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11-20 23:39夏晓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夏晓华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与新教材设置的一种新教学内容,它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辨析、判断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语文学习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当下的整书本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与深入思考。本文对整本书阅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如是阐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表述中,我们看到新课标已经明确把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提升到了形成高中生“三观”的高度。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统编新教材的普遍使用,整本书阅读已然成为每个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尽管目前多省份已经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但是究竟应该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可能还有很多老师不甚明了。在此,笔者就整本书阅读实施中的一些常見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应对策略。

问题一:怎样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

学生不爱读书,更不爱阅读整本书,是当下普遍存在的情形。“新课标”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的“教学提示”有这样一段话:“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分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指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中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师生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从这里我们知道,作为语文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已成为“规定动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呢?是行政式命令?还是策略性引导?毋庸置疑,前者短期内是可行的,但是要长期坚持,甚至让学生终身阅读,自然要思考从思想上解决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沟通达成共识

置身信息碎片化时代的00后学生,大多不了解整本书阅读意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精心营造和利用一些情境,从语文核心素养、精神需求、生命质量等多重角度耐心引导,使他们心甘情愿地跟随集体阅读的步伐。比如,召开整本书阅读的主题讨论会,或以学生喜欢的名人偶像(作家、诗人等)探讨阅读对人生的重大影响,请当地作家入班讲座,还可以让班级中酷爱阅读的学生专门谈阅读的乐趣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认识到阅读整本书不仅是统编教材的内容,更是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提升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2.师生一起购买书籍

在阅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的选择上,设计心理学博士Susan Weinschenk在其著作《设计师要懂心理学》中谈到,从阅读习惯上讲,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更难;从难易程度上讲,计算机屏幕大于手机阅读,手机阅读大于Kindle电子书,Kindle电子书大于纸质印刷品。的确,和电子书相比,纸质书籍在阅读心理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且利于阅读过程中批注、回读等。可能有教师担心购买纸质书的费用会成为障碍,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所有家长都很支持为学生购买纸质书籍,还有许多家长愿意参与到整个活动中,与学生一起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学生回归到阅读的原初状态,渐渐疏离电子产品,逐渐进入阅读的佳境。至于阅读书单的确定,教师不要大包大揽,尽量放手让学生组织班级讨论,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当然,教师要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班级确定好书单之后,再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信息,最后在网上下单购买。

对于学生而言,从讨论书单到网上购买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学习内容,这些参与式体验也能为学生的阅读带来心理期待。

问题二:如何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推进?

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就是最重要的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有系列措施确保活动的持续推进。不仅要有班级的整体规划,还要充分利用小组团队的力量抱团成长,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评价量规予以规范和管理。

1.做好班级阅读规划

阅读活动开始之初,师生共同制定班级阅读方案。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明确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从这个表述中不难发现,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大可放手给以学科代表为核心的骨干团队去研究和制定阅读规划,然后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规划(即方案)主要包括组织领导、阅读过程要求、奖励方式等。在班级规划的基础上,还可以要求各小组制定符合实情的小组计划,用以规范和统一小组成员的阅读行为,确保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2.充分利用小组团队

和班级管理一样,小组团队的作用在整本书阅读中可谓举足轻重。即便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班级与学校,教师也可借此机会创建学习小组,创建一套简单易行的机制,在组长带领和管理下推进阅读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强调小组实行长期制,小组一经创建,轻易不作改变,这样有利于成员之间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和情谊。二要定期培训小组长,组长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是小组执行力的关键。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召开组长会议,进行领导力培养。三要强化小组竞争意识,把整本书阅读活动纳入班级管理的评价中去,以促进阅读活动更加有效地实施。

3.制定两级评价量规

制定评价标准是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因为有效的评价标准具有激励、导向、调控的功能,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有动力、有方向,而且有方法。两级评价标准是指针对个人和小组的不同评价标准,前者用于过程中的指导和督促,后者用于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和评判。

个人评价量规可从阅读过程(如阅读时间安排表)、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阅读批注、摘抄、读后感等)、发言情况(组内交流、班级交流)等层面予以考量,对达到规定标准的,给予荣誉称号(如“閱读之星”)。

小组评价量规要在小组成员表现、组长组织能力、小组成果(组内阅读之星数量、优秀文章数量、展示交流获奖次数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每读完一部作品要及时进行两级评价,评价既是总结,也是激励。

问题三:展示阅读效果的方式有哪些?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以多种方式检验和呈现阅读成效,也是十分重要的举措。按照阅读进程,可采用的方式有总结反馈会、小组专题汇报会、学生撰写评论文章等。

1.即时评价反馈

在阅读某部作品的过程中,即时评价和反馈尤其重要,既可以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也可根据实际阅读情况及时调整规划。这里的评价反馈,是指先评价,后反馈。即先利用两级评价量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骨干团队对小组进行评价。随后召开反馈会,由小组长和骨干团队通报评价结果,再由教师或班长对优秀学生、小组进行表扬。这种阶段性的反馈会可以一周一次,也可间周一次。一部作品读完之后,组织一次专题性评价反馈会,重在总结和交流阅读的经验。

2.小组专题汇报

集体读完一部作品之后,组织小组专题汇报会十分必要。一是便于深度交流阅读体验,二是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专题汇报会最好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以下流程供参考。

筹备阶段:教师指导骨干团队根据阅读规划(方案),提前做好会场、嘉宾邀请、评委组建、主持人挑选等筹备工作。与此同时,各小组举全组之力,精心准备好发言内容,确定发言人,制作好PPT,有表演的提前做好准备。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小组成果,学生评委根据规则进行量化评价。在交流汇报过程中,教师指定学生采集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后期的简报编写。

表彰奖励:根据量化结果,对优秀代表和小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在展示汇报时,可鼓励学生邀请其他班的学生、老师和本班家长参加,以扩大整本书阅读的交流效应,也为之后续的阅读活动营造更浓郁的氛围。

编写简报:汇报结束后,由通讯组把本次活动进行梳理,制作班级活动简讯,在班级群、家长群发布,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3.撰写阅读文章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小组汇报会,旨在以呈现小组成果的集体交流方式,加强小组团队建设,从而为打造书香班级奠定坚实基础。而让学生就阅读的某部作品进行写作,记下自己的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则是发现学生个体独特体验的最好方式。文章样式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百花齐放。诸如读后感、札记、随笔、阅读经验性文章、评论性文章,无一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写好文章后,可以先在小组内传阅,两两互评,提出修改意见。定稿后,再由教师一一写出书面评语。最后由班刊编辑组审阅、编排后,印制成纸质版班刊。教师将有一定深度或独创性的文章,推荐给校报校刊,并积极向本地报社或杂志社推荐,使阅读活动与写作实践有效融合起来。

[作者通联:云南昭通学院附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为深入贯彻文件精神,作业设计需有基本的专业标准引导,上承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启课时学习目标达成,左右兼顾学生的学情。明晰设计标准,引领创意创新,开展多样态生动活泼的作业实践,才能有力凸显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作业设计的标准既要回应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要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要求,同时还要密切反映国际教育教学和学生作业设计的改革潮流。

从作业要达成的目标看

首先,任何作业都必须体现明确的目的性。由于作业与课堂学习有密切的关系,作业的首要标准就是课时目标的关联性。教师布置任何作业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都是和课堂的课时目标密切相关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作业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循序渐进,保证作业完成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也唯有坚持这样的标准,才有可能防范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避免无意义学习的发生。

其次,作业目标的确立,不仅需要与当堂课学习目标相关联,同时也必须与学生的学情相关联。换言之,作业的布置,或是回应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内容,所以通过作业予以弥补而使其过关;或是回应了学生课堂上对某个问题、知识点的格外关注或疑惑,所以通过某项作业的要求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或好奇心。因而,有关作业目标的第二条标准就是学生学情的针对性。回应学生学情,才能保证作业任务的精准和不可或缺。

再其次,不仅所有作业的学习目标都要与课堂学习目标相关联,从而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林林总总的作业目标还要尽可能实现整合。一个学习目标设计一个学习作业的“加法式思维”,无疑将导致不堪重负的作业负担。因此,功能目标的整合性是第三条标准,要求教师富有智慧地设计作业,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一个作业的完成达成多个环环相扣的学习目标,追求作业经历的附加值,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唯有坚持这样的标准,才有可能理性科学地控制学生的作业负担。

最后,在回应学生学情和考虑学生群体差异性的过程中,只有作业的不同要求充分引导了不同层次学生持续且有意义的学习,作业目标才体现出应有的适切性来。换言之,难度要求的层次性构成了作业设计在目标方面的又一条标准,是学生学情的针对性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胡庆芳,《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1日08版)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