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分析及答题策略
——以2021年新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为例

2021-11-20 08:33>>>李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1期

>>>李 真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以两组材料的形式进行考查,在试题设置方面,语用Ⅰ为18——20 题,其中18、19 题为选择题,20 题为主观题;语用Ⅱ为21、22 题,21 题为选择题,22 题为主观题。

一、主观题设置特点与难度分析

高考语用题的选材与时代、时事密切相关,2021 年新高考语用题的素材均来自年初的时政新闻,新颖的同时又兼有传承中华文化的内涵,能够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程度,符合新课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

2021 年语文新高考Ⅰ卷语用Ⅰ20 题如下: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用Ⅱ的22 题如下: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 ① ,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 ② ,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 ③ ,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这两个主观题分别考查修辞手法和补写句子。而2020 年的高考语用主观题则是考查补写句子(有氧运动的文段)和语段压缩(中国航天日文段)。两相对比可以看出,2021 年主观题22 题延续了之前对补写句子的考查,要求考生在限定字数之内补写出内容贴切、语意连贯、符合逻辑的句子,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和逻辑推理能力。而20 题则呈现出新变化,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既要明白“对偶”修辞的概念及特点,又要清楚其表达效果,要求的能力层级较高。综合来看,2021 年的语用题稳中有变,难度稍有提高。在此,分别对2021 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用主观题20 题和22 题的答题情况及策略进行分析阐释。

二、20 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答题策略

(一)20 题考生答题情况

通过答题情况反馈,考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对“对偶”修辞的概念理解不正确,导致答非所问

考生对修辞的构成理解不正确,在答题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答案:

分类 考生答案举例 错因第一种①由四字词语和表达内容构成;②长短句结合,前写事物,后写特点与作用,简单明了仅就“对偶”的概念泛泛而谈,没有真正结合句子本身分析对偶是如何构成的考生有联系句子的想法,但却只是笼统地将句子内容融入概念中,没有写明句子中相对的成分是哪些,不够清晰规范,难以得分第二种①由传统文化及其作用构成对偶句;②对偶修辞的运用,从构成上是多个意象(剪纸、灯笼、城乡风物、秧歌、鼓)相融合

2.过度重视文段内容的表达效果,忽略了“对偶”本身的效果

一位考生的作答:

①运用对偶的修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相对,对仗工整。

②写出了二者各自具有的特征与作用,清晰地描写出二者的意义所在。

③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

④展现出了传统文化之美,以及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特点所在。

这名考生答案写的很多,但得分却较低,主要失分原因在于:第一,对偶句拆分不全,只拆分出一组相对的内容,不能体现“对偶”结构相对的特点。第二,过度重视主旨内容方面的表达效果,写出了②③④三条效果,却忽视了“对偶”修辞自身的表达效果。

3.理解“对偶”修辞构成与回答效果不匹配

另一位考生的作答:

(1)构成:“剪纸灯谜”对应“秧歌花鼓”,“描绘”对应“传播”,“城乡风物”对应“时代精神”。

(2)表达效果:①使内容更丰富、更具体,展现了几种传统节日;②结构上一目了然,文章结构更清晰,形式完整;③运用对偶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这名考生将“对偶”的表达效果简单理解为“生动形象”和“吸引读者”显然是不够精确的。

我们该怎样避免以上这些问题呢?

(二)20 题答题策略

1.认真审读题干,注重答题规范

本题题干包含两个关键点,一是分析“对偶”的修辞构成,二是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时第一步先分析“对偶”修辞的构成,写清楚每一组相对的成分。第二步进行表达效果的分析,既包括表达传统文化的效果,即“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又要答出“对偶”修辞本身具有的效果,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要整体把握,强化层递式思维,答案应逐层分析,分条作答。

2.精准分析“对偶”修辞构成,用语准确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的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在分析“对偶”的构成时,只需要按照定义将“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中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部分列举出来,并说明二者之间意义相连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理解修辞的概念,分清各种不同修辞的构成条件,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3.深入掌握修辞特有的表达效果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该句形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感强,这正是对偶修辞的表达效果。同时,这14 个字很好地凸显了节日的欢快氛围,这便是对偶修辞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两个方面写全即可。在学习其他修辞时,也要细致区分修辞的表达效果,以便熟练掌握。

三、22 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答题策略

(一)22 题考生答题情况

通过答题情况反馈,考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题空 考生答案举例 错因第一空①在日常生活中;②在黑暗条件下;③雪衣藻为了存活;④在极端环境中前后关联意识较弱,答案与前后文不连贯,逻辑不严密。“日常”“黑暗条件”“存活”都不能与后文的“冬眠静止状态”和“春季复苏”相照应第二空①开始生长发育;②开始慢慢 长 大; ③受热开始生长;④含有光合作用;⑤开始不断繁殖前后关联意识较弱。考生能够看出所填句子应该包含生长期的特点,但是“发育”“长大”“生长”“开始繁殖”这些词都不能体现雪衣藻生长期的具体特点,不能与后文的颜色相照应,关键词“绿色”没有出现生长期不是红色有考生答出“生长期不是红色”,理解已经很接近了题意,但概括不准确,关键词抓取不够精准第三空①吸收的热量增加,融化加速;②就会吸收热量加快融雪速度超过字数限制。这两个答案都已经完整地表达出应有的意思,并且关键词正确,但是超出字数限制,属于审题细节问题

(二)22 题答题策略

1.细读文本,认真审题

明确题干要求,尤其是字数要求,杜绝因为超出字数限制而被扣分的情况。

2.整体把握文本话题

整体把握是指理清这段话的主要话题及结构层次。本段共5 句话,第一句介绍现象;第二句阐明雪衣藻的分布特点;第三、四句则点出在不同时期雪衣藻的生命特征如何变化;第五句总结说明雪衣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应引起重视。梳理完结构层次之后,根据横线所在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重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3.仔细推敲层次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精准抓取关键词

补写句子题中的关键词,一般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可以推断得出,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因此要坚信答案就在文中。本题第一个空的答案为“在寒冷的冬季”,之所以出现“冬季”一词,是因为要与之后的“冬眠静止状态”和“开始了春季复苏”相联系,瞻前顾后自然可以推断出第一个空应是“在寒冷的冬季”;第二个横线上的答案是“生长期呈绿色”,句中关键词为“绿色”,是因为后文中有“变为红色”和“从绿色到红色”,这提示我们“绿色”一词应该在之前已经出现过了,自然可以得知第二个横线上需要出现“绿色”;第三个空上的“加快融雪速度”则是与上下文联系,由阳光反射量减少自然推出加快融雪速度。

综上所述,语用题中不管是考查修辞还是补写句子,都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检测,因此,对文本的把握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很重要。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需要强化练习,培养正确的思维和答题习惯,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力争语用主观题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