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庆
【摘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所处社会和学习环境有着开放性强的特点,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课程思政的大格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挥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有效弥补心理疏导的被动性强的问题,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为此,本文分析二者融合的内在逻辑,并提出具体的实践对策,为更好的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
引言
教育领域针对高等人才培养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应发挥思政育人的功效,促进思政与各学科的融合,形成协同的效应。近年来,我国各大院校为落实这一工作目标,开展思政育人的研究和实践,在研究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存在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特别是在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元化特点下,心理健康被动引导的不足,可由更加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弥补。二者的融合发展,可全面优化育人工作的成效,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有着推动性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内在逻辑
(一)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被动性的弊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传递健康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疏导学生负面情绪为主,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单一,主要为理论讲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构成。但心理问题有着隐蔽性的特点,单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有效帮助到不愿意主动求助的心理问题学生,从而使心理健康工作陷入被动。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下,人才培养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对各类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重视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可有效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被动性的弊端,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实现人才培养工作效果的显著提升。具体而言,思政教育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手段来传递这部分内容,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的能力,以及形成独立自强的品格。可利用主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二)思政观念在心理教育的应用起到规范学生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生有着更好的心理健康条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接受思政知识,其产生的学习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利于改善学生的心态,使学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实现心理承受力的提升。从这两方面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有着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关系。面对新的育人目标,二者宏观教育理念和微观教育理念的结合,可有效发挥育人的作用,达到规范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特别在发挥二者教育职能上,思政教育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通过坚持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行动者,有着改造自我的责任和能力。反映在学习中,能够进行自我的审查,找到心理健康问题所在,并通过课上课下的师生互动,完成对问题的处理,实现心理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构建基于思政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保障大学生心理与思想健康发展,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明确意识到大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将大学生当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并围绕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发展趋势与目标,结合时政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与思政教学大纲,积极构建二者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从而有序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整体创新,最终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目的。首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思政教育理念相融合。需要教育工作者明确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而构建的。唯一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而思政教育则是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辨别社会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增强学生政治觉悟与文化自信。但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大致相同,都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而努力的。在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可以将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不断推动二者融合创新。其次,教学内容的融合。需要在内容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根据侧重点确定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两项内容交叉融合教学方式,注重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改善學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比如,针对学生的年级设置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实习压力与就业升学压力,针对性选择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好适应教育、挫折教育、就业指导、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教育方法移动(?)二者深度融合,提高融合发展成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相互借鉴经验,通过共享彼此教学资源与信息,共同分析与整合开辟出更多教学路径,一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二者融合发展成效。首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体制的完善和健全,包括教育指导、咨询求助等多个方面,确保两项教育工作课内外的深度融合,实现二者共同发展与进步。其次,应注重将学生兴趣作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思想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运营多元化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思政理论等转变为学生的情感共识。具体而言,可通过以科学理念为指导,秉承唯物辩证法原则,加强对大学生关怀、信任与尊重,明确大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然后,结合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尝试运用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专题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结合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当代大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与思想上的问题,建立真实场景,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分析、思考与交流,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宽二者融合发展渠道
发挥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教育作用,拓展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渠道,首先,可通过设立教育工作者官方微博帐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帐号等,利用网络媒介定期推送有关思政与心理方面的实时话题、时政要闻、舆论信息与科普文章。借助短视频APP定期发布有关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方面的微视频,包括公益视频,向大学生宣传与普及此方面的知识,增强大学生对此方面的重视,并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其次,积极开展线上大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咨询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私密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借助该平台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案例分享、心理书籍推荐等等。通过该平台将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保证大学生心理与思想健康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育人工作,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二者的融合,能够发挥教育统一性的优势,对学生实施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一定的被动性,而思政教育的主动性,也有效弥补心理教育的不足。同时思政理念也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更加稳定的心态来参与学习活动,保障学生心理素养的可持续性提升。而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引导和咨询服务,可进一步的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处理出现的心理障碍和问题,促进学生健康的成才与成长。
參考文献:
[1]李慧静,巴文娟.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138-139.
[2]王安平,牟虹羽.高校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选择——基于隐性思想教育理论的视角[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04):99-104.
[3]彭亮.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融合[C].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2021年创新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67-68.
[4]黄玫.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使命[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4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