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需求的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职业认同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

2021-11-20 07:18韩江英张小敏申小侠童丹胡少华洪静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决策护理人员案例

韩江英 张小敏 申小侠 童丹 胡少华 洪静芳

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规模数量、决策能力、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护理人才队伍仍存在供需失衡、知识层次偏低、离职率高等问题[1]。职业认同和临床决策能力是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生职业认同指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身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对于稳定职业思想和护理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2]。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多种决策时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和经验做出抉择,是反映护士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指标[3]。职业认同和临床决策能力均与护理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教育成效密切相关。

《基础护理学》课程作为护生接触到的首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认同的关键环节[4]。目前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以传统专职教师按照既定教学大纲授课为主,优点是教师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缺点为理论知识与日新月异的临床实践脱节,护生对于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的掌握多为死记硬背,对于临床实境缺乏直观认识,对案例的分析和操作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和决策性,难以适应临床需求。而临床教师能够及时接触临床前沿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和实境案例,应急处置经验丰富。因此,本研究尝试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探讨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对于本科护生职业认同以及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为护理教育的改革以及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3月,选取某医科大学2018级全日制本科护理专业的2个班级10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个班级52名为观察组,另1个班级52名为对照组。纳入条件:高考统招生;没有临床见习经历的1年级护生。排除条件:因身心状况需要休学的护生。

1.2 调查内容及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性格、是否独生子女、亲友有无从事医疗工作、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护理在社会上地位的看法等。

1.2.2 职业认同感 采用郝玉芳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编制的职业认同量表(PIQNS)[5],包括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5个维度共17个条目,1个反向题,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护生职业认同度越好。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8。

1.2.3 临床决策能力 采用Jenkins[6]编制的护理临床决策测评工具(CDMNS)评价临床决策能力,该量表包括寻找可选择的方案、明确目标和价值、评价或多次评价结果、寻找信息或新信息4个维度共4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有18题为反向计分,总分40~200分,得分越高临床决策能力越强。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0。

1.3 调查方法

2019年3月在《基础护理学》课程第1节课课前,以扫码填写问卷星形式收集两组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2020年1月《基础护理学》最后1节课程下课前,再次以扫码填写问卷星形式收集两组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临床决策能力。全程问卷的解释说明和回收均由1名硕士学历的临床护士完成。基线调查和干预后均回收问卷104份,其中观察组52份,对照组52份,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100%。

1.4 教学方法

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基础护理学》第6版。总课时135学时,其中理论课程54学时,实训课程81学时,两组的理论课程为大班教学,理论和实训课程同步进行,理论模块授课结束后即进行相应的实训课程学习。

1.4.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基础护理学》理论和实训课程均由护理学院专职教师授课,课程全部结束后安排护生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见习。

1.4.2 观察组 采用基于临床需求的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即理论授课和实训课程均由护理学院专职教师和经过专业师资认证的临床教师共同教授,每1~2个章节理论和实训课程结束后均安排护生进入附属医院进行为期半天的见习。具体过程如下:

(1)成立基础护理学院校联合教学小组:于课程开始前、中、后期召开小组会议,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试讲,总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教学内容及形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①教学素材的真实性。院校教师协同建立教学典型案例、配图、视频素材库,教学案例为临床真实的典型案例;教学配图、视频为临床实拍(打码保护患者隐私);教学举例采用临床真实发生事件警示护生操作规范的重要性,如学习静脉输液技术时,教师通过临床真实的负面案例说明不正确的操作会引起的严重后果,加深护生印象。②教学和考核形式的创新性。课前训练1名护生担任标准化病人,模拟患者的情绪以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演示过程中真实沟通,根据标准化病人的反应给予相应处理,培养护生沟通能力、应急处置和决策能力。教师演示结束后,由1名护生进行回顾性操作,其余护生对该护生操作不规范之处进行指正,进一步巩固操作流程。期中和期末各进行1次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抽取案例,规定时间内进行案例解析、操作分工,考核案例和物品设置障碍环节,如静脉输液设计为补钾患者,物品不在有效期内等,教师从护生的操作规范性、流畅性、临场应变能力、成员的配合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③教学过程体现职业价值感。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述向护生传递临床正能量,如在护理人员的密切监护和细致观察下,及时阻止患者的病情恶化、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患者转危为安以及康复出院患者通过视频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激等,提升护生的职业价值感和职业成就感,同时也不刻意美化临床工作,将临床真实的一面传达给护生,加深护生对职业的认识;邀请临床护理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及护理工作成绩突出的护士及男护士参与教学演示,展示护理人员的风采。

(3)临床见习安排:根据章节特色,每1~2个章节的理论和实训课程结束后,安排护生分组进入临床进行专项见习。以护生入院和出院护理章节为例,护生10~11名1组进入科室,由临床教师演示患者出入院的程序和处理,鼓励护生积极思考,解答护生的疑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基本特征比较

两组护生性别、年龄、生源地、高中文理分科、是否独生子女、性格、亲友是否从事医疗相关工作、报考护理专业原因、对护理在社会上地位的看法、在陌生人面前是否愿意暴露自己的专业、是否想要转行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职业认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生寻找可选择的方案、明确目标和价值、评价或多次评价结果、寻找信息或新信息、临床决策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基于临床需求的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可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职业认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职业认同是个体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7],职业认同感高的个体倾向于在本专业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利于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目前我国护理社会地位偏低,大众对护理行业的认知多为“要上夜班、工作繁忙、医生助手”等,护理专业护生尚未接触临床工作,对于职业的认识多来自于大众认知,职业认同感不高。临床教师参与教学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真实的教学案例,通过真实案例、教学配图/视频等让护生提前接触临床,对临床工作有立体化、直观化的了解,突出护理的职业价值,但也不刻意美化临床,有利于护生突破对护理职业的固有思维,形成自己的职业认知;另一方面,职业认同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个体感知到职业的价值感时,其职业认同会得到提升。临床教师参与的教学可发挥临床教师的工作经验优势,以自己对待工作的热情去感染护生,授课过程中讲述临床护理成功案例、播放患者的感激视频等,以及邀请临床护理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及护理工作成绩突出的护士及男护士参与教学演示,通过职业成就感的冲击和榜样作用,让护生直观感受到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使护生感知到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感[8],有助于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护理人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的社会评价和护理人员的个人职业价值感得到极大提升,援鄂护理人员作为抗疫队伍的核心人员,对职业的认知、评价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未来可探索邀请援鄂护理人员和优秀抗疫人员参与教学,讲述真实抗疫事例,分享抗疫经验,教学中融入疫情下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价值感,对增强本科护生职业认知、提升职业认同感产生积极作用。

3.2 基于临床需求的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可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临床决策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决策能力是判定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护理、医疗安全的关键[9]。如何在专业课学习中提升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也是护理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在操作演示时使用标准化病人,教师演示过程中根据标准化病人反应进行随机应变;护生回顾操作,其余学生纠错以及采用综合情景案例式考核,考核案例和物品设置障碍环节等形式,在实境中激发护生思维,做出最佳临床决策;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说、护生听的模式,有意识地训练护生的统筹能力、随境转移和应急处置能力,更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临床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1~2个章节结束后即进入临床进行专项见习,并组织护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相比于课程结束后的集中见习,有助于护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加深职业认知,有助于培养护生独立思考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4 小结

本研究提示基于临床需求的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和临床决策能力。一方面院校应重视临床教师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临床教师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以及对于真实案例情境的把握可以使护生早期对临床工作和职业形象有更加直观和立体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应基于临床需求,专业知识和标准固化的流程固然重要,但随机应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也必不可少。本研究采用基于临床需求的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在提高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和临床决策能力方面卓有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仅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2个班级进行小规模试点,样本量小,未来可扩大规模探索在内外妇儿、急危重症等课程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院校联合教学模式,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理论和实训课程院校联合教学,将一部分课程转移到临床,以实现院校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决策护理人员案例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