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篮球教练员认证体系问题与构建策略的研究

2021-11-20 03:43:24杨尚千荣霁
红豆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

杨尚千 荣霁

【摘要】教练员岗位培训相关研究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方法、手段上,强调制度化、级别化的学习和知识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对教练员的特质的关怀,使教练员岗位培训产生倦怠和消极思想。具体表现为:缺乏对学校教练员参加培训自主性不高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究;缺乏对欧美诸国学校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先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完整性研究,碎片化的介绍和引进容易使教练员教育本土化过程中盲目照搬,或以强调国情為托词来抵触;教练员认证体系的构建目前是一个研究空白。因此,本研究在对历年教练员岗位培训经验总结基础上,调查目前不同层次教练员培训需求和影响教练员参加培训自主性不高的动因,制定我国学校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标准和认证体系。

【关键词】篮球教练员;认证体系;校园篮球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科学研究。由于本研究以学校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作为研究对象,这势必需要对中国学校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发展过程给予全面考察,总结经验教训,归纳出学校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历史原因。本研究旨在对学校篮球教练发展状况及时代特征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形式与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教练员培训模式的构建方法与途径

总体上看,教练员的培养过程一般是由初级教练员培训—中级教练员培训—高级教练员培训所构成。各国教练员等级划分是根据体育管理模式来设立的,虽然在语言描述上有所不同,但实质上基本相似,都是按照教练员所能从事何种水平运动员(队)指导工作能力划分。对于高校可以按照初、中、高三级进行培养,并将根据基本素养,教练员特质以及运动员培养和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设计和评定。

影响优秀学校教练员成材的主观因素包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勤奋工作、不断提高、勇于创新、创造他人没有的训练方法、训练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他人先进的训练方法等要素。影响优秀教练员成材的客观因素由训练主管部门对所从事该项目的重视支持,家庭的理解、支持,队员自身条件、后备力量、队员的支持、爱戴等。我国关于教练员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练员学习意义的认知、优秀教练员素质结构、教练员队伍结构等方面。对现有的教练员教育研究发现,我国教练员教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其一是在对象上重视在岗教育和高水平教练员教育,而忽略入职教育,尤其是忽视基层教练员教育。其二是内容上,低层次满足于量的变化的学习,而不是训练行为的改善。多注重运动项目的学习能力教育,忽视教练员的组织学习,即学习型教练员团队的教育。其三是在方法上多采用制度化的学习,忽视了学习与工作的有机联系,单向的信息流动局限了教练员学以致用的学习,阻断了创新之路。级别化的学习,忽略了教练员的人本特质。因此,构建学校教练员职业认证体系,强调对教练员参加培训自主性不高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究目前呈现出急迫性。

在当前关于学校教练员教育和培养的研究范式多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与教练员教育的关系来进行,并将这种关系假设和论证为线性关系,而不是真正探寻教练员教育和培养中发生的问题。实际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文化己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教练员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和规模并没有显著性提高。我们论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时都落于经济、文化层面上。一旦涉及到体制研究时则因为国家政治体制这个底线而止步。于是,研究成果不仅无益于实践需要,研究自身也不能够自圆其说。这一点在中外教练员教育和培养及其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尤为突出。欧美各国对初级职称或水平教练员的门槛类似于其大学生入学,强调低门槛高标准过程培养。介绍、引进欧美诸国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是必要的,但在教练员教育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既要防止照搬,又要防止以强调国情为托词来抵触。所以说,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又与世界接轨的学校篮球教练员教育制度体系和操作体系是今后构建中国学校教练员岗位培训模式的重要任务。

二、学校篮球教练员认证体系的构建问题与策略

学校篮球教练员认证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教练员全方位动态化呈现的系统工程。目前,教练员认证体系还没有建立。认证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教练员的基本素养,领导力、影响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执教行为三个方面综合评价。

关于教练员基本素养的研究。教练员的专业基础界定为,其专业(项)技术水平与技术传授的方法和通过学习、培养而凝炼的执教理念总和。其基本要求是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现代化。教练员职业素养是从事专项训练和参赛的组织、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练员专业素养包括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教育学和技能的熟练掌握,探索和创新,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政治觉悟,或者从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控制与管理角度提出教练员应具备识别力、预测力、应变力、思维力、创造力。具体表现在情感、意志、兴趣、个性等方面和专项知识和训练学知识、广泛的基础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种“力”的确定,似乎是反映了“能力”的内涵,但是遗憾的是研究中多是一种静态的描述。当然,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具有结构多、知识某一层次中所含的个体多、知识含量多的“二多”特点同是客观存在的,于是有人提出了教练员的知识面、知识干、知识核”的“图钉型”构成模式。基本素养的研究脱离了对于教练员自我认识的实证,因此,基本素养的指标设定和评级评分需要通过行为事件描述的方法设立情境进行长度访谈和调研,了解不同层次类型教练员的真实感受,从而使教练员基本素养评价呈现动态和客观性。

三、学校篮球教练员能力指标构建与评价

教练员领导力、影响力和创新力的研究。教练员的“教”是将一种个体行为运用于组织之中,于是其上升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组织行为,反映个体行为的决策力、影响力与反映组织行为的凝聚力等是教练员带领团队实施训练和参赛过程,实现目标的重要能力范畴和品质,也是教练员竞技能力上的综合体现。对于教练员的领导能力,刘鎏,王斌等人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个人影响力、个人洞察力、人际关系、领导行为(如强权性与非强权性领导)、指挥、团队协作、自我控制、组织承诺等特征是优秀教练员的核心胜任素质。这些核心素质可能决定一个教练员的绩效表现,也能够有效地区分出优秀与一般教练员,并建构成优秀教练员素质模型。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了我们对于不同层次水平教练员的判断和评价,有利于定量化的考评实施。毫无疑问,多视角的研究教练员素质和能力可以为我们打开研究的思路,仅就这一点而言,类似这类研究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关于教练员影响力的研究。教练员影响力的研究成为热点是新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对国民产生重大影响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主要集中在教练员个人影响力因素上,即品格、才能、知识与感情。这些因素可以划分为非权力性和权力性影响力,前者又称为自然性影响力,后者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有学者对足球教练员影响力的持续研究指出,道德品质、资历、感性是影响球员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并目‘教练员强权性影响力在执教初期会发生作用,而在执教一段时期以后,非强权影响力才能发挥作用。在权力性影响力中注意按照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善于授权,在实行非权力性影响力时要以才服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和以行塑人。教练员的领导及其领导力也可以通过执行力来体现。执行是一个系统化的流程,是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的公式。它包括对目标、方法和内容等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的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它还包括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革前提假设,提高执行能力和适应战略挑战的机制。对于教练员影响力的评价则需要通过社会舆论、所在单位、球队等做出评价。

关于创新能力的研究。创新能力被认为是教练员素质和能力结构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到底什么是教练员的创新能力,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对创新能力一般理解上的照搬。在执行中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新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教练员。在有关篮球比赛执教理念和指挥思想的研究中,临场指挥的理念是“紧急时刻”对整体实力和出奇之兵的缜密的筹算,在“出奇兵”之时,人们看到的,是球星天才表现,而蕴含着的是临场指挥智能的结晶。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管理制度的设计安排等方面的创新也是体现教练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能力的评价需要从管理、训练、比赛三个方面设定评价指标。关于执教行为的研究。教练员行为的外延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翟君、陈树悦,黄建文,陈树悦、土建军、李人为、陈麒等学者以领导行为基础理论研究为支撑,同时加强实证调研,特别是结合中國本土化特点,跨文化地制定了教练员领导行为的专用量表,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有益于借鉴。

综述所述,国内专家学者对教练员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益于借鉴吸收,但是要强调客观性、动态性、综合性、全面性,从而使中国篮协职业认证体系的构建体现出科学化、系统化。

小结

教练员教育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牵涉到行政主管部门、教练员所在单位、教育与培养机构,也关系到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水平。对学校教练员认证方面的研究,目前停留于能力和行为的研究方面,研究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体系。因此,本研究在对历年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经验总结基础上,调查目前不同层次教练员培训需求和影响,探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思路,通过构建我国学校篮球教练员胜任力评价模型,制定我国校园篮球教练员标准和职业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会平.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青训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1):67-72.

[2]阳艺武,吕万刚,郑伟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03):44-49.

[3]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0-22.

[4]刘增强.中外篮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对比分析[D].河南大学,2011.

[5]钟秉枢.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与中国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1):12-19.

[6]马毅.中国女篮发展四十六年回顾[J].辽宁体育科技,1996(06):6-9.

[7]王科群.1966-1976年我国篮球运动开展情况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8]齐波.对我国篮球训练体制改革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

[9]种莉莉.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项目名称: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课题《学校篮球教练员培训及认证体系研究》(20201351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尚千(1979——),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
基于家校社协同视域下校园篮球的现实进展和路径研究
从校园篮球推广探析互联网+校园篮球的意义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 08:57:10
中学校园篮球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浅析影响初中校园篮球发展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0
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机理与构建策略
灌篮(2019年21期)2019-11-26 14:04:06
从校园篮球推广探析“互联网+”校园篮球的意义
影响辽宁中学校园篮球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分析①
校园篮球工程建设与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
山西省校园篮球协会在太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