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平 匡小静 祝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二者在教育本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融通性和一致性。新时代背景下,从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层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可以具体化为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队伍、课程内容和实践范式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效路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校在育人实践中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打破传统思维,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统一的工作格局、有力的工作队伍、灵活的工作方法,以思政教育带动“双创”教育的发展,以“双创”教育促进思政教育的延伸,推进二者有机融合,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之间具有融通性和可借鉴性
第一,从教育本质分析。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实质上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都是帮助大学生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教育活动过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帮助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人生引导,大学其他教育教学活动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而且反而会贻误学生发展。高校“双创”教育切入点虽然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然而其核心也是聚焦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双创”教育中关于企业家精神和团队观念等方面的要求,本身也包含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范畴之中。
第二,从教育目标分析。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具有任务使命的共通性,都是以促进和实现“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工作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高校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目标追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思政教育工作虽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但是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立德树人,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从教育内容分析。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均提倡大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和服务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人格品质的塑造和培养。一方面,“双创”教育重视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了解,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和社情,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这与思政教育中强调个体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的内容是相同的。同时,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培养勇于创新、艰苦奋斗、不畏挑战的拼搏精神和团队协作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高校在进行“双创”教育过程中,针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强调诚实守信,注重遵纪守法,规范个体行为,都是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领域的延伸。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不仅是“双创”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关于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与落实。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在内容上具有融通性,二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具体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在创新融合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观念方面封闭陈旧,认识不足和缺乏创新,仍然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二者看成是各谋其政、互不相干的关系,缺乏对两项工作统筹协调的认识和理解;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两张皮”现象,以至于工作开展各行其是,相关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在工作队伍方面交流欠缺,各在其位,未能形成合力;在教育内容方面,基本内涵割裂,缺乏借鉴融合,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在实践范式方面,画地为牢、拘泥形式,未能构建有效的实践平台。针对上述问题,应当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工作原则,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从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层面着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具体路径包括:
第一,思想观念更新方面。拓宽思路、创新设计,系统谋划、引导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在工作统筹上,要摒弃把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人为割裂、甚至互相对立的工作思维,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对两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保证二者在工作安排上能够融合共进。在工作衔接上,要把两项工作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有序衔接、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程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相融合,通過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用思政教育引领“双创”教育沿着正确的价值追求前行,用“双创”教育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思政教育理论成果转化和落实,既保证高校人才培养沿着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进,又可以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第二,工作机制构建方面。建章立制、综合协调、有效互动,保障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深度融合。一是在制度层面。高校要根据全国教育大会、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标要求,继续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除了提供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全方位、立体式保障支持,还需要探索有效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思政课、“双创”课和专业课共同发力,着力推进“三创融合”,既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又能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要把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固定下来、延续和传承下去,确保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在机构层面。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创新创业工作都是自上而下的纵向工作机构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推动二者的融合,高校可以在现有工作机构的基础上,探索设立高级别的综合协调机构。打造涵盖高校管理层、平台层和院系层三个层面多个机构的“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工作平台”,通过统领和协调相关部门,充分调动高校教学、实践、科研、管理和服务五个方面的要素,扎实推进两种教育活动的深入融合。三是在执行层面。积极探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两项工作在开展形式和步骤上的融合与推进,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督促整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工作融合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推进思政教师走进专业课堂或“双创”课堂,就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质进行讲授,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学相长,可以为思政教师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和市场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鲜活的案例,增强他们的课堂说服力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目前从事“双创”教学的兼职教师人数较多,但兼职教师大多数是优秀的企业家、创新人才、创业者、专家学者等,他们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操能力和跨行业、跨领域的人生阅历,但部分兼职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经验。通过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帮助创新创业课教师熟悉和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专兼职“双创”教师队伍,推动他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专业课堂上开展价值观教育,在做好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第四,教育内容丰富方面。一是在课程内容上,要继续围绕“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既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特别是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保证思想政治课程发挥浸润作用,注重在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过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同时,注重发挥创新创业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二是充分用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围绕学生需求,重新进行课堂设计。未来大学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学生根据个体需求自主选择知识进行学习,因此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不仅要坚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更要注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想引领的内涵,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两类课程同向同行、互相借鉴、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形成协同效应。三是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两类课程教学的优势,不断创新两类课程的授课方式。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学习方式,充分运用小组展示、人物访谈等形式,做到理论教育和时事形势相结合、知识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着力建设名家名师和创业人士全参与、课内课外全覆盖、线上线下全互动的立体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创新创业课教学体系,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加强个性化培养。
第五,实践范式优化方面。创新载体、体验历练、获取真知,服务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高校要主动占领社会实践这一育人的阵地,注重在社会实践和課外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进名企、“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实践实训,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引进知名企业共建共享实践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校际、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育人机制,丰富实践形式,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道路上来。另一方面,高校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类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识本位回归到行动本位,从工具理性回归到价值理性,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实践范式,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
本文系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jycy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谢大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匡小静,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祝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