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如
摘要: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智慧,彰显了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知识内容,还能有效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等进行熏陶。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给相关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渗透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能得到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也可以得到提升,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语文教师要依据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载体作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全面渗透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与素养[1]。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逐渐融入世界历史的过程。而当今是一个日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时代,科技和信息发展迅速,国家之间的交往密切,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融合[2]。在文化的多元化互相激荡的形势下,要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实现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承显得更为重要。继承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建设文明的社会风气,还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使他们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从心灵深处构筑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这一时期使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基础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是非常枯燥的,因为通常情况下识字教学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生字的反复读和写的练习,再加上学习生字的组词,单一、无趣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识字学习提不起兴趣。中国的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大部分都是象形字,都有其演变的过程,象形字的发展与演变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逐步渗透这方面的传统文化[3]。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山”“火”“人”等生字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这些汉字最原始的形态,然后用流程图或者动图的形式给学生播放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汉字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有关甲骨文的一些内容以及我国汉字的文化等。这样学生不仅见识开阔了,而且对汉字的意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2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的学习非常关键的一个途径就是朗读,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既可以准确把握古诗内容,又能够体会和感知古诗的语言之美。其中,押韵、对仗是古诗音韵的重要特征,学生通过重复朗读,方可深入感知。学习《咏柳》一诗时,教师先进行示范朗读,之后引导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多种朗读形式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本首诗歌的音韵之美。学生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声音高低、语气变化等,在适当地方进行停顿,以便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古诗虽然只有寥寥数十个字,但却营造了丰富的意蕴。古诗中的核心字词能够充分彰显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关键字词,领悟作者融入的情感。
以《村居》一诗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诗句中的動词找出来,鼓励学生试着结合朗读体会、分析动词使用的巧妙,判断是否能够用其他的字词替换。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提炼,如“醉、拂”两字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杨柳枝条随风摆动的状态形象展示出来。提炼过后,由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深化体会效果。
此外,古代文化常识有十分广泛的涉及面,能充分展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古诗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知识十分丰富,挖掘和利用这些常识知识,既可以高效渗透传统文化,又能够增强古诗教学的趣味性。总之,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有效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成效。
2.3在习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篇目有高超的表达技巧和鲜明的语言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篇目,掌握习作技巧。
以《猴王出世》一文为例,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石猴向猴王转化的过程,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之后,引导学生着重分析文本语言,准确把握猴王的形象特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如“和其他猴子相比,这只石猴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你是如何得知的?”学生依托文本,纷纷给出各自的回答。有的学生认为石猴的本领超群,也有学生认为石猴十分勇敢。学生在阅读文本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语言知识得到了积累,也充分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课堂末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作品,深化学习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渗透传统文化的条件和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接受特征,依托教材文本内容,在识字教学、古诗教学与习作教学等多个环节全面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张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20(06):63.
[2]肖伟娜.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18):119-120.
[3]李艳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J].家长,2020(1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