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陈 敏
(1.广东财经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广州市番禺区融媒体中心 总编室,广东 广州 511400)
当前,全国各地的区县政府都加快了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推进。2019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级融媒体筹建组经过一系列全国性调研,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区级融媒体中心,合并了原番禺区广播电视台和番禺日报社,从“机制”“平台”和“功能”三方面探索媒体重组和融合的新模式。就该中心两年的建设情况来看,新闻制播在“产量”和“效率”上确有提升。2020年,番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智慧媒体建设项目”和为广电用户打造的“智慧广电生态链”先后被选为省内典范,中心也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进典型”。那么,番禺融媒体中心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为理想的媒体融合成果的?他们借鉴了哪些成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们的做法又能对其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有何启发?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教授在总结基层媒体的成功融合经验时指出:必须坚持“党管媒体”的定位;处理好“技术”与“平台”两个建设核心之间的关系;以及将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政务、服务和商务“三个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平衡政治、经济与社会三方效益[1]。林如鹏和汤景泰在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媒体融合发展思想时也提出了“政治”“技术”和“市场”三种核心逻辑[2]。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的“政治逻辑”也可称之为“国家(政府)逻辑”,番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起点正是定位在此。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落实“党管媒体”。融媒体中心不仅从番禺区委宣传部选配有十多年新闻宣传和媒体管理工作经验的领导兼任融媒体中心主任,还通过对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思想建设和工作动员,来保障中心筹建过渡期间的人事安排和区属媒体的安全刊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在短期内解决县级媒体在“内容创作力”“舆论引导力”以及“传播影响力”等方面长期存在的不足,就必须先解决“内容生产部门”方面存在的“内外驱动力”问题。
其次,在外在驱动力方面,作为一个整合了多元新闻制播部门的新型媒体平台,在开拓性的建设和发展之初,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决定了相关建设和发展政策支持及建设资金等方面是否能做到配套保障。番禺融媒体中心争取到了区委、区政府将中心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进行高位推动。
番禺融媒体中心建设不仅被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写进了区委全会报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还在短时间内获得千万级别的投资用于一系列硬件演播设施及数字平台的升级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统一指挥调度,策、采、编、发、评联动运行机制。此外,价值1 400万元的融媒体云平台及软硬件设备配套也及时到位,这使得融媒体云平台可以真正在技术上做到“移动优先”和“以大数据为核心技术定位”,“全面融合本区域内的媒体资源”不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使实现与省(市)级融媒体云平台的互联互通成为真正的可能。
总而言之,区政府在番禺融媒体建设之初行政上的推动、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投入,使番禺融媒体中心在“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就因为较为顺利地解决了“外在驱动力”而起步得尤为顺利,也为后面融媒体中心重点打造的“媒体+政务+服务”新模式可以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基层社会履行“协同治理”的政治及社会服务实践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在解决了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在“国家(政府)逻辑”上的“外在驱动力”问题之后,番禺融媒体中心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更为切身和艰难的“内驱动力”问题,具体来说便是:如何整合原有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并激发其从业活力,共同加入这场县级媒体的“自救”?
番禺融媒体中心在进行人事整合时,对接番禺广播电视台和番禺日报,结合已有运营大洋全媒体融合节目生产平台和番禺日报已投入运营融媒体平台运营情况,加强资源整合和流程全面再造,实现“电视、报纸、网络”多媒体资源融合的转型。由于番禺电视台和番禺日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建立了完整的内容采编发和新媒体流程,融媒体中心在改革中致力于整合前端的采访及后端的新媒体发布渠道,而纸媒生产和广播电视的播出系统将保留原有系统,新平台将与其进行对接,实现内容互通。周逵在总结中国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困境时提出,人才流失与人事制度改革存在一些关键瓶颈,其中之一就是内部薪酬制度使得留在体系内的新媒体人动力不足[3]。因此,番禺融媒体中心选择利用引入“特殊激励”机制,在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上,创造性增加在编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最高可达到原标准的150%。并以绩效为导向,奖勤罚懒,将新媒体稿件数量、质量、点击量、阅读量等纳入考核内容和奖励标准,以制度来督促、激发媒体融合后人才工作动力。
2019年融媒体中心邀请全国知名广电实战专家团队及广东广播电视台优秀制作团队、广东著名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家学者开班授课,共举办专业培训班24期,培训了1 850余人次,藉此全力打造一支可采、可拍、可写、可编、可播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队伍。不仅如此,还引入了“项目总监制”,通过公开竞聘选出最有利于创新运营的领导型人才,并以项目的传播效果为统一考核标准。
打造出具有全媒体制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后,相关负责人才可以充分利用云平台的智能计算,将媒体记者写稿之前的选题、报题、任务分配、线索发现、平日定稿的场景完整地串联起来,任务事件、报题内容直接与记者的写稿环节进行对接,深化了编采分离的工作模式。快速获得与报题相关联的稿件,与指派任务相关的下达指令以及互联网热点。实现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高效策划管理。
解决完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内外驱动力”问题之后,确定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策略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问题。首先,总结前人的发展经验和业内主流建设方法是必由之路。2015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将“全媒体平台”冠以“中央厨房”之称,取其集中采购材料、节约生产、统一配送的流程集约化之意,应用到媒体融合策略中来。而“云平台”是“中央厨房”理念更充分实践的进一步路径。黄楚新和许可在分析2020年媒体转型新趋势时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完成了省级云平台建设,部分省份还创新推出多个云平台[4]。番禺区融媒体中心顺应潮流,并且以更加注重“移动优先”为设计理念,全新打造自己的融媒体矩阵,积极探索采用“一云多厨房”的模式,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融媒体运行平台。“一云多厨房”的模式通过与上级融媒体云平台保持网络联通和信息共享,加大“5G+4K+AI”应用的融合力度,重点打造以移动客户端“掌上番禺”为核心,覆盖“番禺日报”“番禺台”“广州番禺发布”“番禺政府网”等数十个媒体、政务新媒体平台和街区融媒体号的番禺融媒矩阵,依托超过300万的总粉丝量,强化互联网主阵地意识,提高本地化信息聚合和反应能力,引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番禺区融媒体中心还积极探索《番禺日报》由传统纸报向移动端转变,通过适应新的移动阅读习惯,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2021年《番禺日报》电子报在省内率先发行,并且实行收费阅读。收费模式是顺应我国“有偿阅读”的发展趋势和对版权的保护,尊重和肯定报纸背后许多记者编辑的辛劳付出。
融媒体中心重点打造的“媒体+政务+服务”新模式,也以“移动优先”作为设计考量,在遵循互联网思维进行建设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先进技术实现多渠道内容接入、全网内容供稿。在一体化采编发平台中,完成高质量、多形态内容的加工制作,进行统一发布,同时检测内容传播数据、用户行为数据以及舆情监测。这不仅为各媒体号提供了完整的新闻信息策、采、编、发、管、析、营全流程服务模块,平台还在各个操作环节配备了详细的功能支撑。
在“媒体+政务+服务”模式实践中,这种“移动优先”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十分“实在”的积极反馈。这不仅体现在融媒体中心可方便快捷地为区内各媒体单位根据多元的自身定位及融媒体建设规划步骤,量身为其选择甚至订做符合自身发展的产品,真正做到贴合实际业务需求、建设最具使用价值的媒体云管理平台;还体现在初具成效的融媒体矩阵的政务、服务功能板块中,例如,“掌上番禺”APP先后上线“政务预约系统”和“5G+VR政务晓屋”“亲商服务平台”“一网通”“番商通”等政务服务小程序,力促将“最多跑一次”转向“零跑腿”。同时,由番禺融媒体中心代为运营的番禺区各镇、街微信公众号也在近期上线了“政务预约系统”和政务服务小程序。
除此之外,融媒体中心还提供信息共享和通稿发布监控服务,实现各地市、区县媒体、宣传部门及新闻中心可以第一时间对信息共享内容进行浏览和使用,实现信息统一播报,推进内容监管,实现省、地市、区县媒体各级信息播报一盘棋,统一思想、统一发声,推进的内容监管和舆论引导。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思维”与“管理和统筹的新媒体化”在内容制作和传播创新方面同样重要。番禺融媒体中心一直以建立“一体化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和优化综合性融媒体平台为发展目标来制定具体的内容制播创新策略。例如以新闻的制作(采访、编辑)流程的再造为核心,健全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四套新闻制作过程——丰富策划、采访、编辑到分发、评论管理的多样化新闻生产全流程操作,实现重要活动、重要新闻事件视频连线、实时播报。在“移动优先”策略的指导下,中心新闻稿件优先供应新媒体平台发布,“番禺日报”“番禺台”微信公众号在抗击疫情期间每天内容更新3~5次,“掌上番禺”APP全天24小时不定时更新,务求第一时间把最新、实用的新闻资讯呈现到读者的移动终端上。
新闻制播团队花了很大心力优化采编流程,通过从记者、编辑到二审、终审的各个环节,来扭转报纸、电视、电台、新媒体记者过去“单兵作战”方式,这不仅成功缩短了采编流程,新闻稿件“日产量”也由原来“一报两台”共40条激增至230余条,也使单条新闻发布的时长从原来17小时缩短为半小时,融合效果比较显著。
围绕新闻的发布渠道和终端,从线索管理、任务管理、报题管理到选题管理,进行统一内容策划,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快速组建虚拟报道小组,分配采访任务,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即时通讯,实现新闻现场与指挥中心快速视频连线,高效、快速信息回传。同时,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监控,监督最新入库稿件,入库稿件发布渠道、发布数量以及发布监控。一体化新闻的采访、编辑、多终端同步发布,争取用最适合的融媒体平台,做最新最快最全的新闻。
一体化融媒体编辑器,实现对音视频的快速加工处理、智能拆条、转码和编目,以图文、H5等富媒体编辑工具为支撑,支持三审三校完整流程。平台对接APP、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终端产品,实现一键签发、定时发布、消息推送,同时提供移动端内容管理平台,实现移动发布和一键撤签。多终端接入与研发,实现网站、APP等产品的系统接入或自定义开发,满足终端建设需求,实现微博、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产品的接入管理,进行一体化管理与发布,如图1。
图1 广州市番禺区融媒体中心稿件审核、发布流程
在完成基本的多元媒体新闻制播流程再造之后,融媒体云管理平台成为建设重点。全国各地的媒介融合经验表明,即使融合的系统性调配已经完成,但之后的实际工作中也常会出现部分媒体部门仍存在各自指挥、各自为战的局面。谢新洲和黄杨在研究我国区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发展困境后提出,县级机构各自为政,难以协调统筹是其当下运营管理的首要问题[5]。番禺融媒体中心对此采取的应对之策为:通过PC、手机、大屏的联动方式实现日常报题策划,会商重大报道选题,部署重要宣传任务,新闻统一发布,协调各部门报道工作,监控各项任务进展情况,分析新闻传播效果,提升工作绩效,以实现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集中管理整个采编发流程,从寻求新闻线索开始,便可借助媒体大数据应用平台挖掘与热点聚合、发现等功能,实现相关新闻线索的自动发现,丰富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素材。通过对媒体大数据应用平台所采集的海量稿件的智能挖掘与分析,从中发现当前的新闻热点,辅助选题人员完成新闻的选题。
在任务管理方面,平台还可提供图片任务、音视频任务、编稿任务、采访任务、发稿任务、综合任务等的分配任务模版,中心相关负责人可根据需要选择进行派工。相关新闻负责人可随时通过平台查看任务地图,展示记者的详细资料和三天内的历史移动轨迹。实时进行视频通话部署新的报道方向和计划,对前方记者进行技术指导,并协调其他部门配合报道,实现多部门联动协作。新闻负责人还可跟踪了解任务执行情况,可设置各种提醒功能。可随时获知互联网与之相关的报道内容,调整采访部署安排。
番禺区融媒体中心通过对媒体现有新闻采访和编辑资源、采访设备、技术装备、车辆器械等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使用情况,协助用户结合业务实现高效率的资源调度。打破部门围墙,实现跨部门、跨媒体的融媒体运作方式,以项目制、产品制方式推进产品、平台和体系为向度的“真融合”。正是在管理统筹和平台优化流程方面的不断更新和改革,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的内容制播流程再造,才能使县级主流媒体在基层真正联结群众,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