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生
【摘要】篮球是一项综合性的竞技类体育项目,同时也是我国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运动的趣味性、对抗性以及竞争性较强,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但相比较来看,高中阶段的女子篮球教学在开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诸多问题,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为此,本篇文章通过分析高中阶段女子篮球的教学困境,并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高中女子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女子;篮球教学;教学对策
一、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式的全身运动,其中包括跑、跳、投等多项动作,可以对人体的多个部位进行全面锻炼。参与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增加生命活力,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由于篮球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大,因此更加容易受到男生的青睐。我们在校园中的篮球场上最多看到的就是大汗淋漓的男生在参与篮球运动,很少能够看到女子之间的篮球较量。为此,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中,鉴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女子篮球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教育者则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女子篮球教学的重要性,从细节入手来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女子篮球教学所存在的困境
(一)部分高中女生抵触参与体育运动
当正式进入到青春期之后,女生的生理变化要远远大于男生,他们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进入到快速发育的阶段中。此时,很多女生已经出现了月经初潮和胸部变大等身体表现,但相对应的身体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却没有同步提高。虽然高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已经相对成熟,但由于生理上的制約,很多女生的运动技能相对较弱,根本无法体验到由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再加上教育者所采用的篮球教学方法十分传统,会为学生安排大量的机械式训练,这让很多女生更加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此外,还有一部分高中女生的爱美意识很强,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参与篮球训练时无法做到放开自我,并不愿意加入到此类相对激烈的运动项目中。主观意念上的抗拒,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女子篮球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对篮球运动缺乏正确认知
通过分析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可知,很多女生之所以对篮球运动产生排斥心理,主要是由于她们并没有对篮球给予全面地了解。一些高中女生片面地认为,篮球运动就是为了男生所设计的,女生在篮球场上会显得非常野蛮。此外,还有一些高中女生觉得自己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在不经意的身体碰撞过程中也容易滋生矛盾。相信所有观看过篮球比赛的人都可以理解,篮球运动的确是一项具有较强对抗性的体育竞技项目,因此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受伤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篮球是一项不适合女生的运动。事实上,很多高中体育课程专门为篮球教学设置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且也不会为女生安排强度过高的篮球训练,出现受伤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一些学生之所以会发生运动损伤,主要是由于动作不规范或精神溜号所导致的。不难看出,教育者如果想要将女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调动起来,就必须要让他们对篮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和训练内容作出全面了解。
(三)教学架构相对单一
截至目前为止,国内的很多高中院校都已经专门开设了篮球课程,但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却非常单一且传统。很多教育者仍然沿袭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内容一分为二,上半场为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后半场则为学生安排密集的实践技能训练,此种教学架构非常不利于女生对篮球运动参与兴趣的培养。在上文中有所强调,女子的身体素质与男子存在较大的差异,教育者如果安排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那么所收获的教学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高中体育教育者一定要从客观的角度入手,认识到女子与男子之间所存在的心理与生理区别,在此基础之上来调整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架构。但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高中体育课程的学生数量众多,教育者很难专门为女子进行单独的技能训练,长此以往会严重削弱女子参与篮球训练的动力,影响训练质量。
(四)教学评价体系十分落后
在高中阶段的女子篮球教学中,科学系统化的教学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对女子篮球学习成果的考核,可以帮助教育者精准了解不同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后续的教学内容作出改进。但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很多高中体育课程都没有专门针对女子篮球教学来制定质量评价模式,教育者会用男生的标准来评价女生,并且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此种单一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容易让女生产生挫败感,不仅不利于她们良好竞争意识的形成,甚至还会对篮球运动产生负面心理。而女子篮球教学评价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不仅要包括女生在篮球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标准。但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阶段的考核机制并不理想,需要尽快做出调整。
三、高中女子篮球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
正所谓健身先健脑,教育者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篮球训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应付他人,而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正式开展高中女子篮球教学之前,教育者需要从女生的角度着手,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并认真分析传统篮球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教育者应当深入到女生身边,通过一对一交流的方式来了解他们对参与篮球运动所产生的顾虑,校方还要聘请心理专业领域的老师来为女生进行心理辅导,将篮球运动的相关规则以及所能够带来的好处告知给他们。其次,教育者还要将体育运动和文化课程紧密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了解更多有关于篮球运动的背景文化。最后,教育者要尊重高中女生爱美的心态,从这一角度出发,让他们了解到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减肥和塑造形体,从而树立起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良好运动习惯。
(二)创新篮球教学模式
由于高中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男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育者在开展日常的篮球训练时,应当专门为女生打造出适合的篮球教学模式。通过分析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教育者如果能够将高中篮球女子教学与健身教学结合到一起,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在常规的训练过程中,教育者要让学生了解到,参与篮球运动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和身体塑形的作用。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专门为女生设计一些可以精准锻炼身体线条的动作,例如深蹲、平板支撑、轻重量的哑铃训练等等,以此来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其次,教育者还应当将篮球训练课程分为指导练习和自主练习这两个部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运动喜好和运动能力,基于女生的个性发展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丰富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体育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例如在学习投篮动作时,教育者不要为女生规定硬性的标准投篮姿势。而是要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自主训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已经能够大致掌握投篮的动作技巧,教育者则可以在旁予以指导,让她们总结自己在投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而后,教育者也可以通过自主示范或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将投篮姿势进行分步讲解,并提醒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动作的雕刻,通过此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降低教学难度。
(三)帮助女生培养运动自信
高中阶段篮球运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篮球运动技巧,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了能够帮助女生培养运动自信,教育者需要在篮球课程开始之前,对班级女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和运动能力进行全面摸底,在保留其个性的同时制定出相应的篮球训练计划,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不同阶段中的进步和成长。
例如在学习运球和低手投篮的篮球动作时,教育者可以提前判断本班女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并初步了解他们对于篮球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调查可知,班级中女同学的身体协调能力普遍较差,并且对于篮球运动的了解很少,很难做到灵活控制篮球。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者则可以专门针对女生来降低课时目标难度,将篮球动作进行精准拆分。可以让学生先初步掌握行进过程中的运球方法,并在这一环节中尽可能的了解篮球的运动轨迹。当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第一手投篮的规范动作之后,教育者则可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控球能力和投篮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者一定要在籃球训练中多多鼓励女生,让她们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篮球训练,产生积极向上的运动态度。
(四)优化考核体系
由于高中生群体具有个性鲜明、自尊心强的特点,再加上他们正在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因此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学校在开设篮球教学课程时,需要根据高中女生的身心特点,在保留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增加篮球课程的训练内容,尽可能满足女生对于篮球运动的所有爱好。除此之外,体育教育者还要积极优化考核体系,面向女生来制定出合理化的考核标准。在这一环节中,教育者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考核氛围,尤其是在对女生的篮球体育成绩进行评定时,应尽可能地打消他们的恐惧心理,切记不要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最后,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弱且运动能力较差的女生而言,教育者则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适当调整篮球课程的教学难度,让她们有足够多的空间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女子篮球教学的难度很高,但教育者一定要关注女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动态表现,进而为其量身打造出适合的篮球训练方案。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女子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进而为我国女子篮球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黎涌明,于洪军,曹春梅,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5,25(4):19-29.
[2]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8):1119-1131.
[3]胡涛,文明华.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初探[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9(2):45-47.
[4]胡晓华,庄西琛,李厚林,等.高校女生篮球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刊),2016(11):698-699.
备注:本文是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小课题“梧州市高中阶段女子篮球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0C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