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受心理虐待和忽视现状研究

2021-11-19 00:18崔亚飞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维度心理健康

崔亚飞 杜 艳

(1.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当前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不得不远离家乡外出务工(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预测, 到2030年我国的外出务工人员将会达到3.5亿),但限于各方面条件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随迁入学,不得不留在农村由祖辈照顾,从而成为留守儿童[2-3]。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在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上明显偏低,心理问题总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4];在心理健康各方面上,留守儿童在孤独、自责、恐怖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5]。此外,留守儿童在情绪、认知、神经症、人格发展不良等问题上也更为突出[6-7]。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是指对儿童有责任义务、关系亲密的人持续、重复地对儿童采取身体和性的接触以外的不恰当的行为,如对儿童的恐吓、贬损、干涉、纵容、情感忽视[8]。相比躯体和性虐待,心理虐待对个体伤害更大,更容易使儿童在心理和精神上产生无法治愈的创伤[9]。但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受心理虐待和忽视比例较高,如:谢志静调查发现儿童期经历过心理虐待或忽视的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5.30%[10]。Fang Xiangming对我国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研究的整理发现在所有调查的儿童中有19.6%曾遭受心理虐待,26.0%的儿童曾遭受过心理忽视[11]。此外,研究还发现,心理虐待与忽视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消极作用,受虐待与忽视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的儿童在自我意识各方面、情绪、自尊等心理健康各方面均显著较普通儿童差[12-13]。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发现,现阶段关于心理虐待和忽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对个体心理各方面的影响方面[14-16],主要以回顾式研究为主,而直接以儿童、甚至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大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关爱和陪伴,同时对隔代教养中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不适应,都可能使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受虐待和忽视,这些是不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仍没有直接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心理受虐待和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同时探讨其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与教育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工具

(一)研究对象

调查选取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农村留守儿童共600名做为调研对象,收回有效问卷536份,有效回收率89.3%,年龄分布在7~13岁之间,平均年龄9.52岁,全部就读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其中男生297人,女生239人;汉族404人,少数民族132人;独生子女65人,非独生子女471人。留守期间主要照料人为父亲或母亲的68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378人,其他亲戚朋友的61人,独居的29人。

(二)调研工具

1.农村留守儿童个人基本情况问卷

农村留守儿童个人基本情况卷由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及内容而设计,主要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留守状况等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就读年级、家庭排行、父母外出情况、与父母联系情况、主要照顾者情况等七个项目。

2.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

调查采用的是邓云龙等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该量表包括心理虐待分量表[8]、忽视分量表两个分量表。心理虐待分量表包含责骂、恐吓、干涉三个维度,忽视分量表包含情感忽视、教育忽视、身体监督忽视三个维度。共计30个项目,采用0-4的五点计分,各维度得分越高,或总分越高,表示儿童受到的心理虐待与忽视越多。本研究中总量表ɑ系数为0.87,各维度ɑ系数在0.77~0.92之间,信度较高。

3.心理健康量表

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且便于儿童作答,笔者从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十个维度中各取一儿童易理解的项目组成简化心理健康量表,采用五点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在测验中简化量表ɑ系数为0.82,分半信度为0.76,可靠性较高。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总体情况分析

笔者采用邓云龙等人的分组依据,将量表均分≥1分划分为阳性,<1分则划分为阴性[8],对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阳性率为68.7%,心理忽视阳性率为59%,农村留守儿童受到心理虐待与忽视总体均值>=1的儿童占总人数的65.7%,>=2的占16.7%,>=3的占比为0,由此可见心理虐待与忽视普遍存在于农村留守儿童之中,但总体情况并不严重。同时重复测量方差发现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各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的心理虐待与忽视类型上,责骂是农村留守儿童遭受到的最为常见的心理虐待,其次是恐吓、干涉、情感忽视,而在身体监督上受到的忽视最少(见表1)。

表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总体状况

(二)不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差异分析

在不同性别上,农村留守儿童男生受到的虐待与忽视均高于女生,且除责骂维度外,男生受到的恐吓、干涉、情感、教育和身体监督忽视均显著高于女生(见表2)。

(三)不同居住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差异分析

在不同居住情况上,独居儿童在忽视各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居住类型,但在心理虐待各维度上得分均更低。而与祖辈一起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虐待各维度上得分均最高。除干涉维度外,与祖辈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受责骂、恐吓维度上均显著高于与父母一方、其他亲友同住以及独居的农村留守儿童(见表3)。

表3 不同居住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情况比较

(四)不同与外出父母联系频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差异分析

总体上,与外出父母联系频率越高,儿童感受到的忽视程度越低,具体而言,每周联系一次的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的情感、身体监督忽视均显著高于半年联系一次的儿童,与此同时每周联系一次的儿童在受恐吓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频率的农村留守儿童(见表4)。

表4 不同与外出父母联系频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情况比较

(五)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受虐待和忽视情况各维度均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负相关,且相关水平达到了中等程度。即农村留守儿童受虐待和忽视情况越严重,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表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心理健康间的相关

四、结果讨论

(一)农村留守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虐待与忽视均分≥1的儿童占农村留守儿童的65.7%,心理虐待与忽视普遍存在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之中,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7-18]。这可能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特殊性有关,具体而言:一方面父母不在身边,不能较多的陪伴,同时又不愿放手,远距离的遥控或者监督,这些都会让农村留守儿童既感觉被忽视,又感觉被过多的干涉;另一方面隔代教养的普遍存在,对祖辈教育方式和观念的不适应,也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更多的恐吓、责骂和忽视。

此外,研究发现责骂是农村留守儿童遭受到的最为常见的心理虐待。这可能与“不打不骂不成器”(打:打磨)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关。在传统文化中,责骂被认为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教育儿童的途径,且这种“责骂”式教育在老年人身上更为突出,而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抚养,这可能是农村留守儿童受到责骂最为突出的主要原因。而在忽视上,情感忽视是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的最强烈的忽视类型,而身体监督忽视则显著较低。这反映了农村教育中,重视儿童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关爱的现状依然突出。除上述外在原因外,研究还认为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形成的“我是没人管、没人要的孩子”的错误认识也是他们感到情感忽视严重的内在主观原因[19]。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不同性别上,留守男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各维度均高于女童,除责骂维度外,恐吓、干涉、忽视所有维度均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农村留守家庭中,男童受到更多的心理虐待,被忽视情况更为严重。对此,有研究认为:农村家庭普遍存在对于男孩与女孩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20]。具体而言在我们传统性别角色分工中,男性是主导地位,而女性更多应该依附男性[21],在此前提下,家庭对男孩培养要求就会更高,特别是留守家庭,他们绝大多数是因为家庭经济差而被迫外出,家庭的未来更加需要依靠男孩们,基于前文所述的“严格式”传统教育理念,家长们对男孩的恐吓、干涉可能更多。除此之外,男孩子们心里承受能力强、不拘小节、豪放大气[22],需要自立自强的等观念,容易让家长们认为男孩在成长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关心和呵护,与之相反的是他们普遍认为女孩需要被保护,被关心和关注。这可能是农村留守男童被忽视会显著高于女童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不同居住情况上,独居农村留守儿童感受的情感、教育、身体监督忽视均显著高于有家人、亲友陪伴的农村留守儿童,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3-24]。本研究结果反映了独居农村留守儿童浓浓的被忽视、被遗忘感,以及留守家庭对独居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太少,教育关注不足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不够关注的现状。同时也正是因为独居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被忽视,被关注少,才使他们被责骂、恐吓机会更少,感受到的心理虐待更少。当然这也可能与父母出于愧疚心理,对独居农村留守儿童更少进行责骂和恐吓有关。由此可见独居是一把双刃剑,在留守儿不得不独居时父母不仅不能忽视他们被关心和被爱的需要,还需要在这方面给与更多。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祖辈教养的农村留守儿童责骂、恐吓更为严重。研究者认为,这与前文提到的老年人教育方式和观念有关。

在与外出父母不同联系频率上,每周与外出父母联系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恐吓维度上显著高于每月及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农村留守儿童,而在责骂和干涉上却没有显著差异。对此,本研究认为,由于外出父母并不了解儿童在家的日常生活情况和具体事件,因而难以在具体事务上对儿童进行责骂和干涉,但是恐吓教育——在我国儿童教育中的非常普遍的教育方法[25],却不受上述情况的影响,只要父母愿意便可以进行,这可能是每周都与外出父母联系的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的恐吓更高的原因。而在受忽视上,联系频率越高,儿童感受到的忽视程度越低,该结果与易艳妮的研究结果一致[23]。该结果表明,外出父母每周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有助于降低儿童受忽视感。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留守期间的居住情况以及和外出父母的联系情况都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的重要因素,需要加以关注和改善,并合理利用它们。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情况越严重,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差,且相关达到了中等强度,这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状况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已有研究还表明,儿童期的心理虐待与忽视与成年期的心理健康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6-28]。这都说明儿童期的心理虐待和忽视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的是长久和深远的,需要留守家庭和教育者引以重视和干预。那么为什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呢?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影响作用是复杂的。以往研究表明,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个体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孤独、精神病性等消极心理特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26-28],而这些消极心理特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损害作用,因此降低了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心理虐待与忽视可能通过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消极心理特质,降低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在本研究中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的责骂与情感忽视是最为严重的心理虐待与忽视,因此本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家庭与教育者应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问题,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简单粗暴的责骂行为,加强与农村留守儿童间亲子互动及沟通,增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的情感关怀,从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维度心理健康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互联网+”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