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拳击是运动双方通过拳头进行对抗,是拳击双方技术、体能和心理的相互较量。拳击与其余体育赛事相比,有着自己的非凡性,目前的拳击运动训练是较有针对性的。拳击运动者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实战才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在生活中使用来保护自身。在赛场上,拳击赛的打法众多,不同的人也适合不同的打法,问题的关键是拳击手是否有着丰富的实战训练帮助他们进行判断。若没有丰富的训练,再好的技术也终究是纸上谈兵。
关键词:条件性实战;拳击训练;运用策略
引言
拳击运动是力量与速度、竞技与技术为一体的一项竞技运动,随着竞技运动的不断推广,拳击运动逐渐被大众熟知并喜爱,在拳击竞赛中,拳击选手要取得胜利,同日常科学合理的锻炼密不可分,在诸多训练方式中,条件性实战因其针对性较强、训练范围广、训练效果好而成为了拳击训练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并被广泛应用。
1条件性实战在拳击训练中的作用
1.1避免运动损伤
拳击比赛极为激烈,尤其是在竞技比赛之时,拳手荷尔蒙的分泌、外界环境的刺激,很容易在对抗之中就出现运动损伤,条件性实战训练就是让运动员尽可能的掌握攻、防技术,尽可能的了解在拳击比赛过程中攻、防规律,尽可能的提高自身协调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由此来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1.2提高运动员比赛之时的距离感
拳击比赛时距离感的控制也是比赛输赢的关键,在条件性实战训练过程中,通过学员之间反复的练习,有助于安全距离感的加强,从而为比赛之时距离感的控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在现代拳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距离感控制也可可以通过打靶方式训练得到,但条件性实战同单打靶相结合,更容易被学员接受,效果也更好。
2条件性实战在拳击训练中的应用
2.1拳击技术性条件实战。
拳击条件性实战,即在条件性实战中主要锻炼拳击技术,在训练过程中,教练需根据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性别等进行合理分组,两人为一组,限制条件为只准使用直拳攻防技术,训练之时先进行原地单一拳法练习,待熟悉后再逐步朝着多种拳法训练、自由拳法方向过渡,此训练方式要求是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拳击报架姿势进行对抗且对抗训练过程中不准出现闭眼、回避等情况,通过反复的拳法练习,从而提升拳法技能水平。注:原地拳法练习并不代表完全不能移动,是双方活动范围不得超过直径2m的圆圈,同时运动员双方的对抗位置也应控制在一臂之内,运动员在对抗之中,其防守和反击应同时进行。
2.2拳击战术性条件实战。
拳击战术性条件实战中,同样要求教练根据不同对手的身高、左右架、打法等进行合理分组,两人为一组,一方限制条件,如针对左架、针对跑着打、针对猛冲猛打的对手进行训练。也可以取长补短的训练运动员,此训练主要针对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如习惯打什么距离,习惯用什么拳得点,让长处练更长,或针对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弥补技术中容易失点的不足之处,完善技术特点和打法。
2.3速度条件性实战。
在实际的拳击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运动员在进行拳击对抗之时整体速度是极快的,因此在实战训练过程中,速度条件性实战必不可少,进行速度条件性实战的要求是运动员的身体移动速度和出拳速度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两人为一组进行速度方面的对抗训练,也可单人一组进行进行同一速度步伐的移动或同一拳法的反复攻防,通过时间和次数的控制,来达到提升拳击运动员出拳速度的目的。
3完善拳击运动训练方式
3.1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法在拳击中也被广泛应用,包括自我暗示放松法、自我理由放松法、意识放松法、音乐训练调节放松法等多种心理训练方法。在拳击的宽松训练过程中,将这种心理训练法与其他松散训练法结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拳击的效率。拳击运动员不仅要在运动过程中重视自己的技术训练,还要重视宽松的训练。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同时提高拳击手的拳击效力。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压力往往是内部活动的拳击手,渴望赢下比赛,过分考虑成功或失败、竞争环境、陌生的地方,恐惧情绪急躁、紧张,战争—疲劳或骄傲,所有游戏的影响表现在现场。
3.2提升力量训练强度
众多实践研究表明,为提升拳击运动员的出拳速度和出拳力量,应秉持科学的理论,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拳击力量训练中,可供选择的训练方法丰富多样,尤其应注重提升力量训练强度,可引入的训练器械有哑铃、杠铃、实心球等,训练方法可以是举哑铃、举重、负重俯卧支撑等。拳击运动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力量训练中的训练动作、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分类,适时适量地开展训练,从而达到提升出拳速度、出拳力量的目的。在提升力量训练强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身体某个部位开展大负荷力量训练时,应秉承循序渐进原则,不可奢望通过几天、几周的力量训练就能收获理想成效,应基于专项技术训练内容对训练方法、训练强度进行科学配置。在每次完成相应负荷的力量训练后,进行配套的肌肉牵引、放松,有效减少长时间锻炼带来的肌肉僵硬等不良影响。二是在强度训練结束后,可引入极限次数法,即运动员结合自身某个部位存在力量不足的情况再次开展训练。比如,手部力量不足,可通过对原有手部训练方式加以改进,在可承受原训练强度的基础上提高训练强度,依据手部训练规律提高训练难度、加大重量。极限次数训练法,可帮助运动员结合自身不足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力量素质。
3.3空击训练
空击训练是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最常使用的基本技术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合理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空击训练能够帮助拳击运动员加强短时间内出拳进攻的意识,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强化拳击意识。空击可以借助镜子进行,对镜训练的优势在于能帮助拳击运动员有效地纠正动作,促使其形成准确的肌肉记忆。教练合理运用对镜训练手段可有效帮助拳击运动员加快出拳速度,使其动作更加标准化。教练在开展空击训练活动之前还应寻找一些教学资源,如利用网络平台找一些优秀拳手的训练视频给学员观看,让学员模仿优秀拳击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在模仿与磨炼中逐渐实现自我提升。
结束语
现代拳击运动结合了力量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为一体从而被大众熟知并喜爱,对拳击运动员而言,较强的技能、较高的爆发力、较大的力量,较好的心理素质,是拳击比赛获胜的关键,条件性实战作为能全面提高拳击运动员速度、技能、力量、心理素质的实战性训练,是极其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李红娣.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3):19-20.
[2]三戒书生.如何在拳击实战中加强防守?[J].拳击与格斗,2019(09):71+70.
[3]满仕彪,霍鹏翔.浅谈拳击实战战术的运用[J].当代体育技,2018,8(24):243-244.
作者简介:范行东、1982.2.13,男,宁波奉化,本科,副高,拳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