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红色旅游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2021-11-21 10:27:49葛家玉纪亚丽
当代旅游 2021年32期
关键词:淮安红色旅游红色

葛家玉 袁 飞 纪亚丽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引言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学校应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特色,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和教材之中。 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让大学生在认识现实红色文化载体中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但是,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淮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沛深厚,要想发挥好、运用好其育人价值,首先应弄清楚当前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中的运用状况以及大学生对于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程度和需要程度等等。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淮安高校的现有做法、成效等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一 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概况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统计,淮安红色文化场所共有 129 处,包括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2016年淮安有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共4处红色景区成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除此之外,淮安还有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和各县区的烈士陵园、革命先烈塑像等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在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中淮安的核心品牌是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热度排名中周恩来纪念馆位列第33名,周恩来故居排名第37位 。

淮安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3]。物质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迹遗址、革命旧址、纪念场所和烈士陵园。例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则是根据淮安红色革命事迹和英雄故事,通过艺术加工创作的红色影视作品,例如影视作品《周恩来》和《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等。这些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均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广阔的前景,为淮安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载体。

二 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课题对淮安市5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在高校的选择上包含了2所本科院校和3所专科院校,分别为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作为调查对象的大学生涵盖了专科、本科,专业也包含了文科类、理工类、师范类等学科。问卷设计的问题从大学生对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参观淮安红色文化纪念地的实际情况、高校运用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运用淮安红色文化育人现状的看法等。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500份,每个院校发放100份,共回收480份,其中有效问卷475份。问卷结果显示:低年级的同学填写人数较多,政治面貌中共青团员占比超过85%,高年级同学大部分在外地实习工作,这也与实际情况相符。此外,参与调查的对象中有近40名党员,但大多为预备党员。基于以上问题的集中整理,初步掌握淮安高校运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进一步归纳与总结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成效与不足。

(二)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1 提升了大学生对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认知度

在调查大学生对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中,73.5%的大学生表示对淮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所了解,这表明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调查结果显示淮安大学生最熟悉的是周恩来纪念馆。其中大学生通过学校了解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比例高达85%,家庭来源比重要远低于学校和政府宣传。同时专科院校的学生对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熟悉度要低于本科院校,这也与淮安专科院校大部分生源来自外省有关。大学思政老师在课堂中对于当地红色资源的运用也提高了大学生对淮安党史的了解。总的来说,高校的课堂学习和新媒体宣传成为淮安大学生了解淮安红色文化的主要渠道,高校利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和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非常显著,提升了淮安高校大学生对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

2 增强了大学生对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价值的认同感

近年来,除了基础的思政理论课程教育,高校各专业也都在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并逐步重视开展具有淮安文化特色的大学生校内和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推动了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有 16.5%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作为历史产物,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有限,极少数学生认为没有价值。从问题“参观或者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看法”和问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精神内涵对以下哪些情感有帮助”的调查数据看来,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价值和现实作用比较认同,并能够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在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和提升民族情感归属方面的作用。周恩来精神的学习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连,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共产主义信仰。虽然有 3.5%的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今社会没有价值,但总体而言,大学生对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认同感明显增强。

3 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党史学习和红色旅游文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淮安的高校逐渐重视开展具有淮安特色的实践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高校通过创建“周恩来班”、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设计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各类形式,通过红色文化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淮安的红色历史文化。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共党员因为“党团活动”而去参观淮安红色文化纪念地址的比例高达 100%,覆盖面广、成效显著。在党史学习专题教育的过程中,各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更近,感受更为深刻,同时高校还鼓励组织大学生组建党史知识宣讲团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宣传周恩来、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等历史事迹,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党史学习和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将红色文化精神进一步烙印在大学生的灵魂深处。

(三)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影响未能深入持久发挥

首先,高校运用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持续力度不够,例如学生刚进入大学时,非常愿意去参观就读学校所在地的人文风景等,高校把握住了新生的积极状态,针对大一学生组织的有关以淮安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很对。实际上,大学生的年级越高,愿意参与该类活动的意向越弱。这说明高校运用资源育人的持续性和影响力不是非常高,淮安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没能始终贯彻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其次,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深度还不够。大学生在熟悉校园环境后,会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大学思政理论课程对他们的影响也会随着学生自身的变化相对减弱。目前高校课堂的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价值观层面的影响较弱。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脱离了具体实际,难以上升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或人生价值等方面,更无法对学生的生活实践产生直接影响[4]。以上现象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

2 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课堂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信息化社会中,大学生接触信息较多、思想活跃,对老师课堂讲解信息的吸收度慢慢降低。通过五所高校的调查,高校老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方法依旧相对单一,读书式的一概而过,表达内容趋于表面化。在思政课上,教师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未满足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问卷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选择“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这一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仅单一讲述”和“多媒体播放影片或音乐”的比例较高。没有引导学生的探究心理,简单又表面化的应用对学生价值观的提升程度有限。此外,部分高校的外地教师对于淮安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没有系统掌握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知识,无法很好地将淮安红色文化资源与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因此,虽然高校日趋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的发展与建设,但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仍存在创新性不足,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较少、挖掘红色文化教育价值不足等情况[5]。

3 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00后大学生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大学生脑海中的红色精神主要与革命战争时期所产生的革命精神相关[6]。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淮安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红色精神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尽管淮安地方电视台、报纸、广播、网络等渠道均对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宣传报道,但仍有少数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注意到或从未见过。 此外,网络的复杂环境也不利于红色文化的宣传,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关注社会热点,智能手机作为大学生最常用的信息传播工具,虽然为大学生了解和关注红色文化提供了平台,但有关红色文化的推送内容受到关注的概率却远低于明星热点。以上情况均说明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宣传方法和宣传手段仍需要加强。

三 淮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红色文化与中国革命历史息息相关,淮安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存在的问题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借力淮安红色文化资源

淮安高校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中适当增加淮安红色文化元素,在学校教室、宿舍走廊、文化角等设立红色文化橱窗或展示栏。此外,建立以淮安红色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教育网络平台,定期开展有关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题报道,讲述周恩来总理事迹、新安旅行团等历史,并设立交流板块,方便大学生互动交换意见。同时完善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健全协同运行机制,保障红色文化教育的顺利实施,力求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的浓郁氛围。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应善于吸收和利用淮安红色文化资源

重视大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整合淮安红色文化知识点,注重红色文化价值观的传递。思政理论课的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思考问题,让大学生吸收红色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顾及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利用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开展课程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将红色文化与自身情感观念相结合,达到持久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利用淮安红色文化资源来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

组织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走访老党员,让学生切身体会红色精神内涵。目前已经存在的红色文化艺术节、红色微视频比赛等形式很受大学生欢迎。从感受氛围到知识传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活动,一步步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进而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淮安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因。

四 结语

在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淮安各高校常见策略之一。经过前期的积累,淮安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高质量运用奠定了基础。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影响力发挥不持久、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淮安高校应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具体措施,借力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吸收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充实思政理论课、利用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淮安红色旅游红色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50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画报(2021年7期)2021-08-06 08:54:50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中州建设(2020年6期)2020-12-02 02:27:50
梨园寻梦淮安缘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8
凝眸古城淮安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6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46
红色在哪里?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