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福平
摘要:本文从恩施方言“得”的实词意义和虚词意义着手,分析了恩施方言中的“得”字作动词、形容词、结构助词、助动词、句末语气词、构词要素时的用法。对恩施方言中的“得”的意义和用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得;多功能用法;语用价值
恩施方言中的“得”除了和普通话的动词“得”与结构助词“得”的用法外,还可以作助动词、助词、句末语气词。“得”字在恩施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高,语义、语法功能复杂。
一、“得”的多功能用法
(一)动词“得”,表获得意
1.表示“获得”义。《说文解字》:“得,行有所得也。”《玉篇》:“得,获也。“获得、得到”意是其最基本的意项。这个用法自古以来一直沿用着。现代普通话中,“得失”“得到”“得益”都是“获得、得到”的意思。恩施方言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1)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哒,我数学得了100分。
“得”除了直接表示“获得”“得到”外,还能够表示隐含了“获得”意的其他用法。
(2)人呐千万不能得病
(3)我弟媳妇生哒,得的个姑娘。
2.表示“有”义。
(4)你得空了帮我送下货沙。
3、表示“收”义。
(5)今年麦子得得多。
4、表示“依靠”义。
(6)今天全得你帮忙,不然事情搞不完。
(二)形容词“得”
用在动词后面数量词前面,表示动作、时间数量少。
(7)我才玩得一盘儿就被喊回去哒。
(三)结构助词“得”
恩施方言中“得”做结构助词时,常用在谓语后充当补语标记。
(8)这两天的天气热得我不想出门。
“得”在恩施方言中做结构助词时,带“得”字结构的用法可以代替“很、极、非常”等程度副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A得A,意思是“很有点A”。
“得”字前后重复出现同一个单音节形容词,而且是性质形容词(如“冷、热”)或不定量形容词(如“多、少),表示对形容词所表现象程度得加深,相当于普通话中带程度补语的中补结构“A得很”。
前一个形容词作谓语,后一形容词作程度补语,“得”在两个形容词之间作助词。能适用于这一结构的形容词主要是单音节形容词和双音节形容词。
单音节的形容词,比如:好、坏、多、少、高、矮、熱、冷、胖、瘦、香、臭、快、慢、丑、乖、硬、软、甜、苦、白、黑、厚、薄、远、近、早、迟、亮、烫等,均可表达现象程度的加深。
(9)我妈弄的饭香得香。
(10)他今天来的早得早。
双音节形容词,比如:漂亮、好看、难吃、过分,丑搞、厚实、张巴、黄昏、凉快、恼火、混账、讨嫌(调皮)、勤快、色赖(脏)、舒服、清楚等。“A(B)得A(B)”,意思是“很有点AB”。
(11)《觉醒年代》好看得好看;
双音节形容词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用A得A(B)的样式,即前一个双音节形容词只出现第一个字后一个双音节形容词完整出现。两种结构表现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
2.A/V得很。意思是“很A/V”。
①“A得很”.“得”前面搭配形容词,后面再跟一个“很”,表示形容的对象所表示的意义的加深。能进入“A得A”的形容词就能进入“A得很”中。
(15)这个家伙坏得很。
若形容词是褒义词,那么“A得很”所表达的意思有两个,“很A”或者“太A”。
(16)灯亮得很。
第一层意思是灯很亮,第二层意思是灯太亮。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区分意义,一般表示灯很亮时,重音在”很“上,表示灯太亮时,重音在“亮”上。
②V得很。意思是“很V”。“得”前面搭配动词,后面再跟一个“很”,表示出现的次数很频繁。
(17)她喜欢迟到得很。
3.A得要死。
表“非常、极其”等程度很极端得情况。
(18)我一天累得要死。
4.V/A得好。
①“V得好”表示对动作行为的肯定或讥讽。否定形式为“没V好”。其具体所表达的态度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比如对一个刚犯错挨打得学生说:“打得好!”表示讥讽;排球比赛时中国队又进了球,说:“打得好!”表示肯定;对一个把事情搞砸了的人说:“这个事情你就搞得好嘛!”是反语,有讥讽的味道。
“V得好”在语义上有歧义,既表情状,又表可能,。具体要在语境中才能分辨。表情状时,“好”前面可以搭配“很、比较”等程度副词,”好“的后面也可以搭配”好、得好“,强调动作的结果,否定结构为“V得不好“;表可能时,则不能添加类似的词语。
”他唱得好“既可以理解成他能把唱好,说这句话时歌还没唱。也能理解成他唱歌唱得很好,说这句话时他歌已经唱玩了或正在唱。
②“A得好”结构中,如果“得”前面的形容词是褒义,那“好”就表示肯定语气;如果是贬义词,那“好”不表程度,是反语,表讥讽的语气。
(19)他屋里过事还是闹热得好。
(四)能性结构助词“得”
“得”用在动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基本结构为“V得C”。
1.主要表示客观条件或主观能力是否允许动作或变化的结果及趋向实现。
(20)她眼睛很好,看得到。
在“V得C”式动补结构中,“得”用在动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若C是形容词时,它是一个歧义结构。
一是可以表情状,在得字后可以加“比较、十分、很、特别”等程度副词,强调动作的结果。其否定形式为“V得不C”
(21)衣服洗得干净。(衣服洗得很干净)
一是表可能。强调客观或主观条件可以怎么样。其否定形式为“V不C”.
(22)衣服洗得干净。(衣服能洗干净)
其正反问形式为“V不V得C”或“V得到不?”
(23)黑板上的字你们看不看得清?
其否定形式为“V不C”。
(24)他太胖了跑不快。
2.表达的言说者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的经验主观推测客观条件能够、可以做什么或表示结果出乎意料,基本结构为“V得来/到”。
表示客观条件能够、可以做什么就直接用这个结构即可,一般用于陈述句;表示结果出乎意料时,往往在前面加一个“都”字,可以用作陈述句,也可以用作疑问句。
(25)这个题他做得来。
(26)这个题他做得来?
(27)这个题他都做得来?
(28)这个题他都做得来。
例(25)句意是这个题他会做,例(26)句意是这个题他会不会做,
例(27)(28)句意是没想到他居然会做这个题。加不加“都”是判断句意的重要切入点。
(四)助动词“得”
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某件事情或某种性状有现实的可能性。
1.得V/A。“得”相当于会。多用于否定式。
(29)我不得去。
提问时,结构为“得不得”,相当于“会不会”。回答为“(不)得去。
(30)明天同学聚会你得不得去?
V得。
“得”用在动词后面,根据得的意义又可以分为三类:
①“得”字用在动词后作补语表可能义,相当于普通话的“能、能够、可以、会”。
a客观条件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客观条件能够、可以做什么、怎么样,含有被动义。
(31)橘子吃得。
表示橘子可以吃,语义指向受事“橘子”,有被动义。
b施事者自身能力条件允许施事者能做什么、怎么样。
(32)我姑娘一岁就走得哒。
表示我姑娘一岁就可以走路了,语义指向施事“我姑娘”,是“我姑娘”能走路了。
c句中施事出现与否,句子意义不相同。
(33)这种菌菌儿吃得。
指向受事菌菌儿,表示“这种菌菌儿可以吃”。
(34)这中菌菌儿我吃得,
指向施事“我”,表示“我可以吃這种菌菌儿”。
d疑问式为“V不V得”肯定回答“V得”;否定回答格式为“V不得”。
(35)广椒你吃不吃得?吃(不)得。
②用在动词后,表“应该”。宾语后都带“哒”,相当于普通话的“了”。
(36)明天就上学哒,做得作业哒。
上面这两个例句也可以说成“作业做得哒”,有时候甚至可以省略“作业”,直接说“做得哒”。
③用在动词后,表示在某一方面很厉害。
列个娃读书就读得呀。
④用在动词后,表示很值得。
(38)这个基金买得。
(五)介词“得”
1.恩施方言中“得”可以用在动词后用作引介施事的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被”.
(39)你不听话怕是要得老师打呀。
2.恩施方言中“得”可以用在动词后作引介“到”。
(40)莫把垃圾甩得地下。
3.恩施方言中“得”可以用在动词后用作引介受事的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给”
(41)那个钱就把得他哒。
(六)语气助词“得”
用在句末的得,表示陈述语气,表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描述。用在疑问句中时,用“没得”,相当于普通话的“没有”。
(42)他的事我不好说得。(他的事我不方便说。)
(七)时态助词“得”
相当于时态“着、了”,粘附在谓词后面,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态或持续态。
饭还给你留得有。
(八)作语素的“得”
“得”作为词素在恩施方言中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词语
①得了:表示程度很深:好吃得得了|感叹词,表示惊叹:得了,考这么好。
②得幸:辛亏、多亏、辛而。
③得空:有空。
④得亏:辛亏、多亏。
⑤得罪:有劳。
⑥喜得、得喜:幸亏。
⑦幸得:幸好。
⑧晓得:知道:我晓得你今天要回来。
2.俗语:
①不得了:贬义词,“了不起”的反语:考哒个100分不得了啊|很突出:他就不得了啊,考起清华哒|表示情况很严重:这个事就不得了啊。
②要不得:表示不应该:你才要不得啊,这么个事情都不愿意帮忙。
③吃得开:受欢迎:
④吃得消:能支撑。
⑤吃得来:吃得惯。
二、关于“得”字的语用价值:
(一)恩施方言中的“得”与普通话中的“很”
恩施方言中的“得”表示程度时,语义上和普通话的“很”相似。但是“得”在恩施方言中能够进入普通话“很”无法进入的几种句法框架中。
表程度的“得”。比如“A得A”,相同的形容词出现在“得”前后、“A得很”1、“A得要死”“A得好”等结构。形容词出现在“得”的前面,都表示形容词所负载的意义程度的加深。恩施方言中有很多“黑得黑、白得很、硬得要死”的用法,普通话中的“很”则不能说“黑很黑”“白很很”“硬很要死”,只能是“很白”。
2、V得很。动词后加上“得很”表示动作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动得很(很喜欢动)、跑得很(很喜欢跑)。“很”同样不能进入这样的结构,要表述这样的意义只能用“很喜欢动、很喜欢跑”。
3.“A得很”“A得要死”。該结构能够表达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评价。“臭得很”“臭得要死”和“很臭”,前者能够表达一种臭到极致引起的厌恶感,而后者仅仅是一种判断。
在恩施方言中,“A得很”还是一个歧义结构。比如“灯亮得很”,可以表达灯非常亮,很好;也可以表达出灯太亮了,不合适。区别在于说话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在“很”字上的音长有差别。
(二)恩施方言中的“得”与普通话中的“得”
1.动词“得”。恩施方言中作为动词的“得”有普通话“得”没有的义项:收、依靠、有。
2.得不得V/A。得不得后加上动词或形容词,有能够、可以、会之义。像“得不得行、得不得来、得不得好”这样得用法非常普遍。
普通话中的“得”也有这样的用法。一种是动词加得,“吃得、用得”,但是动词必须是单音节动词;一种是动结式结构和动趋式复合词中间插入“得”或“不”,表示可能或不可能。比如:听得清楚、讲得明白、扯得断、回不来。
从上面例子中可以发现恩施方言中的“得不得”可以带宾语,但是普通话的“得”在表示相同意义的时候大部分是不能带宾语的。而且“得不得V/A”在恩施方言中能够表达疑问语气,这是它的语用价值。
3.得/不得V/A。表示能够、可以之义。它与“得不得V/A”的区别在于一个表陈述语气,一个表疑问语气。在恩施方言中有“得行(可以)、得来、得好”等用法。“不得V/A”是否定形式。普通话中的“得”也可表肯定之义。《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有助动词“得”的用法,用在别的动词之前表示许可,多见于公文、禁令。例如:这笔资金不经批准不得擅自挪用;不得随地吐痰。
“得/不得V/A”的语用价值在于使用范围更广,能够搭配的动词和形容词非常多。而普通话中表示相同意义的“得”多使用于正式的语境场合。
总结
由上面分析可得,恩施方言中的“得”有着比普通话“得”更为丰富的语法功能,可以做动词、结构助词、助动词、语气词、介词,也有普通话中未见的表程度的意义。从语用价值来看,动词“得”有普通话动词“得”没有的三个义项:收、依靠、有;“A得A”特有的语用价值是表示的程度比“很”表示的程度更深;“V/A得很”结构能够表达说话人一种强烈的主观评价;“得不得V/A“结构的语用价值在于能够表达疑问的语气;“得/不得V/A”的语用价值在于适用范围较广。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金小栋,赵修湖.北恩施方言中表程度的两种特殊结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4).
[3]陈俞蓉.湖北咸丰方言中的“得”[J].语文学刊,,2014(5).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7).
[5]王怡瑶,王春玲.四川方言“得”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法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9).
[6]赵长才.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