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食品”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1-11-19 07:46郑香峰杨振泉
科技视界 2021年31期
关键词:食品教学内容素养

袁 磊 王 硕 郑香峰 杨振泉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0 引言

食品工业是衡量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目前,随着全球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快速增长及极端气候的出现,全球食品工业面临着空前绝后的挑战。“未来食品”的出现为解决上述人类生活问题带来转机。近些年,以3D打印、人造食品、智能机械制造、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革命性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全球食物供给、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提供保障[1]。

根据当前新工业时代下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高校应对食品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扬州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修改了专业培养方案,并前瞻性地设置了“未来食品”这门课程,以提高学生对食品科学专业的认识。然而“未来食品”作为全新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存在教辅资料匮乏、课程知识面广、学生学习难度大等问题。为此,笔者针对“未来食品”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将浅显教学经验与同行分享。

1 课程的主要内容

相较于传统食品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未来食品”是基于对未来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保障的科学判断,以解决人类食物供给质量和安全等问题为目标,利用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学科的前沿交叉技术,更加高效地加工出的安全、健康和美味的食品。该课程的学习任务是多元分布的,通过比较和整合传统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化学和食品安全学等课程知识,让学生认识现有食品加工、食品检测等领域传统技术的局限性[2]。同时,通过加深对物联网、传感技术、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相关技术的了解,使学生对21世纪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全新的认识,在今后的食品研究和工作中能更快适应食品工业的快速变革。

2 课程教学现状

教辅资料的匮乏。“未来食品”是新时代食品科学发展的产物,目前开设食品专业的高校仍未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可供选择的课件、教辅资料极为匮乏。目前,仅有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编写的《未来食品科学与技术》以及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David Julian McClements编写的《Future Foods》,远不能满足不同层次高校对于该课程教学的需求。

课程知识面广、学习难度大。该门课程中涉及组学等生物技术、传感技术、人体大健康、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知,对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3 教学的改进

3.1 联系生活实际,降维教学内容

将书本中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以“食品感知学”为例,将“食品感知学”“食品风味”等赋予生活化气息,与生活中不同食物的甜、酸、苦、辣、咸、涩、鲜味相结合,并从视觉、声音、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出发,解释不同食品复杂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消费心理的反馈。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在满足人们营养需求的基础上,仍要回归到食品感官品质,从而解决消费者个性化、美味和健康食品的需求,实现对未来健康、美味食品的精准设计。

3.2 结合食品产业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以“合成生物学”为例,结合食品工业中番茄红素、虾青素等营养素的生产需求,让学生知道细胞工厂是一种更加安全、健康和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模式和发展趋势。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尤其是食品微生物基因组设计与组装、食品组分合成途径设计与构建等,能有效解决微生物生产品种类少和产量低的瓶颈,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3.3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

传统食品科学课程教学以笔记为主,而现代化教学则更注重于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方式。当今的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型知识传播途径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课堂之外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对未来食品发展趋势的看法和改进措施,并适当布置课程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提问去多元化学习并寻找答案。老师可利用课堂时间负责错误和知识点的补充[3]。

3.4 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是简单地通过PPT来展示课程中相关概念,课堂讲解刻板生硬,无法满足“未来食品”的教与学,同时对功底薄弱的学生来说变得更枯燥乏味。因此,除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外,教师更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实现信息含量的扩充,对学生的认知形成直接有效的刺激,同时营造更加优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授课过程中,尽可能播放与知识点相关的学习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与食品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前沿技术。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被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互联网教学能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点用生动的方式展现。通过课堂布置小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和扩充相关资料,从而对未来食品技术有更深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微课视频的录制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及时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心得,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五十分钟[4]。

3.5 食品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实际行动,是个人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的共同构成体,能体现个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核心素养涵盖对工程原理、分析测试、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监督管理等领域的认知,要求学生有探究逻辑精神和科学思维认知。培养学生的食品科学核心素养将有效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食品科学发展规律,从而认识到未来食品发展的社会意义。

3.6 实践出真知

“未来食品”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科学家严谨的实验结果,课本上的知识难以给学生直观印象。因此,在时间和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开设实验课程来加深学生对未来食品技术的认识。以食品组学为例,通过对腐败食品中微生物基因组进行分析,了解腐败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并通过微生物信息的检索明确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理解食品组学在多元危害物快速识别与检测及智能化监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 结语

“未来食品”作为食品科学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全国开设的学校少之又少,但其教学内容对加深学生对食品工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提高学生对食品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扬州大学教学现状和食品产业发展趋势,认真分析了“未来食品”教学内容。通过剖析“未来食品”课程教学现状,对教学思路进行探索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对“未来食品”及其他食品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对“未来食品”及其他食品科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培养食品行业实用型、创新型及职业型人才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食品教学内容素养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食品造假必严惩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