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业 大作为

2021-11-20 13:39徐耀东
求知导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课前预习深度学习

摘 要:教师开展前置性作业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效率,帮助学生明确课前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课前预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顺利形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前置性作业布置活动,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前置性语文作业,不断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利用小作业来成就学生的大作为。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前置性作业;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9-0055-02

前置性作业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设计前置性语文作业,能够确保学生在原有的预习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大脑思维,掌握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令学生的课前预习更加高效,更加合理[1]。语文教学中的前置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和课本内容理解两个方面的训练,确保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到对课本内容的深度学习,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目标。

一、深入研读文本,把握课型特质,设计针对性前置性作业

(一)明确精读课型设计的前置性作业

精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的地位最为重要,教师在开展精读课型教学活动时,需要确保学生可以顺利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在后续的略读课上进行高效化自主学习[2]。教师在设计精读课型的前置性作业时,需要意识到,学生做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在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准备。教师设计的作业既要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打基础,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真正实现前置性作业设计目标。为此,教师要从生字、生词到语段、语篇,对学生进行由点到面的训练,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明确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开展《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阅读和结合上下文语境的方式,剖析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结尾处作者重复的“好好儿活”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设计以下前置性作业:请学生自主弄懂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思考课文中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主要围绕哪件事展开;母亲的身体状况和“我”的身体状况如何,“我”的脾气怎样,是谁改变了“我”。通过设置以上前置作业,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实用的学习方法,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主动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

(二)明确略读课型设计的前置作业

略读课型的课文一般出现在单元教学的后半部分,这一类型的文章整体较为简单,且能体现本单元的教学知识点。略读课型的设计是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3]。为此,教师在设计略读课型的前置作业时,就要准确把握略读课型的阅读特点,从略读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来设计前置作业。教师可以采用精略结合的方式设计对比式前置作业,鼓励学生从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将之前学过的精读课文和即将要学习的略读课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核心,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文章主旨,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本单元的略读课文为《最苦与最乐》,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就可以请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之前学过的《叶圣陶二三事》《驿路梨花》两篇课文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它们分别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并通过对三篇文章的对比,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深刻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教师再为学生设计以下前置性作业:请学生分别找出作者认为贫、失意、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找出作者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痛苦根源。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

二、仔细分析文本,把握文章侧重点,设计多样化前置性作业

(一)设计导学式前置性作业

导学式前置性作业适用于知识点多的课文。由于课堂教学时长有限,教师无法将所有知识点在课堂上全部进行详细讲解,教师以学案的方式来设计前置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自主解决一部分学习问题,再将自己无法弄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有侧重地听教师讲解。这种带有明确学习目的进行针对性课堂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能做到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管理,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4]。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桃花源记》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且为文言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为学生设计导学式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上课前,以自己的方式明确文章大意,做到熟练诵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确保在课堂上能够时刻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进行学习和思考。为此,教师可以填空的方式设计前置性作业,如“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          借助”这种方式,教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答案。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对文章大意、结构进行有效梳理的过程。在完成所有的填空后,学生就会发现本文以捕鱼人入、出桃花源为线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整篇文章。教师以这种提纲挈领的方式设计前置性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展开深入探究,突出课前自主预习的显著成效。

(二)设计提问式前置性作业

以提问的形式设计前置性作业,其特点是更加自由灵活,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多的个人思考和个人感悟,学生也能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5]。在设计提问式前置作业时,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需要紧密围绕文本核心和主旨,确保问题的有效性;第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以阶梯式提问来保持学生的思考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的设计有三种方式:直接从文本提取、结合新旧知识设计、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喜好来设计。

例如,《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保持了鲁迅先生一贯的辛辣讽刺和深刻批判的风格。由于学生在此前也学过许多鲁迅先生的文章,教师就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结合的方式,设计问题式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将之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文章特点的认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强烈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比如,教师可以请学生将之前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先生寿镜吾与《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进行比较,说说鲁迅先生所描述的两位先生有何不同之处,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前置性作业,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

三、明确生本理念,找准课堂衔接,设计衔接式前置作业

(一)从学生共同聚焦的问题出发设计前置性作业

设计前置性作业的目的在于: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更加高效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增强课前预习的效果,教师还要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明确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聚焦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确保设计出来的作业能够真正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前置性作业展开探讨和研究,并通过合作的方式,顺利完成前置性任务,在自主预习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6]。学生在解开自己心中的疑团后,就能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学习。

例如,在讲解《太空一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共同聚焦的问题,并请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查找本篇课文作者杨利伟的个人资料,以及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并结合资料内容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所传递出的紧张感和惊险感,通过表格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五次意外及作者的心理活动和举动列举出来。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學家严谨的态度,体会作者对祖国和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二)以穿插前置性作业的方式有效衔接课堂教学

设计前置性作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又能进一步加深对前置性作业的理解。因此,教师不能将前置性作业和课堂教学当成两个独立的个体,应当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以穿插和融合的方式,将前置性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促进,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7]。

例如,教师在讲到重难点知识时,可将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解决作业难题,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来解答作业中的疑惑,以此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课堂小助教工作。教师提前安排几名学生担任下一堂课的讲师,并将课堂讲解任务以前置作业的方式进行发布,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时按照设计进行讲解。这种由学生担任讲师的方式,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探究前置性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分享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深度学习的效果。

结语

前置性作业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语文学科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关注的话题,以多元化的方式设计作业任务,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借助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何 丽.奏响语文教学的第一声——浅谈初中语文的前置性学习[J].家长,2021(18):125-126.

[2]狄玲玲.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J].科幻画报,2019(6):144,146.

[3]张忠喜.让学生打有准备的仗——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9(3):16-17.

[4]贺明霞.奏响语文教学的第一声——浅谈初中语文的前置性学习[J].课外语文,2017(13):22.

[5]赖炜平.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51.

[6]黄 英.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环节设置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3(4):68.

[7]徐穗惠.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99,104.

作者简介:徐耀东(1984— ),男,江苏泰州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前置性作业课前预习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高效课堂视角下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浅析
中职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类型及其设计要求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探析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