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西油画底色技法研究

2021-11-19 16:39季晓林
牡丹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松节油复色画者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手段和目的是密不可分的,绘画中任何一种思想的传达都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表现技法。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变革以及审美的多元化,绘画技法不断丰富,这种情况下,画者固守任何一种传统体系或观念都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陈和西一直致力于油画语言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绘画实践,他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油画艺术语言。本文主要研究陈和西的油画底色的制作和运用。

一、底色制作

在西方油画史中,很早就产生了制作有色油画底子并在上面作画的方式,但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用某种灰色或在有肌理的底层上刷制灰色。其底色没有明显的色彩色相、明暗变化,呈现给观者的是一种相对平整的视觉效果,主要也是为了解决素描稿上黑白灰关系的问题。

陈和西的底色绘画与传统底色从明暗的角度出发只是简单区分黑白灰有所不同,他把色彩自身作为研究起点,建立了一套与众不同的色彩观察体系和色彩表现体系。陈和西在写生和创作中是以底色优先的方式,以底色中的色彩色调为基础,结合物象占据画面中的底色的面积大小决定作画的先后顺序。

(一)基底制作

与西方传统油画惯用的媒介剂的调配方式“肥盖瘦”不同,陈和西的油画底色制作采用一种相反的“瘦盖肥”的方式,在第一遍绘制过程中以调色油的使用为主,而在第二遍上色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松节油。关于底色制作的颜色和媒介剂主要分为两部分:基底部分与泼洒部分。基底部分为“肥”,其媒介剂以调色油为主,松节油为辅,调色油与松节油的基本比例为5∶1。在制作底色时,该媒介剂的用量比较大,因此可以用容器一次性多调配一些。泼洒部分为“瘦”,其媒介剂以松节油为主,调色油为辅,松节油与调色油的比例为5∶1,调制的颜色最好呈“米汤状”。在底色制作过程中,画者根据不同品牌的调色油与松节油的特性,适当调整底色。为了避免在制作底色时出现过多失败的底色,画者应该先了解在制作底色的过程中常遇到的几种问题。

(二)底色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两层颜色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即没有产生“龟裂”或者“花点沫”的效果。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在第一层色中,涂块面布基底的颜色过厚或者过干,导致第二层颜色中的松节油没法将第一层强色冲开;另外一种可能是用来调制“瘦”的颜色的媒介剂中的调色油的比例偏高,不能实现破色的效果。

其次是在底色制作的过程中,第一层色与第二层色之间发生的反应过于强烈,出现花状的大光圈。这种问题的出现,可能是调制“瘦”的颜色的媒介剂中的松节油偏多,或者调配“瘦”的颜色的浓度不够,导致松节油的含量偏高,从而出现破色偏过的现象。

再次是底色中的色彩和肌理平均,沒有韵律。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在刷制第一层颜色时,过于用劲平涂或平刷,导致基底色不透气,色彩没有变化;另一种是在泼洒第二层色时,笔的高度或者使用的力度不够,导致底色中的花状肌理不明显。

这种底色制作方式相对于一般的底色制作来说比较复杂。画布最好以中粗纹亚麻布为主,油画颜色的种类要尽可能多,这样有利于呈现底色色彩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二、底色分类及运用

陈和西的底色的分类可归为三种,单色底色,复色底色和花色底色,每一种底色都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一)单色底色

单色底色是以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形式存在于画面之中的,强调画面色调统一,指运用某种灰色(黄灰、红灰、绿灰等)在白色画布上刷上一层具有明显灰度和纯度变化的同类色底色。“单色”强调画面色调的统一,但并不意味着使用颜色的单一。

例如,陈和西2011年创作的《晌午》,整个画面笼罩在黄灰色的色调中,无论是近处黄绿色的田埂,还是远处的树木和小麦,都融入整个黄灰色调中。陈和西借用中国画皴擦点染的方式,在底色上进行揉、压、扫、勾,既保留了原有的底色,又使底色融合在画面之中。前面的土地大量地保留黄绿底色,中景是一排深色偏绿的树木和亮色的人,后面的农作物则偏黄绿、偏红色,这样既拉开了前后的层次关系,又使画面的色彩丰富起来。天空是黄灰色,作为画面的纽带(灰色色阶)。树则是采用剪影式的方式保留了大量的黄灰色底色作为枝叶,并用重色略微地勾画几根竖线条,显得生动而自然。从整个画面的色彩构成不难发现,黄色底色在这幅画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画者通过物象色彩与底色色彩的相融,有意识地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性创作,从而把这种在田里劳作的常见农村场景表现得微妙细腻而又富有意境。

(二)复色底色

复色底色,能够给予画者再次调制画面色彩的参标,使各种色彩在碰撞之中相互协调。其在单色底色的基础上把原本不和谐的色彩并置在画面中,大量色相不同且对比强烈的色彩在纯度、面积、表现形式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底色。

例如,陈和西在2009年创作的《花地》。大面积繁复的蓝绿色的花,与小面积的灰色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形、色面积之间的对比,给予观者极大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对底色的保留与再创作画面呈现出花团锦簇的效果。他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自然对象的特征,按照一定的空间透视关系,对红色块面的大小、远近、疏密关系进行考量,以达到画面的协调统一。画面中还有很多白色的花蕊,这是画者对复色底色的保留,有意地勾勒近处几株似狗尾巴草的物象和远处的一些白色的细线。画面中色彩与色彩之间互相碰撞,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具体分析《花地》很容易发现复色底色的运用,而这一做法不仅能够为自身的写生和创作提供很多便利,还能够对画面色彩的再配置提供调色启示,表现出一些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意象色彩,从而提升画面的艺术境界。

(三)花色底色

花色底色可以给予画者色彩和形状的偶发提示,增强画面灵动性和奇特性。它是在单色底色和复色底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比较丰富的底色,不仅表面具有各种偶然性的色和形,还具有某种特质的油性质感。

例如,陈和西2011年创作的作品《暖阳》。这幅作品大部分保留了底色,画面形式轻松自如,随意的勾勒与涂抹其实是对底色肌理的合理布局与运用。陈和西巧妙地运用了斑驳的底色,根据画面需要,用大块的黄色压出了阳光的光斑,用笔干脆,寥寥几笔把树枝中光线的游离交代得很清楚。左右树木的枝干利用了底色上的线,树枝浑然天成,底色中的暗色除了确定基调,也起到了烘托出祥和氛围的作用。重色与亮色的精心布置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增加了观者想象的空间,也契合主题表达。画者利用大面积深色树枝的蓬松感与亮色的画面中心形成鲜明对比。画面中,有人在晒着粮食、有人正背着背篓,几只家禽正在觅食、一只白色的狗正在玩耍,犹如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观者通过作品,可以感受到陈和西对底色的把控能力,以及对底色的巧妙利用与保留。

三、结语

油画发展至今,本来就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绘画技法与构成形式。作为21世纪的油画学子,在这样纷繁复杂的艺术洪流中,若不努力思考、认真学习,寻找到适合自身的绘画语言,便容易迷失自我。不过也正是这种各个画派百花齐放的时代,使得油画艺术家可以努力寻找自身的符号,不断创作出与个体和时代相结合的作品。正如陈和西在风景油画探索过程中,将西方油画同中国文化的精神相结合,推陈出新,形成了他独特的油画艺术语言。同时陈和西的绘画也表明好的艺术创作要立足生活从本土文化中吸收营养。

(四川轻化工大学)

作者简介:季晓林(1995-),女,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油画。

猜你喜欢
松节油复色画者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白色毛发产生对白癜风皮损复色的影响
长叶烯精馏过程中较轻组分的收集*
复色在婴幼儿玩具包装上的设计与应用
两种食用色素对百合鲜切花复色染色效果的研究
食用色素对月季鲜切花复色染色效果的研究
“十二五”期间全国松香类与松节油类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分析
蒙马特与798
撕画
请尊重美术家的劳动成果——敬告随便就开口向书画家索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