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
摘要:現代教育观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而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常常出现思维障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可见,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则以小学数学学科为探究重点,对情境的构建方法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兴趣;游戏情境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以讲授式为主,并且忽视学生的认知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知识,甚至影响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首先应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其次,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数学教学情境,使情境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此外,通过情境的构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行为,还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进而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故事化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增加数学学习行为的原动力,也是小学生深化数学知识结构的催化剂。数学知识呈现抽象化的特征,这对于学生而言,常常使他们产生思维障碍,自然也无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而通过故事化情境的构建,不仅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环境,带来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够从故事情节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强化他们的探究行为,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以“长度单位”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厘米”和“米”,教师构建故事化情境,如: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正在吵架,“米”对“厘米”说:“你太渺小”,“厘米”对“米”说:我的本领一点不比你差。这时,长度单位爷爷对“米”和“厘米”说:你们都是长度单位的一员,都有各自的用途。这则趣味化故事吸引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将他们带入到课堂中,进而使学生初步对厘米和米产生探究的欲望,以此推动后续学习活动的积极开展。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加强理解
数学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小学阶段,大多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并作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构建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结,使学生体会到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还能够以现实世界为起点,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小数的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教师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并出示学生常见的“标价牌”,如:水彩笔13元、橡皮0.5元、日记本5.5元,让学生充分融入到熟悉的环境中,并产生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便以学生熟悉的标价牌为研究对象,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与学习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这样便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与经验,使他们对比这些数与整数的区别,进而扩展自身的数学认知视野,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使他们对小数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
三、构建游戏化情境,强化参与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游戏化情境的构建,不仅能够强化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丰富他们的认知经验,还能够使学生从趣味化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外,游戏化情境的构建也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产生,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积极展开。
以“可能性”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教师构建“转转盘”游戏化情境,即:三张卡片分别为唱歌、跳舞、朗诵,让学生到讲台上转转盘,通过转转盘的方式,既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还使得每个学生体会到了可能性与面积有关这一知识点。此外,为了使学生深刻感受可能性的大小,教师再次构建游戏化情境,即:将5支粉笔放入透明的盒子里,闭着眼睛摸出一支,做好记录,用粉笔放回,下一位学生再摸,要求每人摸一次,做好记录,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到可能性大小与总数所占的数量多少有关。可见,通过游戏化情境的构建,不仅带给学生积极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还使得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作用,以此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等各个教学要素实现有机统一。而目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根据小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情况,教师应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注入活力,打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与此同时,强化学生个人的积极思考,彰显学生的能动性。此外,通过生活情境、故事情境以及游戏情境的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而达到学、思、行合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志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J].考试周刊,2018(18):72-72.
[2]鲁娇.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