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军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学写诗歌”的教学为例,探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推动高中作文教学形式的创新,进而更好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1-0008-02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它体现出高中语文教学的时代性,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所面对的语文学习新要求。学生通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板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应主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同作文教学有机整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构文本的意义,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领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下面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学写诗歌”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基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意义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信息化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语文学习新要求,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能打破传统纸质媒介的单一性,促使学生有效运用多种媒介进行表达和交流。学生通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1.丰富学生的作文学习资源
在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借助不同媒介给学生推荐阅读与写作资源,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和作文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可以借助媒介搭建的共享平台,互相交流与推荐阅读与作文学习资源。可见,通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生能够极大地丰富自身的作文学习资源,并且收集到更系统的作文素材。
2.提升以读导写的价值
阅读和作文是一对兄弟。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知识积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作文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它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过去,以读导写的落实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阅读和作文之间的联系通道更加立体、多样。教师可以借助媒介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作文,进而有效提升以读导写的价值。
3.增强师生作文互动
作文教学效果受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情况的影响。过去,师生、生生互动主要局限在课堂中,互动范围非常有限;而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师生、生生可以借助媒介搭建的高效互动平台进行便捷、有效的互动,从传统的点对点互动转向更加多元立体的互动。这能给学生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并使作文教学更富有活力。
二、具体的作文教学策略
在“跨媒介閱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基于相关的媒介环境,对作文教学进行有效创新,增强自身的作文教学策略选择意识。
1.构建跨媒介学习任务群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应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作文教学目标,并借助媒介搭建的平台,细化分解作文教学任务,以构建跨媒介作文学习任务群,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作文学习。
“学写诗歌”教学包括三大环节:作文前期环节,主要包括素材积累、专项写法渗透与训练等活动;课堂作文环节,包括教师指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创作等活动;作文后期环节,主要包括作文评价与优化等活动。
基于这三个环节,笔者主要构建了如下跨媒介学习任务群:诗歌素材积累、诗歌专项写法研讨与训练、诗歌特质捕捉、诗歌创作技巧探析、作品评价与优化。
笔者在构建跨媒介学习任务群时有效运用了结构化思维,以确保各个任务群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使它们能够有机衔接;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各媒介的适用范围,以使学习任务与媒介保持较高的匹配度。
2.构建跨媒介学习共同体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作文教学环境得到优化,时间更加灵活自由,空间更加开放。教师应基于媒介环境对作文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积极将学生聚合起来,组建适宜的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以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作文素养。
在“学写诗歌”教学过程中,笔者尊重学生个人主观意愿,让他们主要采用自愿组合的方式构建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在构建跨媒介学习共同体时,选择共同体的引导者是一个重点,因为引导者将负责本共同体的交流学习与信息整合等。在选择引导者时,笔者综合考虑三大因素。一是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媒介引导共同体内的成员展开学习;二是话语影响力,是否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能够较好地组织与引领成员学习,提高成员的凝聚力;三是学情实际。
教师在构建跨媒介学习共同体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确保各个共同体都能够顺利开展作文学习活动,确保共同体内的学习分工能够突出相应学生的优势,以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参与机会。
3.创设跨媒介学习情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较好的激发。创设情境是常见的方式。教师可以创设跨媒介学习情境,为作文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对作文学习生发出无限的期待。
在“学写诗歌”的教学中,笔者结合第一单元的诗歌阅读内容创设情境,利用媒介搭建的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学生自主录制本单元几首诗歌的朗读音视频,并上传到媒介平台。一周后,笔者与学生共同推选出优秀的朗读音视频十个。
笔者的这一做法,使得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大增。与此同时,笔者还借助多种媒介开展经典诗歌推荐、诗歌大家谈等跨媒介阅读和交流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诗歌阅读学习氛围,为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做好了准备。
4.落实跨媒介学习活动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跨媒介学习活动的策划上,以更好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跨媒介学习效率。教师在策划跨媒介学习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各学习任务群,坚持“读写一体化”设计思想,有效利用阅读文本,使其成为作文教学案例。
在设计“学写诗歌”的教学时,笔者基于“读写一体化”思想,巧妙策划了素材积累、写法研讨与训练等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媒介推荐分享经典诗歌,讨论交流诗歌的一般特点。笔者会在分析诗歌的写法时,有机穿插单项作文训练。笔者通过“读写一体化”跨媒介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思想、意境、意象、韵律与节奏、语言、结构等解读诗歌,完成诗歌知识的深化理解。
在课堂作文环节,笔者引导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开展了以下学习活动:诗歌创作大家谈。笔者借助媒介搭建的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即结合诗歌阅读学习所得,提炼一些相关的核心诗歌创作知识,如应该如何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倾注情感等。要求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归纳诗歌创作方法。笔者还利用媒介向学生展示上一届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在学生有效完成上述活动后,引导他们交流总结创作诗歌时应关注的问题。在完成创作指导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各学习共同体以“致敬最美逆行者”为主题创作诗歌。
5.开展跨媒介学习成果评比与优化
在学生结束写作后,教师可借助媒介搭建的交互平台,积极开展跨媒介学习成果展评,将评价与成果展示有机结合起来,再基于成果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成果优化。教师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作文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进而激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学写诗歌”教学中,笔者借助相关媒介开展了作文成果展示活动。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上传到媒介平台,并结合创作心得对其进行适当点评。然后,让跨媒介学习共同体进行互评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诗歌创作的亮点、诗歌创作中的不足等,并在交流结束后,总结归纳相应诗歌的修改与完善建议。最后,让学生根据同学提出的修改建议,对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优化。在学生完成以上活动后,笔者进行最终评价,并组织学生借助不同的媒介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的朗读音视频,以进一步提高跨媒介学习与交流效果。
总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習任务群的提出展现了新的教学思维,是语文教学主动对接时代的表现。教师应进一步拓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应用领域和空间,充分发挥媒介优势,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一体化,使学生在跨媒介阅读和写作活动中,更好地提升写作素养、养成写作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王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及其对写作课堂教学的意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7):63-64.
[3] 刘飞.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专题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8-13.
[4] 陈荔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9(19):60-62.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