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远
摘要:微课是随着互联网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实践检验中微课也被证实拥有极大的价值与活力。但当前,微课的作用在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高中数学为切入点,对微课的应用现状进行论述,并就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策略。
关键词:微课;互联网;高中教育;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160
引言
高中数学的内容在难度与知识量上都远超初中时期,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在授课时都会感受到肩头的沉重。对于这种情况微课是可以起到作用的,然而实际上高中数学教学局面在应用微课后并没有获得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微课应用现状
1、应用频率不够高
高中教学节奏一直以来都较快,尽管课程改革一直在推进,但出于时间的紧迫性,在教学上很难去实现突破性的变革。目前高校中虽然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播放设备,但多用于简单的展示,而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微课,所以微课的使用频率仍然不高。
2、应用效果较差
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突出表现,还有应用效果较差。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制作微课,学生的数学成绩变化却不明显,甚至还隐隐有退步的征兆。
二、微课应用对策
微课在高中数学中应用频率较低,与教师对微课的认知误区有关。高中阶段,学生出勤校多,几乎都是看教师“直播”授课,所以很多教师认为微课作为录播的形式无太大必要。另外,就是学生对于微课的听课设备准备不全面,只有部分学生有设备,甚至因为校纪校规的关系,学生的设备主要用于娱乐和游戏。从本质上讲,微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用对了则有利,不会用则可能起到反作用。微课只是知识的载体,在利用微课教学中无法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一与教师对内容的处理有关,没有把微课内容与平时的理论授课相区分,或者制作微课的思路不清晰,导致微课整体质量不高。第二,与微课应用的具体时机有关,教师对微课如果过度依赖,则不利于师生互动,如果不用或少用微课,也无法看到微课的真正效果。微课要在高中数学课堂发挥真正的“实力”,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1、深化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首先,要改变教师对微课属于“录播”课的片面认识,让教师意识到,微课不是对课堂的复制,而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延伸。其次,要让教师看到其突出特点。微课是与当下流行的短视频类似的内容形式,只是微課的主要创作内容是课本知识而已。因此,微课具有娱乐性、趣味性,且重点突出。比如教师讲授“集合的概念”一课时,可借助微课把知识重点“集合的含义”,难点“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做成微课形式给学生提前预习,情境导入的内容也可以放入微课中。课堂时间,教师不用浪费时间去讲简单的知识,直奔主题即可,既节约时间,也降低了难度。在深化教师认识时,以优秀的数学微课案例来展示是最好的方法,还可以专门制作关于微课应用场景的微视频,来启发教师。
2、解决学生的设备配置问题
微课的使用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学生使用微课的频率应远高于教师,才能突出学习效果。教师制作一个微课,授课时用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以后,课后还可能需要反复回看。因此,解决学生的设备配置问题迫在眉睫。对此,一方面教师要把使用设备观看微课视频与校规中为娱乐使用电子设备相区分,制定更为细致的规则去约束学生滥用设备,另一方面教师要跟家长讲清楚,给学生配备设备是为了学习使用。配置移动设备以后,学生就可以随时利用微课实现“一对一”个性化学习,发挥微课的真正价值。
3、微课内容精细化,应用灵活化
微课的内容选取与制作要精细化、科学化,质量高,才能提高应用频率与应用效果。比如“指数函数”知识中,包含概念、性质、图像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通常是把这些内容当成一个整体进行连续性讲授,而在微课中则需要把三者分开,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结构。三者独立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微课的应用也能相对灵活。比如讲到概念时,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就无需播放微课内容。讲到图像时,教师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板书,那么此时就可以借助微课直接展示不同图形。讲到性质时,又与图形有一定关系,那么教师也可以通过口述配合图像板块讲授。精细化的微课内容,能实现快速精确的查找,也是为了内容的灵活衔接组合。比如该教师需要带的班级不止一个,有可能是这个班基础较差,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上,那个班基础较好,教学重点放在图像与性质上,又或者是教师第一节课讲完了概念,第二节课才讲性质与图像内容,那么微课的内容体系独立就更便于教师教学。教师只需要按照各自的需要进行授课即可,不必做两份教学设计去适应两个班级。
结语
综上,微课是一种灵活性强的教学手段,应用在教育中拥有很强的活力,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它,应用它。
参考文献
[1]孙娟娟,李象林,谢迪.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0):130-131.
[2]张兆红.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J].学周刊,2021(2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