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来实现。在诸多学习模式中,合作学习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强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更能保证学生在群体带动下实现自我人格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9-0037-02
引言
物理,既是一门充满理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学科,所以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物理知识更加复杂,也更加难以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往往会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成绩不好。同时,很多学生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偏向于形象思维发展,这也使其难以全面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对此,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对组员的分配调整来实现学习上的互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这样就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弥补学生的短板,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成熟,为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运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条件限制
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大多数初中班级的人数较多。这也导致在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即使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也会由于班级学生过多而导致学校所提供的实验器材以及其他设备不能满足小组实验的需求。而且,在基本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完成一个实验,必须要保证小组成员都能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对实验的有效探寻。但是在设备不足且人员过多的情况下,必然就会导致在进行一个实验时,能够动手的学生人数较少。即使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会由于人数过多而使部分学生出现“偷奸耍滑”的现象,甚至会有不想动手的情绪产生,进而就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学生主动放弃参与实验的机会,这也导致在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时,能够真正参与物理实验的学生十分有限[1]。这种现实性的限制性问题,也使很多物理教师很难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二)未能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含義
很多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忽略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甚至部分教师并没有正确理解这一理念,认为合作学习就是以帮扶小组的形式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这就会使教师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往往会安排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带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十分依赖学习较好的学生,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就成为小组的主导人员,导致合作学习过程中一直给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讲解问题,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不能保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发展。除此以外,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其自身往往在学习物理时没有自信,并且会对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产生崇拜感,这也会导致小组在实验时,选择学习最好的学生来代表小组进行各项实验的整理、表达,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违背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与其内涵不符。
(三)引导作用较差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深入开展,学生通常以小组的形式对物理实验进行探究与分析。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重点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引导与指导。然而,在目前的小组合作教学方案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依然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进行灌输式的指导。这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同时对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难以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未能对学生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是当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四)欠缺总结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与深入,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很多教师将精力与教学设计方向主要放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上,却忽视了总结与评价环节。在完整的教学流程中,总结与评价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环节不仅影响着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同时,部分教师在总结环节给予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并未真正达到总结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的学生物理实验合作学习的发展现状,物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策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从而在根本环节上解决合作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将通过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由组内学生设计实验;加强引导,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总结与评价环节的有效运用四个方向对解决物理实验合作学习现状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一)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教师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而且要保证成员搭配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在自我认知上明白小组成员都是平等的,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操作,从而才能保证学生可以在实验操作中获得自我发展[2]。同时,在开展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轮岗制度来保证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实操的机会,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掌握。例如,在探究声音传播的介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设置不同岗位,然后以轮换的方式进行验证,这样就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实验,亲自操作,找到声音传播的介质有哪些。
(二)由组内学生设计实验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有效保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能力,可以让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自主设计,并通过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发展的全面性[3]。例如,在验证摩擦力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摩擦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并以生活经验为主来设计实验,既能够达到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自主设计与验证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三)加强引导,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物理实验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效果提升的基本因素。对此,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有效的引导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实验,从而达到合作学习与实验学习的目的和效果。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生合作小组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方式的运用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进行物理实验,通过给予学生引导使其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达成有效的合作。另外,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并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当前适用范围比较广、效果较好的任务推进教学方法,不仅十分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同时可以对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起到较强的辅助作用。比如,在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生活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实验与探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身份,即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四)注重总结与评价环节的有效运用
总结与评价环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在实验结果的展示后,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实验进行总结,这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将评价环节设计得更加丰富,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总结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互相评价的方式对合作学习过程以及合作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从小组同学的身上发现其优势,从而弥补自身的短板,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我评价的形式对合作实验的过程进行总结,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方便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与物理实验中。最后,教师的总结是此环节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中不仅要包含对学生的赞扬及鼓励,同时要包括学生在合作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解决自身的问题。另外,教师无论给出何种方式的总结与评价,均需要从实际情况将优势和不足分别进行总结,从而达到评价环节的根本运用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实验学习模式的运用,其重点并非学生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与合作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与提升的过程,教师要加强注重对学生合作过程的观察与评价。因此,在初中物理合作实验学习方式的运用中,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环節。
结语
由于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实验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在确定实验主题的同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书本知识进行实验设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也能实现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从而能在后续的教学中,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 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分析[J].农家参谋,2019(6):204.
[2]王桂珍.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0):15.
[3]韦廷来.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教育观察,2017(22):119,123.
作者简介:杨萍萍(1989— ),女,江苏盐城人,中学二级教师,初中物理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