研或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类高校学生可以把课堂知识运用于乡村振兴的丰富实践中,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又能进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乡村振兴建设。

(三)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大学生“三下乡”过程中,许多学生首次来到乡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不应只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人才考核培养的重要参考依据,高校学生在深入掌握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下到乡村,可从实践活动中汲取经验与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意义重大[2]。高校应当重视“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丰富“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其内涵与宗旨,比如设置红色观影活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调研、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实践等,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烛梦园光”社会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青岛农业大学“烛梦园光”社会实践团是专注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团体,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逐渐由3 人文化调研小队发展成如今以低年级成员为主的44 人学生团队。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进行了23 次实践活动。

(一)研究目的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强化学生文化自信为最终目标,结合学生所学的园林专业技能,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调研为中心,创新文化传承和展现形式,发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实践团队成员提前设计有关当地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的调查问卷,在考察乡村建设过程中随机向考察地群众分发问卷,收集信息。对于问卷调查的受众应当有区分性,少数民族村民、村民、游客、村两委工作人员等都要包括在内,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也要有所划分,使得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

2.访谈调研

实践队队员事先准备好问题,在分发调查问卷的过程中,随机采访路人,获取第一手资料。在对当地政府宣传部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进行采访调查时,也可以进行这一环节。考察队队员在访谈调研时应当注意做好记录工作,以文字、录像、录音等多种方式记录该过程。在访谈的同时,队员也可与经验丰富的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合作,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来源、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等。

3.文化特色的调研

实践队队员深入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对多处民族特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景区进行调研,以实地参观的方式,与特色文化遗产近距离接触,领略当地文化特色和魅力。

4.优秀传统文化建设

团队以园林专业视角为出发点,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主线,通过乡村文化调研、村落景观设计、乡村文化墙绘制和文化课堂四种方式,帮助乡村发掘、整理、表现并发扬优秀的乡村文化,协助乡村进行文化建设。

(三)研究结果

1.问卷结果分析

各地优秀传统文化是各个乡村经过长期的生存、发展而保留和凝练出来的,代表着当地的生活和发展特色,提升文化自信首先就要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乃至发扬。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调查问卷发放对象包括游客、两委会成员、学生、当地居民、少数民族居民等,共发放问卷500 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496 份。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对当地传统文化感兴趣,并且大多表达了对当地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赞美与认同,部分人员还呼吁社会要对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扬,表明当地对于文化的共识性很强。在“你知道有哪些代表性的本地文化吗?”这一问题上,答案比较丰富,涉及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有服饰、工艺品、装饰品、乐舞、景区等,但是大多较为笼统,说明民众虽然对当地传统文化有兴趣,但是了解并不深入。此外调查问卷显示,民众对于民族文化过于商业化也有很大意见,部分旅游景区没有全面地宣传当地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无关的商家入驻过多,损害了当地文化特色的宣传效果,民风民俗得不到应有的发扬与传播。

在“当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问题中,仅仅有41%的民众对现有的保护力度感到满意,34%的人觉得保护力度一般,还需加强。在“你认为传统文化保护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目前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16%的人认为目前政府文化保护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31%的人认为传统文化有被人们淡忘的危险。有23%的人认为乡村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他们分别提到了用网络媒体、电视新闻栏目、纪录片、书籍出版、杂志刊登等方式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2.调研成果解读

本次“三下乡”活动以考察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实践队考察学习了民族节日、戏剧、服装和配饰以及当地传承的特色建筑物,感受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部分队员还积极参与了当地活动中的互动环节,亲身领略了村民的风俗习惯,积极参与了当地文化的宣传工作。

(四)讨论分析

1.民族文化保护和继承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根据实践考察的结果,队员发现有以下问题:第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还不够,部分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群体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体中,多数人只是了解其大概。第二,当地的文化保护力度较小,资金、技术和人员配备上都较为缺乏。第三,当地对传统文化的交流较少,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明显,留守儿童和老人众多。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当地宣传部门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加大对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第二,当地可以积极联络高校多组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吸引高校学生和外地游客来此学习、参观,提高普通群众对当地文化的了解程度;第三,政府应加强文化机构的建设,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招聘高水平、高素质人员担任工作人员;第四,鼓励少数民族村民开展沟通交流活动,增强对彼此的了解。

2.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与建议

队员们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完善了自身知识体系,丰富了理论素养,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全体实践队队员来说都有很突出的教育作用,意义重大。部分队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巨大热情,实践活动结束返校后能继续思考如何使古老的乡村文化和新时代发展相结合,如何有效传承优秀文化,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进而深高层次地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实践队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已在7 个村镇完成乡村文化、景观绿化调研,设计、手绘了“新时代”“党建”等主题的巨幅文化墙和“千年王郭”“牛家文化”等主题的文化长廊,并利用自己专业所学帮助完善和再设计乡村景观,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实践队队员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教育作用。因此,建议高校多组织类似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深入基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内容,使大学生学有所用,灵活学习[3]。

三、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锻炼了他们的思考及动手能力,让同学们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的同时,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4]。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懂得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要学好并继续传承下去,这是一份重大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为了确保大学生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高校要注重加强过程监督和成果评价工作。暑期社会实践要重视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要坚决避免只重视实践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坚决避免虚假考察和上报虚假成果。活动负责人应全面分析“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路线和实践活动,明确考核标准,公平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实践考察表现,特别是他们对实践活动中文化的感受,表扬在考察活动中的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确保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负责人也应当创新活动内容,融入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以此提升教育效果[5]。

猜你喜欢
三下乡问卷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