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笑意”背后的人性之美

2021-11-20 23:39杨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笑意祝福祥林嫂

杨超

摘 要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一生充满了悲苦和磨难,艰辛与酸楚,最后默默地死在众人欢庆的日子里。在她如同草芥一般的性命随着声声爆竹化为烟尘之后,留给大多数读者的思考应该是对封建“四权”的阵阵声讨和对吃人社会的种种批判。时过境迁,女性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此时,当我们再去咀嚼她的苦难好像渐渐失去了现实意义,与其站在思想的高地一味品尝苦难,不如留在人性的自然去感受它的美好与纯洁。

关键词 《祝福》;祥林嫂;人性之美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广大读者熟知的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悲苦和磨难,艰辛与酸楚,最后默默地死在众人欢庆的日子里。直到最后,我们连她姓甚名谁都尚不知晓,只是冠以夫家的名,唤作祥林嫂。在她如同草芥一般的性命随着声声爆竹化为烟尘之后,留给大多数读者的思考应该是对封建“四权”的阵阵声讨和对吃人社会的种种批判。诚然,面对祥林嫂的死,大凡稍有人性者,都怀有深深的同情和无尽的惋惜,特别是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今天,更有对她所代表的旧时代千千万万普通妇女的不平和遭受桎梏与戕害的愤恨。时过境迁,女性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此时,当我们再去咀嚼她的苦难好像渐渐失去了现实意义,与其站在思想的高地一味品尝苦难,不如留在人性的自然去感受它的美好与纯洁。

祥林嫂初到鲁镇,不计辛劳地干着等同于男人的活,她却“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读到此处,不由得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暂时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她的满足和笑影,不恰恰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真实反映吗?然而,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祥林嫂是那样的可敬,那样的美好。她想通过诚实甚至于超负荷的劳动来获得主人的认可,体现她存在的价值,这是完全应该得到赞扬的。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通过劳动获取报酬,即或是在当时,也是值得肯定的,更何况是在今天社会。祥林嫂完成了人性中最基础的社会性质,她的美,美在展示了当命运遭受不测时不悲天悯人的气质,美在人生遭到打击时凭着一己之力寻求改变的抗争,美在生活遭遇逆境时对满足感的适时要求。祥林嫂在不经意间给了读者很多启示,或许当我们经历祥林嫂同样的遭遇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她一样勇敢的走过来。当我们有意识的抛开所有的批判就会发现,祥林嫂的笑意,笑淡了生活的苦,命运之悲,生命之重。

祥林嫂再到鲁镇,已是大约三年之后,当柳妈问起她二嫁贺老六的细节“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不过他。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她笑了!读者是否哭了?

死了第二任丈夫,没了乖巧的阿毛,不管是回忆还是现实,对于当时的祥林嫂来说都是苦涩的,这份苦涩,不是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但愿天底下所有的读者都不要切身感受到!

祥林嫂笑了。也许她想到了短暂相处却疼爱她的贺老六,也许是乖巧的阿毛,也许在她脑海里闪过了太多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们却被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深深折服。她的笑是如此的纯洁,如此的美好。她仅此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怎能不让她每当忆起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或许在很多孤独的夜晚,劳动的间隙,她不止一次的想起丈夫,想起阿毛。一位再寡的女人对丈夫深深怀念,一位失子的母亲对孩子痛苦的牵挂难道不是任何稍有感情的女性该有的情愫吗?祥林嫂用她难得的笑意向读者表明了什么叫做一朝为人妻的深情,向读者呈现了曾经为人母的厚意和普通人应该坚守的良心和纯净。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转而盯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也许雪花能够寄托祥林嫂的哀思!祥林嫂此刻和柳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思想有了交集,彼此都想到了第二次“新婚”之夜。当初的被逼迫和撞在香案上的痛苦,现在在祥林嫂心中却是难得的幸福,能够享受真正的人伦之乐,被疼爱,有疼爱的对象,在祥林嫂短暂的一生中是何其珍贵,相比起如今泛滥的感情,祥林嫂短暂的幸福生活尤其显得贵重。祥林嫂浅浅一笑,让读者懂得珍惜当下,懂得生有可恋,懂得心有所属。这些人性的光芒,在她生活的黑暗时代就像极光一般难得看见,也像流星一样划过苍穹消逝在无尽黑夜里,留给读者深深的感叹。只希望柳妈能够不要盯着她看,或是迟一点,让这位悲苦的女性更多一点时间沉浸在回忆里,静静享受在她短短一生中仅剩的幸福。

祥林嫂在听从柳妈的建议后辛辛苦苦劳动了一年,迫不及待的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回来之后神气很舒畅,眼光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起捐门槛一事。

祥林嫂用她一年的劳动来赎自己在别人那里听来的罪过,我们也不要再去追究祥林嫂笃信封建迷信的种种罪过了,这样显得太过残忍,就凭这份虔诚,祥林嫂就是一位敢于活得堂堂正正的女性,如果不这样,她是不会原谅自己的。一年里,她如同第一次到四老爷家做工一样把工钱全都存起来,只为换取一身清白,丢掉罪名重新做人。祥林嫂是可敬的,她有着对尊严与人格的高标准要求,有着追求清白做人的执念,有着希望抛弃枷锁的斗争。这些美好的人性,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东西,却在一位满脑子封建思想又生活在到处都是“门槛”的社会中的普通女性身上得到完美诠释。

作为读者,在惊异于作者用笔的鬼斧神工和思想的灿烂辉煌之时,是不是还可以對祥林嫂的批评少一点,欣赏多一点。诚然,她是封建制度的自觉卫道者,但她首先是受害者;她是一切封建礼教的坚决执行者,但她亦是反抗者;她是所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实践者,但她还是怀疑者。尽管她的一切努力反倒使她被束缚得越来越紧,但她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尝试,不甘心丧失尊严的默默努力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不管她死前的疑问带有何种目的,至少她开始寻求真正的答案。她的死,是命运多舛的时代必然,也是精神世界崩坍的必然,然而在这位悲苦女人的身上,有着她的时代和今天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美好人性,这也许就是“祥林嫂”一直存在于广大读者思想世界里的另一种价值。

[作者通联: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六中学]

做好课后服务,还要积极促进各方合作,构建科学可行的课后服务体系,既激活学校承担此项服务的意愿,也要激发相关方面的力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以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教育行政部门在把握价值基础上,认清责任,要做好课后服务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服务设施、服务规范、服务内容及服务评价等要素。课后服务是一项专业化工作,服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因此,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关的人才准入制度和培训机制,做到持证上岗,并对课后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服务质量。此外,面对课后服务的巨大社会需求,还要凝聚起社会共识,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发挥自身优势贡献力量,由政府整合并调配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构建协同育人的服务体系。

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本校特色,根据公平合理自愿等原则安排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课后服务。虽然各地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普遍能够做到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有机衔接,解决家长接送学生难题,但是还要看到课后服务实施之后对教师群体的影响。教师的工作时间并不是普通的社会工作时间,往往比学生更早到校、更晚离校。为最大限度消除教师的顾虑,学校要科学合理安排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尊重教师意愿和需求,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负担,使其真心实意投身课后服务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的作用,让课后服务留住学生的心,科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陈武林,《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9日02版)

猜你喜欢
笑意祝福祥林嫂
绽放纯真的笑意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叫人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视界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
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