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橄榄石制备六方柱状堇青石及其晶相和性能研究

2021-11-20 10:13邓承继祝洪喜
硅酸盐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橄榄石尖晶石物相

李 寅,董 博,邓承继,丁 军,祝洪喜,王 会,余 超

(1.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81;2.江苏晶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扬州 225000)

0 引 言

堇青石(2MgO·2Al2O3·5SiO2)材料具有熔点高(1 460 ℃)、热膨胀系数低、耐酸碱腐蚀性强和抗热震性能优良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窑具、匣钵、蓄热材料、电子封装、印刷电路板、催化剂载体、高温熔体过滤器等重要工业领域[1-4]。目前固相合成法是堇青石材料最常见的制备方法[5-7],为降低制备成本,国内外学者主要选用高岭土、滑石、菱镁矿、矾土、铁铬合金渣、粉煤灰、稻壳或硅藻土等作为堇青石材料的合成原料[8-11],其中“高岭土-滑石-工业氧化铝”体系的低成本制备工艺最为成熟[12-13]。

然而,随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高岭土资源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开采使得优质矿床越来越少,近年来高品质高岭土资源主要依赖进口[14]。与此同时,我国天然镁橄榄石矿物资源极其丰富,质地优良,而且分布面广,在湖北、陕西、河南、内蒙古、河北、安徽、辽宁、吉林等地储量巨大,是我国特有的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15]。镁橄榄石是MgO-SiO2二元体系中唯一稳定的耐火相,具有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纯镁橄榄石可用于介电基板、生物材料和光学设备等领域[16-17],而天然镁橄榄石常含有Fe2O3、CaO或Al2O3等杂质[18],其熔点和热导率较低,目前主要应用于中间包耐火材料和轻质隔热材料[19-22]。此外,天然镁橄榄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O2发生矿化反应生成菱镁矿,从而实现CO2的永久封存,对扼制全球性气候变化并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3-24]。但天然镁橄榄石矿物成分复杂,仍缺乏高效利用技术,相关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目前,以天然镁橄榄石为主要原料制备堇青石材料的相关研究仍较少[25-27]。

镁橄榄石中MgO和SiO2理论化学组成分别为57.29%和42.71%(质量分数),可以为堇青石材料的制备提供充足的镁源和硅源。此外,天然镁橄榄石中镁橄榄石常与铁橄榄石共生,而Fe3+有利于降低堇青石结晶温度,提高堇青石材料的耐火度[28-29]。因此,采用天然镁橄榄石为原料制备堇青石材料不仅具有明显资源优势,还有利于提升镁橄榄石资源产品的附加值。本文以镁橄榄石、工业氧化铝和石英砂为原料,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堇青石材料,研究了原料组成和烧成制度对六方柱状堇青石物相组成、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为开辟镁橄榄石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实 验

1.1 试剂与材料

以镁橄榄石(≤100 μm,w(MgO)=40.02%,w(SiO2)=38.98%,w(Fe2O3)=7.87%,w(IL)=13.13%)、工业氧化铝(53 μm,w(Al2O3)≥99%)和石英砂(53 μm,w(SiO2)≥99%)为主要原料。根据FactSage 6.2热力学软件计算得到MgO-Al2O3-SiO2在800~1 600 ℃的三元相图,并结合镁橄榄石的化学成分,按堇青石理论组成设计试样MS1,在此基础之上试样MS2~MS4中石英砂添加量分别过量5%、10%和15%(质量分数),初始原料的配比如表1所示。

表1 初始原料的配比Table 1 Compositions of starting materials

1.2 试样制备

根据表1将原料准确称量并混合均匀,在50 MPa压力下模压成型尺寸为φ20 mm×h20 mm的素坯,并在110 ℃烘箱中干燥24 h。将装有素坯的刚玉坩埚放置于高温烧结炉中,在空气气氛下以10 ℃/min分别升温至800 ℃、1 000 ℃、1 100 ℃、1 200 ℃、1 300 ℃、1 350 ℃和1 380 ℃并保温2~8 h,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获得烧成材料。

1.3 测试与表征

依据GB/T 3810.3—2016检测堇青石试样的显气孔率与体积密度。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堇青石试样进行物相分析,设备型号为Philips公司的X’Pert-Pro-MPD。使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 6.2计算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堇青石试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KBr压片,分辨率为0.4 cm-1,设备型号为Bruker Optics公司的VERTEX 70 FT-IR-Spektrometer。使用Materials Studio 8.0软件构建堇青石的晶体结构,并计算晶格常数和原子键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堇青石试样显微形貌,设备型号为FEI公司的Nova 400 Nano。

2 结果与讨论

2.1 烧成温度对试样物相组成的影响

经不同温度烧成后试样MS1的XRD谱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当烧成温度低于1 100 ℃时,材料中未检测到新物相生成,仅有原料中镁橄榄石、SiO2及Al2O3对应的衍射峰。当烧成温度为1 200 ℃时,试样中出现堇青石对应的衍射峰,同时伴随有微弱的尖晶石衍射峰(包括镁铝尖晶石和镁铁尖晶石)。当烧成温度大于1 300 ℃时,随烧成温度提高,堇青石对应衍射峰的相对强度逐渐增强,半峰宽逐渐变窄,表明试样的结晶度不断提高。当烧成温度为1 380 ℃时,试样中主物相为堇青石,以及少量尖晶石和方石英相。

试样中镁铝尖晶石和堇青石合成的主要反应方程式如式(1)和式(2)所示[30]。

Mg2SiO4(s)+2Al2O3(s)=2MgAl2O4(s)+SiO2(s)

(1)

2MgAl2O4(s)+5SiO2(s)=Mg2Al4Si5O18(s)

(2)

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Mg2SiO4(s)+4SiO2(s)+2Al2O3(s)=Mg2Al4Si5O18(s)

(3)

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 6.2计算反应(1)~反应(3)在800~1 400 ℃下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各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ΔGθ)和温度(T)关系图,如图2所示。反应(1)~反应(3)在不同温度下的ΔGθ小于0,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所有反应均能向右推进。

图1 试样MS1经不同温度保温2 h后的XRD谱Fig.1 XRD patterns of sample MS1 synthesiz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or 2 h

图2 反应(1)~(3)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和温度关系图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ΔGθ and T for reaction (1) to reaction (3)

2.2 保温时间对试样物相组成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确定堇青石的最佳合成温度为1 380 ℃,为探究保温时间对堇青石物相组成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试样MS1进行1 380 ℃保温2 h、4 h和8 h热处理。图3为试样MS1经1 380 ℃保温2 h、4 h和8 h后的XRD谱。由图3(a)可得,各试样的主物相均为尖晶石和堇青石,且随保温时间延长,堇青石晶体衍射峰相对强度增加且峰形更为尖锐,半峰宽变窄,表明物相结晶良好。试样在烧成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液相扩散和晶体析出现象,随保温时间延长,堇青石不断析晶长大,体系中的晶体析出速率大于液相扩散速率,因此结晶度得到提高[31]。图3(b)为2θ=21°~23°区域放大图,由图可看出,随保温时间延长,SiO2对应衍射峰的相对强度逐渐减弱,当保温时间为8 h时,SiO2衍射峰完全消失,此时试样中仅有堇青石和微弱尖晶石对应的衍射峰。

图3 试样MS1经1 380 ℃保温2~8 h后的XRD谱Fig.3 XRD patterns of sample MS1 synthesized at 1 380 ℃ for 2 h to 8 h

2.3 不同保温时间下试样晶体结构演变规律

图4 试样MS1的FT-IR光谱Fig.4 FT-IR spectra of sample MS1

为进一步判定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堇青石晶体结构的影响,对1 350~1 380 ℃合成试样MS1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堇青石六元环结构的呼吸振动导致了768 cm-1处的强吸收峰,而674 cm-1、617 cm-1和578 cm-1处则是堇青石的特征吸收谱带[32-34]。由图4可看到,随烧成温度的提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3个特征吸收谱带的形状由不明显到明显、由平滑到尖锐、由弱到强,表明材料中堇青石晶粒发育更好且析出量更多,与XRD分析结果一致。

由化学分析结果可得,镁橄榄石原料中含有7.87%(质量分数)的Fe2O3,为判定Fe3+对堇青石晶体结构的影响,使用HighScore Plus软件计算得到Mg2Al4Si5O18物相(100)和(211)晶面(衍射峰相对强度最强和次强晶面)对应衍射峰的2θ值,并与PDF卡片01-089-1485中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如表2所示。根据布拉格方程计算结果可知,当保温时间为2 h和4 h时,堇青石(100)和(211)晶面对应衍射峰的2θ值大于PDF标准值,说明晶面间距较小,晶胞体积发生收缩,而当保温时间为8 h时,堇青石(100)和(211)晶面对应衍射峰的2θ值小于PDF标准值,表明晶面间距较大,晶胞体积发生膨胀。

表2 (100)和(211)晶面衍射峰对应的2θ值Table 2 2θ corresponding to diffraction peaks of (100) and (211) facet /(°)

高温α-堇青石晶体为六方晶系,由4个[SiO4]四面体和2个[AlO4]四面体构成六元环结构,六元环间通过2个[AlO4]四面体、1个[SiO4]四面体和2个[MgO6]八面体连接,其中,Si4+和Al3+为四配位,Mg2+为六配位[35]。已有研究[36]表明,阳离子对阴离子引力的强弱可用电场强度(Z/r2)表示,其中,Z为阳离子电价数,r为阳离子半径。不同阳离子及其配位数对应的离子半径、电场强度如表3所示[37]。由表可得,六配位Mg2+的Z/r2值最小,表明Mg—O键力弱于Si—O键和Al—O键,因此堇青石中Mg2+更易被其他离子置换而引起晶格缺陷和畸变[38-39]。离子半径对置换型固溶体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溶剂离子半径(r1)和溶质离子半径(r2)的离子偏差值(Δr)如式(4)所示[40]。一般情况下,溶剂和溶质离子偏差值越小越容易发生固溶[41-43]。若Δr小于30%,则溶质与溶剂间可能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其中当Δr在15%~30%时形成有限置换固溶体,当Δr小于15%时形成连续置换固溶体。由表3和式(4)可得:四配位Fe3+和四配位Si4+离子偏差值Δr1约为88.5%,两者较难发生固溶;四配位Fe3+和四配位Al3+离子偏差值Δr2约为25.6%,两者可能形成有限置换固溶体;而六配位Fe3+和六配位Mg2+离子偏差值Δr3约为9.7%,两者可能形成连续置换固溶体。综上所述,相较Δr1与Δr2,六配位Mg2+和六配位Fe3+的离子偏差值Δr3最小,且六配位Mg2+对O2-的引力弱于四配位Si4+和四配位Al3+,因此可判定堇青石中Mg2+更易被Fe3+置换并形成固溶体。

表3 不同阳离子及其配位数对应的离子半径、电场强度[37]Table 3 Ionic radius and field strength of cations with different coordination numbers[37]

(4)

由于Fe3+与Mg2+电价不同,当Fe3+置换Mg2+时形成的缺陷反应如式(5)和(6)所示。

(5)

(6)

为判定保温时间对Fe3+固溶量的影响,使用Materials Studio 8.0软件Visualizer模块构建了0%、12.5%和25.0%(摩尔分数)Fe3+置换Mg2+并固溶进Mg2Al4Si5O18晶格的模型,基于分子动力学并使用Forcite模块,以相对较高的质量精度优化了所构建结构的晶格参数和原子坐标。图5为掺杂Fe3+堇青石的晶体结构图。模拟的Mg2Al4Si5O18晶体结构主要由[SiO4]四面体和[AlO4]四面体构成,随Fe3+固溶量增加,Fe3+逐渐取代Mg2+并固溶进Mg2Al4Si5O18晶格。表4为模拟计算得到的堇青石晶胞参数。由表4可得,随Fe3+固溶量增加,堇青石晶胞参数整体沿a轴方向逐渐减小,沿c轴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晶胞体积呈收缩趋势。而根据试验结果,当保温时间由2 h增加至8 h时,堇青石晶胞体积呈膨胀趋势,因此可判定增加保温时间对Fe3+固溶量无明显影响。

图5 掺杂Fe3+堇青石的晶体结构图Fig.5 Crystal structure diagrams of cordierite doped Fe3+

表4 掺杂Fe3+堇青石的晶胞参数Table 4 Unit cell parameters of cordierite doped Fe3+

2.4 原料配比对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在试样MS1基础上外加过量石英砂,研究试样配比对堇青石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试样MS1~MS4经1 380 ℃保温8 h烧成后的XRD谱如图6所示,其中图6(b)、(c)分别为2θ=21°~23°和2θ=30°~33°区域放大图。由图6(a)可知,经1 380 ℃高温烧成后,试样MS1的主物相为堇青石和尖晶石,试样MS2~MS4的主物相为堇青石、尖晶石和SiO2。随石英砂含量增加,试样中SiO2对应衍射峰的相对强度逐渐提高,而尖晶石对应衍射峰未有明显变化趋势。反应初期镁橄榄石、工业氧化铝和石英砂在其界面发生固-固反应生成堇青石,随反应进一步进行,堇青石包裹在尖晶石表面,阻碍固-固反应的推进;而增加石英砂含量后,固相反应速度并未得到提高,过量石英砂残留在试样内部,导致SiO2衍射峰强度不断提高。

图6 不同试样经1 380 ℃保温8 h后的XRD谱Fig.6 XRD patterns of different samples synthesized at 1 380 ℃ for 8 h

经1 380 ℃保温8 h烧成后试样的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如表5所示。根据表5可得,随石英砂含量增加,堇青石试样的显气孔率逐渐降低,由24.3%降至19.1%,而体积密度逐渐增大,由2.03 g·cm-3增加至2.24 g·cm-3,试验结果表明过量石英砂有利于堇青石烧结致密化。

表5 试样在1 380 ℃保温8 h后的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Table 5 Apparent porosity and bulk density of samples synthesized at 1 380 ℃ for 8 h

试样MS1~MS4经1 380 ℃保温8 h烧成后的微观形貌如图7所示。高温α-堇青石属于六方晶系[45],由图7(a)可看出,堇青石晶粒发育良好且为六方柱状,六方柱状晶粒交错生长并形成较多孔隙。由图7(b)和图7(c)可知,随石英砂含量增加,堇青石颗粒间间隔逐渐减小,柱状晶粒间的孔隙被熔融相填充,熔融相可能是镁橄榄石原料中杂质与石英砂形成的低共熔点物质[46]。进一步提升石英砂含量,堇青石晶粒基本被熔融相覆盖(见图7(d)),试样表面趋于平滑,气孔分布较少。

图7 1 380 ℃保温8 h合成试样的SEM照片Fig.7 SEM images of samples synthesized at 1 380 ℃ for 8 h

3 结 论

(1)以天然镁橄榄石、工业氧化铝及石英砂为原料,制备得到了纯度较高、晶粒发育良好的六方柱状堇青石。

(2)合成堇青石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镁橄榄石32.13%、工业氧化铝32.54%和石英砂35.33%,最佳烧成制度为1 380 ℃保温8 h。此时,材料物相组成中仅含堇青石及少量尖晶石。

(3)随烧成温度提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堇青石析出量增多且结晶度增加;当烧成温度为1 380 ℃,保温时间为2 h和4 h时堇青石晶体点缺陷类型为V″Mg,而保温时间为8 h时堇青石晶体点缺陷类型为O″i,表明延长保温时间使堇青石点缺陷类型发生转变;根据Materials Studio 8.0软件Visualizer模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可得,保温时间对Fe3+固溶量无明显影响。

(4)当烧成制度为1 380 ℃保温8 h,石英砂含量由35.33%增加至38.59%(质量分数)时,堇青石试样的显气孔率由24.3%降至19.1%,体积密度由2.03 g·cm-3增至2.24 g·cm-3,表明增加石英砂含量不能提升堇青石材料的合成纯度,但可以降低其显气孔率,提高堇青石材料的烧结致密度。

猜你喜欢
橄榄石尖晶石物相
橄榄石
HISMELT SRV环境下刚玉尖晶石材料抗侵蚀性能研究
镁铝尖晶石种类对尖晶石-方镁石复相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
尖晶石的资源与商贸现状
绿色之星橄榄石
新疆西昆仑铅锌矿中铅锌物相分析方法研究
橄榄石项链
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钙铝黄长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
天然橄榄石单晶的压缩性*
取向硅钢脱碳退火氧化层的物相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