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智 冉烩烩 马军
摘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其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不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实践,切实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进一步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过程监管,推动项目成果落地转化,才是确保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取得成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一、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加剧,创新能力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创新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的基石。因此,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成为各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如何依托高校的有效载体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国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018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在意见中,要求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旨在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动高校教育思想观念的有效转变,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强化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强国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其中,创新训练项目是由导师指导的高校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自主完成创新项目的设计、调研、实践、总结和成果交流的过程。创业实践项目是在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指导下,高校学生个人或团队根据某些创新性的概念或成果,产品或服务,在社会上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
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高职院校肩负着面向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建设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素质。本文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项创新实践项目为例,结合团队自身的创新项目实践,探讨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创新实践项目概况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和江、浙、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也比较滞后,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意识的培养。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宁夏的高职院校也鼓励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活动。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提出,要让宁夏这个“枸杞之乡”有更多特色的农产品走向市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指明了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方向,為宁夏枸杞产业注入动力、赋予了使命、寄予了厚望。
枸杞是老百姓公认的养生至宝,宁夏中宁更是正宗产地以及枸杞在世界上的发源地。枸杞酵素是用新鮮中宁枸杞制作发醇而成的食药同源的枸杞水果酵素,其中的肽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抗氧化性和抗癌性都比较强。临床医学专业确认,枸杞的肽分子结构对肝脏体细胞的活性及修补起着尤为重要的功效,尤其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功效明显,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但市场上与枸杞酵素相关的食品价格高,百姓购买接受度低。
项目团队利用所在学校先进的烹饪实训设备,借助学校烹饪特色专业的国内顶级师资力量,与宁夏特色产业发展结合,选择符合市场和大众需求、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研发成本低的大众食材,融入枸杞的健康养生概念,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践。
项目将枸杞酵素和面包相结合,研发出餐桌食品--枸杞酵素杂粮面包系列产品。一方面,带领学生了解和发现创新的意义,也将研发产品投向市场产生效益,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价值,引导和树立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宁夏枸杞在市场上的深加工产品向下延伸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使老百姓从健康养生的食物中受益。
三、创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缺乏参与创新实践项目应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应当结合自身专业,以及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确定项目开展实践。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创新思维能力。但从项目中可以看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主要依托指导教师的操作,指导教师从辅助角色变成了团队主体。同时,学生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主要依照指导教师的安排,独立思考和决断能力很弱。
2.学生缺乏对创新训练项目的融入性
学生是项目团队的主体和实操人员,但学生在实践中的态度消极,缺乏主动融入到项目中的积极思想,常常表现出独自置身团队之外的情绪。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主观能动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心理学上则体现在学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因此,学生参与项目的态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最终结果。不能全身心的融入以及消极的态度,会使项目的完成效率与质量下降,反之,全身心投入和积极的态度将会对项目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不但需要合理构建理论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新的方法、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确保创新创业项目质量。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坐在教室中学习理论,进入实践环节后则主要依托指导教师的项目。由于学生对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缺乏了解,甚至会因为难度过大而失去参与项目的兴趣。因此,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最终成为教师个人的项目,无法达成训练学生的目的。
4.项目实践中缺乏全面的管理
在项目整体的管理过程中,高校只关注项目进程中的“点”,而忽略了 “面”,比如将焦点集中于项目申报、中期完成情况和项目结果。对项目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教师指导质量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学生是否在项目过程中收获知识,教师是否尽到责任,项目的成果是否得到有效转化,都缺乏过程监管。
四、项目实践带来的思考
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首先,有意愿加入大学生双创项目的学生都具备鲜明的特征。他们积极主动,渴望提升个人能力,想要更快地融入社会。但是他们个人技能和社会经验相对欠缺。为此,学校应当建立与学生特点匹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方案,设置评价和激励机制,适当增加经费投入。根据项目完成度,给予学生和指导教师相应补助,或对学生实施学分奖励,未完成项目则取消下一批申报资格。同时,将二级学院设为服务主体,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学校制度制定自己的项目管理细则,在项目申报中进而激发学生申报和参与与自身专业相符的双创项目。
2. 结合理论与实践,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设置合理的课程要合力构建课程结构,还要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掌握创新创业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创新创业素质、技能和能力提升,开发综合性课程体系。将实践环节穿插进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首先,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逐渐认识自我,形成创新意识。其次,强化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帮助他们全面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最后,以双创项目为依托,参照企业运营实际,带领并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以致用。经过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三阶段循环,提升学生的綜合能力。
3.提升指导教师素质,注重项目成果转化
项目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项目中的管理、科研和实操,可能给项目的质量和结果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提升指导教师的工作敬业度,职业素质和责任心非常重要。目前看来,只有极少的项目成果能顺利转化。在成果转化方面,可以从指导教师的职责着手,明确项目的评价指标,帮助指导教师查看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成果。对于已经成型的项目成果,予以申请专利和产权保护。
鼓励已有成果参加竞赛,推动其进一步落地。
五、总结
综上,团队根据自身参与的创新项目实践、经验和日常交流,总结了大多数项目团队都存在着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建议。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多年,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还需要全面的规划和思考,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帮助学生突破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文江川,吴韶波,余星星.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大创项目过程管理探索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5,3(11):24-28.
[2]王凯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8):22-24.
[3]傅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2):169-170+176.
[4]高晶晶,杨雨漫,吴光生,齐松,明蕾.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选题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6):150-152.
[5]吴龙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探究[J].教师,2021(2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